四、哺乳期
1乳母膳食宜注意營養
(1)增加熱能攝入量:哺乳期母親熱能消耗量增加,一方麵要供給乳汁本身所含的熱能,另一方麵乳汁分泌活動也消耗熱能。母體熱能轉變成乳汁熱能的效率為80%。乳母每日所需熱能高達12560.4千焦,基本上與男性重體力勞動者相當。如此高的熱能單靠糖類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攝入羊肉、豬瘦肉、牛肉等動物性食品和高熱能的硬果類食品,如花生、芝麻、核桃、鬆子等。此外,紫菜、海帶等菌藻類食物除提供熱能外,還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有利於腦的發育,可多食。
(2)補充優質蛋白質:乳母蛋白質營養狀況,對乳汁分泌能力影響甚大。食物中蛋白質的質和量都不足時,雖對乳汁中蛋白質影響不大,但分泌量將大大減少。同時還會動用母體組織中的蛋白質來維持乳汁成分的恒定。為了保證母嬰健康,必須供給乳母豐富的蛋白質。母乳蛋白質含量約1.2%,如每天泌乳850毫升,相當於消耗母體蛋白質10克。膳食中蛋白質轉變乳汁蛋白質的效率隻有70%,故每天需多供給蛋白質14克。我國營養素供給量標準規定授乳母親每日需要多補充25克蛋白質。
(3)充足脂肪攝入:脂類與嬰兒大腦發育密切相關,尤其是脂質對產後中樞神經係統髓鞘化等過程特別重要。人乳中脂肪含量變化很大,小兒吸吮活動可使乳中脂肪含量增加。哺乳後,乳中脂肪為哺乳前脂肪量的3倍。膳食中熱能、蛋白質、脂肪高低可影響到乳中脂肪含量。如果攝入不飽和脂肪酸多,其乳中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多。如果乳母膳食中75%的熱能由糖類供給,則乳汁中由糖類合成的中鏈脂肪酸增多,而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減少。
(4)保證無機鹽供給:無論乳母膳食中鈣含量是否充足,乳汁中鈣含量總是較為穩定。乳母平均每天通過乳汁分泌而損失的鈣質約為300毫克。如果哺乳期母親乳汁中鈣供應不足,勢必動用母體骨骼組織中鈣質儲備,以維持乳汁中鈣含量的穩定。乳母常因缺鈣而患骨質軟化症,輕者也常出現腰酸腿痛等症狀。在膳食中要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如蝦皮、海帶、紫菜、鮮奶、芝麻醬等,此外,還應適當補充鈣製劑,還要多曬太陽,吃些富含維生素D的食品,以利於鈣質的吸收。
鐵元素是造血物質,妊娠時孕婦約半數患缺鐵性貧血,分娩時又失去了一部分血,哺乳從人乳中又失去一些。為了乳母的健康,膳食宜多吃富含鐵的食物,如雞蛋黃、動物肝、豆製品和一些新鮮蔬菜。
(5)充足維生素:乳母膳食中各種維生素必須相應增加,以維持乳母健康,促進乳汁分泌,保證乳汁中營養成分穩定,滿足嬰兒需要。乳母每日維生素需要量是:維生素B12.1毫克,維生素B22.1毫克,煙酸2.1毫克,維生素C150毫克,維生素D400國際單位,維生素E12毫克,維生素A3900國際單位(胡蘿卜素7毫克)。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有新鮮蔬菜、水果,如胡蘿卜、冬筍、山藥、西紅柿、豆類、藕、蒜頭、大白菜、茄子、青椒等。
(6)充足的水分攝入:乳母每天攝入水量與乳汁分泌量有密切關係。水分不足時,直接影響乳汁分泌量。乳母需多飲水外,還宜多吃流質的食物,如雞、鴨、魚、肉湯。這些湯汁中不僅含有大量水分,而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無機鹽等,對促進乳汁的分泌有良好作用。
2哺乳期婦女宜補碘
哺乳期婦女的碘攝入對嬰幼兒後腦發育也是十分重要的。乳腺具有濃集碘的能力,以保證嬰幼兒的碘營養,這是積極提倡母乳喂養的根據之一。如果哺乳期供碘不足,初期由於乳腺濃集碘而優先保證了嬰兒的碘供應,母親本身可能處於碘不足狀態,隨著缺碘時間延長,乳汁中碘含量則會下降,最終造成嬰幼兒碘缺乏,從而影響了嬰幼兒的生後腦發育以及全身的生長發育。在此要提醒那些非母乳喂養的嬰兒父母要注意此期間孩子的碘補充。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推薦嬰幼兒的每日碘攝入量為:0~1歲為50微克,2~6歲為90微克,哺乳期婦女同孕婦一樣每日碘攝入量應不低於200微克。如果哺乳期乳母缺碘,可影響甲狀腺素分泌,使細胞氧化代謝下降,影響多種維生素吸收和利用,對身體的恢複也是不利的。所以哺乳期婦女補碘對嬰兒和母親的身體健康都是有益的。
3乳母宜多補鈣
科學家調查發現,母乳喂養6個月或者更長時間的母親的脊椎骨質密度平均降低5.1%,股骨質密度平均降低4.8%。對於大多數健康的婦女來說,因哺乳丟失的鈣將會很快得到恢複,母乳喂養孩子6~9個月斷奶的婦女1年後恢複了丟失的骨鈣,而哺乳期超過9個月的婦女的骨鈣卻沒有得到恢複。由此看出,年輕的乳母、長期哺乳可能會丟失大量的骨鈣,這就有可能導致她們絕經後骨質疏鬆。
為了避免母親哺乳時間過長,增加患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年輕的乳母要注意多吃富含鈣和維生素D的食物。這類食物有粗雜糧、牛奶、魚類、禽蛋、動物內髒、大豆及其製品、水果和新鮮蔬菜等。
2乳母宜吃什麼才能膳食平衡
哺乳期母親的飲食沒有特殊要求,必須做到膳食平衡,不偏食,不挑食,經常變換食譜,以保證營養全麵、合理,這不僅有利乳母身體的恢複和健康,而且對嬰兒的生長發育大有益處。
乳母選擇的食品較多,如雞蛋、豬瘦肉、雞肉、魚、蝦、豬肝、動物血、豆製品、牛奶等都富含蛋白質和脂肪以及部分礦物質和維生素。各種米、麵食如稀飯、饅頭、米飯、水餃、麵包、麵條等,主要提供糖類和部分維生素。各種蔬菜如油菜、黃瓜、西紅柿、蘿卜、白菜、胡蘿卜、冬瓜、扁豆、木耳、蘑菇等可提供各種維生素和纖維素。各種水果如蘋果、橘子、香蕉、桃子、西瓜等富含糖類和維生素。蝦皮、紫菜、海帶含鈣豐富,黑木耳、肝含鐵豐富。乳母可根據自身及經濟條件加以選擇。
食用方法可根據自己的口味,菜肴可燒、煮、燉,使食品中的營養成分便於消化與吸收。另外,要多喝湯,可多喝雞湯、排骨湯、魚湯,但不要隻喝湯不吃肉,這不隻為了增加營養,還為補充乳汁中的水分。總之,哺乳期母親的飲食原則是富有營養,易於消化,少食多餐,粗細夾雜、葷素搭配,多樣變化。
3哺乳期母親宜多吃水果和蔬菜
哺乳期母親要多吃些蔬菜和水果。因為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纖維素等。多種維生素是產婦組織修複、促進身體健康和分泌乳汁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纖維素有促進腸蠕動的作用,可以防止便秘。在哺乳期,嬰兒需要從乳汁中得到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而這正是水果和蔬菜的主要成分。同時,其中的纖維素又能刺激腸蠕動,防止乳母便秘。
4乳母忌多吃味精
味精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用以菜肴調味,有增加菜肴鮮味,豐富口感,促進食欲的作用。味精係糧食製作。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穀氨酸鈉進入人體後在肝髒中穀氨酸丙氨酶(SGPT)的代謝作用下,轉化成氨基酸。一般說來,食用味精是有益無害的。但是,據科學家研究發現,味精的代謝產物穀氨酸能隨母乳進入嬰兒體內,與嬰兒血液中的鋅元素結合並隨尿排出體外,會造成嬰兒缺鋅。若嬰兒缺鋅,不僅出現味覺差、畏食,還可能出現生長發育遲緩、智力減退等症狀。尤其過量的穀氨酸對嬰幼兒尤其是對12周內的嬰兒發育影響更嚴重。因此,分娩3個月內的乳母,應為嬰兒的健康著想,在嬰兒哺乳期內不食加味精的食物,更不要給嬰兒飲食內加味精調味,以免給嬰兒造成不應有的危害。
5乳母忌過食巧克力
哺乳的母親過多食用巧克力,對吃奶嬰兒的發育會發生不良的影響。這是因為巧克力所含的可可堿能滲入母乳並在嬰兒體內蓄積,可可堿能損傷神經係統和心髒,並使肌肉鬆弛,排尿量增加,結果會使嬰兒消化不良、睡眠不穩、哭鬧不停。
產婦整天在嘴裏嚼著巧克力還會影響食欲,結果身體發胖,而必要的營養素卻缺乏,這當然會影響產婦的身體健康,也不利於嬰兒的生長發育。
6乳母忌喝麥乳精、咖啡
有些產婦以為麥乳精是滋補品,便大量飲用,用意是滋補分娩後的身體和增加乳汁,其結果則相反。
麥乳精雖然含有高糖、高蛋白,但也含有豐富的麥芽糖和少量的麥芽酚。以北京產的可可粉麥乳精和強化麥乳精為例,前者每千克含麥芽糖180克,麥芽酚4毫克,後者每千克含麥芽糖220克,麥芽酚4毫克。這兩種物質一般都是從麥芽中提取的。麥芽有消食、健胃、舒肝和退奶的作用。曆來中醫都把它用作退奶的藥物,既然有退奶作用,就不利於哺乳嬰兒。所以乳母不宜飲麥乳精,以免影響乳汁分泌。
哺乳的母親喝咖啡,可通過乳汁被嬰兒服用,嬰兒可表現為興奮、煩躁和睡眠減少。時間長了可影響嬰兒的神經係統發育,所以哺乳的母親不宜喝咖啡。
7乳母忌煙、酒
哺乳期母親不要吸煙、喝酒。
煙草中除了尼古丁以外,還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吡啶、氫氰酸、焦油等,這些物質可隨著煙霧被吸收到血液中,有些有害物質可進入乳汁,從而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同時孩子在媽媽吸煙時可被動吸煙,此時幼小孩子的呼吸道還不能承受煙毒的刺激,容易使呼吸道黏膜受損失,而反複患呼吸道感染會影響孩子的發育。
酒中含有乙醇(酒精),乙醇可使母親的泌乳量減少,母親常飲酒,可引起嬰兒沉睡、深呼吸、多汗、觸覺遲鈍等症狀,有損嬰兒的健康。
吸煙、大量飲酒對所有人都是有害無益的,尤其對哺乳的母親害處更大。為了讓孩子吃到足量無毒的乳汁,使小兒健康生長,同時也為了母親的自身健康,必須忌煙、忌酒。
8乳母不宜跳迪斯科舞
有的哺乳期婦女認為跳跳迪斯科舞,增加一下運動量,改變一下自己臃腫的體型,但不知會帶來另一個問題,跳迪斯科舞,是在強烈的節奏、單調的音樂、震人耳膜的音響伴奏下進行的。這會在不知不覺中使血壓升高,導致分泌乳汁減少。所以,哺乳期的婦女不宜跳迪斯科舞。
9乳母宜戴乳罩
哺乳期乳母應該戴乳罩,一方麵可避免乳房過度下垂而影響乳房的美感,另一方麵可避免乳房下垂而影響乳房的血液環境,有利於乳汁分泌。選戴乳罩時要注意以下4點。
(1)要選用純棉材料製作的乳罩。化纖麵料乳罩上的細小纖維會通過乳孔進入乳腺管引起乳腺管堵塞,使乳汁排出受阻。嬰兒吃了這些化學纖維後,對胃腸不利。
(2)大小要合適。戴上乳罩後能托起乳房,而不壓迫和緊束乳房。活動時不摩擦乳房、乳頭和乳暈。
(3)樣式要穿脫方便,最好在胸前解開,吃奶時僅能露出一側乳房和乳頭。
(4)乳罩要勤洗勤換,洗後要晾曬在陽光下,以利消毒殺菌。
10哺乳期婦女宜進行鍛煉
婦女在產褥期後的哺乳期內,更要重視身體鍛煉。這段時間的鍛煉主要是為了進行體形恢複,加速生理恢複,使之達到適應運動鍛煉的體能,一般產後6個月,由於嬰兒主要依賴母乳喂養,為了不影響喂養質量並考慮到產婦的實際體力情況,這3個來月主要是恢複肌肉運動的感覺能力,學習掌握恢複體形鍛煉時各部位動作及變化規律,並學習掌握各部位按摩的方法。產後6個月後嬰兒不再完全依賴母乳,產婦體力已同常人,應嚴格規範各種動作、強化運動量,針對性地做各部位體操,並有目的地加大強度、難度,改變組合形成自己的鍛煉習慣和套路,同時還要逐步開展慢跑等全身性運動。
11宜堅持母乳喂養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提倡母乳喂養。每年的8月1日至7日為世界母乳喂養周,是國際喂養行動聯盟為促進和支持母乳喂養而設立的一項重要活動。母乳喂養對母嬰均有很多好處。
對嬰兒的好處
(1)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品,能滿足生後6個月嬰兒生長發育的全部營養需要。母乳含嬰兒必需的各種營養成分——糖類、脂肪、蛋白質、各種維生素,而且各種成分含量和比例合理,最適合嬰兒的消化吸收,具有最高的生物利用率。因此,在出生後6個月內不需要給嬰兒母乳以外的食品。
(2)母乳中含有豐富的抗感染物質,如免疫球蛋白、巨噬細胞、溶菌酶等,可保護嬰兒預防感染性疾病。特別是初乳,含量更豐富,所以初乳是人生的第1次免疫。
(3)母乳可預防過敏性疾病,如濕疹、哮喘。
(4)吮吸母乳能增進母子感情。
(5)有利於智力發育。臨床觀察結果證明,母乳喂養的嬰兒智商比人工喂養的嬰兒要高。
(6)促進麵部和牙齒的發育,預防齲齒的發生。
(7)嬰兒因吃奶而得到的安全感,是一種很好的精神保護,有助於形成比較穩定的個性。當然,單靠母親哺乳並不能保證孩子將來成為一個性格良好的人,但根據精神病學的試驗和估計,母乳喂養在培養孩子的良好性格和行為方麵都是一個重要因素。
對乳母的好處
(1)哺乳能使產婦的體態更快地恢複到懷孕前的正常狀態,並給予產婦一種母親的敏感性,使之從懷孕狀態向非孕期狀態成功過渡。就是說,人體的本能總是支持哺乳媽媽的,伴隨吮吸而產生的縮宮素可促進子宮的收縮,而這種收縮不僅大大有助於排出附著在子宮內膜上的殘存組織碎片,減少產後出血,促使子宮複舊,而且能夠更快地使子宮恢複到正常狀態。
(2)哺乳能暫時停止、推遲或減少月經,這有助於防止母親體內的蛋白質、鐵和其他所需之營養物質過多地流失,有利於能量的保存和產後的康複。
(3)母乳喂養最方便、衛生、安全、經濟,且新鮮不變質,溫度最適宜。
(4)母乳喂養可減少乳腺癌和卵巢癌發生的危險。
對家庭的好處
(1)哺乳能加強婚姻幸福,穩定家庭關係。研究人員發現,哺乳能刺激乳母對性生活的興趣,哺乳婦女的性願望較強,所以夫妻關係會更加融洽,更加密切。
(2)母乳是嬰兒最好的食物,是任何乳製品都不能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