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年期(1)(1 / 3)

1宜了解更年期婦女在生理特征上的變化

進入更年期的婦女在生理特征上有下列改變。

(1)月經的改變:月經的改變是更年期最早出現的、最顯著的變化。由於雌激素分泌量逐漸減少,導致依賴雌激素而發育的性器官進行性萎縮、生育能力和性欲明顯下降,並引起月經稀少、月經周期改變,直至月經完全停止進入絕經期。

(2)泌尿生殖器官的改變: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內分泌功能的改變,乳腺逐漸萎縮,皮下脂肪減少,乳頭變小,乳房彈性減低,出現乳房扁平鬆弛下垂。陰毛和腋毛會變得稀疏和脫落,聲音低沉變啞。生殖器官由於失去卵巢性激素的支持,開始萎縮並發生退行性變化,子宮體萎縮,子宮內膜萎縮,子宮頸變小,子宮腺體減少,子宮頸管長度和體積逐漸變小。伴隨性器官的逐漸萎縮,性生活能力下降,直至生育能力完全喪失。

另外,尿道黏膜萎縮,尿道口及尿道上皮變薄,尿道彈性消失,可有尿頻、尿急、排尿困難等症狀。

(3)神經係統功能失調:女性進入更年期後由於內分泌功能的異常變化,常導致大腦皮質及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可出現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焦慮、情緒波動、性情急躁、頭暈、眼花、肌肉酸痛、麵部出現潮紅、潮熱等,嚴重者可發生神經官能症,甚至精神疾患等。

(4)心血管功能紊亂:由於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使心血管舒縮功能失調,常出現與情緒有關的收縮壓升高為主的神經性血壓波動。

(5)內分泌及代謝功能的改變:由於更年期女性卵巢功能的衰退,雌激素分泌量的減少,垂體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影響整個神經內分泌體液間的調節,垂體促甲狀腺激素及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相應增多,引起甲狀腺和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常出現以脂肪代謝、糖代謝及鈣、磷代謝等異常為主的代謝功能紊亂。

(6)皮膚的改變:女性在50歲左右,麵、頸及四肢等暴露部位的皮膚出現皺紋、鬆弛和變薄。甚至麵部出現放射狀的皺紋。另外,皮膚容易受外界影響變得幹燥。因此,更年期婦女皮膚變得幹燥、多屑、粗糙和瘙癢。

另外,牙、鼻、眼、耳也都在更年期發生變化。比如更年期婦女牙齒開始鬆動,以致脫落,進入更年期後鼻黏膜逐漸變薄,腺體細胞退化,血管彈性減退,脆性增加;或因反複的慢性鼻炎黏膜變厚,纖維組織增生,所以鼻腔容易幹燥,易發生鼻出血。更年期後,耳組織逐漸衰老,可導致耳鳴及聽力減退,同時平衡能力也有所減退。更年期婦女眼睛各部分開始發生退化,眼球內的晶狀體失去彈性,睫狀肌作用減弱,到50歲調節能力平均減少到1屈光度。另外,到更年期後整個折光體發生不同程度的渾濁等。

2宜了解更年期婦女的心理特征

更年期婦女因卵巢功能衰退,體內激素失去平衡及受種種症狀的困擾,往往會引起各種心理反應及變化。

更年期婦女的心理特征如下。

(1)記憶力對近事記憶和機械性記憶,更年期婦女比年輕婦女差,但對往事和理解性的記憶沒有下降。

(2)在學習能力反應較慢,但理解力較強,盲目性較少。但如果從頭學習,掌握一門新的學科知識是很困難的。

(3)有的更年期婦女,思維特征是消極的,常談一個問題時,忽然轉到另外一個問題上。說一件事往往重複來重複去。另外較容易遺忘,考慮處理問題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從有關資料中表明,思維能力的改變與青年時期的思維能力強弱有很大關係。若青年時期的思維能力越強,到老年期衰退得越晚。

(4)由於生理和外貌上的改變,容易產生心理上的老化和不適應感,所以在社會交往上,不願再與人交往,尤其與青年人的交往,從而縮小和限製自己活動的範圍。

(5)更年期婦女在性格或行為方式方麵,有一改平日的溫順,而變得脾氣暴躁,敏感多疑,影響了家庭、同事、朋友之間的良好關係。

(6)有的更年期婦女下了崗,有的因離、退休離開了集體,有的子女多已長大成人,外出工作和學習;有的因身體衰弱或體力不足,社會活動減少,所以在思想上容易產生孤獨感。

(7)有的更年期婦女怕老,認為自己年齡大了,增添了白發和皺紋,體態又在發胖,在心理上有一種失落感。另外,容顏的改變,青春活力的減弱使她們往往擔心有朝一日會失去丈夫的鍾愛。

3進入更年期的婦女更宜加強自我保健

由於工作與家庭生活的壓力與緊張,許多更年期婦女尤其在進入更年期早期時,忽視或缺乏積極的自我保健意識。再者婦女更年期有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方麵的變化。如果忽視了保健工作,就可能使這些變化向病理方向發展。據報道,我國更年期婦女的患病率已高達50%以上,已嚴重威脅到身心健康和事業的發展。因此,進入更年期的婦女應注意加強自我健康保健。

(1)從心理上做好更年期到來的思想準備,坦然地迎接這一人生道路上必經的階段,保持情緒樂觀、心胸豁達,以積極的態度對待更年期出現的生理、心理以及生活中的種種變化。

(2)增強自我保健意識,有意識學習一些更年期保健知識,了解自己身體在更年期各種變化的特點,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勞逸結合,避免疲勞。

(3)善於調節、控製情緒,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減少精神負擔,麵對日常生活、工作中的矛盾,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波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防止衰老。

(4)注意營養平衡,飲食合理科學。在平衡膳食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優質蛋白質和富含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瓜果、蔬菜的攝入,減少富含飽和脂肪酸的動物油脂、糖果以及糖類食物的攝入,安排好1日3餐,避免肥胖。

(5)日常生活要有規律、建立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要保證充分合理的睡眠,養成每日定時排便,睡前熱水洗腳、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良好習慣。培養自己的業餘愛好和參加社區內有意義的活動,如繪畫、跳舞、文娛演出等,以增添樂趣,保持愉快情緒。要注意做好個人衛生,增強抵抗力。

(6)要注意更加重視性保健。和諧的性生活能增進夫妻間的情愛,鞏固婚姻關係,有利身心健康,不應有“絕經即絕欲”的錯誤認識。

(7)做好健康情況的自我監測,及時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定期做體格檢查、婦科檢查。更年期是婦科腫瘤的好發階段。定期檢查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順利度過更年期。

4宜掌握更年期婦女對營養素的需求特點

更年期婦女的營養需要也發生較大變化。

(1)熱能需要量減少:熱能可維持人體生命和各種活動的需要,主要由糖類、蛋白質和脂肪三種營養素供給。它們各占的比例應是糖類占總熱能的60%~70%,脂肪占總熱能的20%~25%,蛋白質占總熱能的10%~15%。更年期婦女基礎代謝率降低,人的活動量可能有所減少,因此更年期婦女每天攝入的熱能應比年輕婦女少5%~10%,也就是說每頓飯吃8分飽就夠了。

(2)攝入蛋白質需要量足質優:蛋白質是膳食中的重要營養成分,對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的意義。更年期婦女蛋白質攝入的原則是量足質優。質優就是通常說的優質蛋白質,是指含人體必需氨基酸豐富的蛋白質(即動物類、蛋類和豆類蛋白質)。量足是按照機體的需要攝入蛋白質。更年期婦女每日蛋白質的供給量應以每日每千克體重1.0~1.2克為宜。

(3)適當控製脂肪的攝入量:脂肪的主要功能是產生熱量,是人體組織的重要組成成分,還可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更年期婦女的生理特點之一是體內脂肪組織隨年齡增長而增加,攝入過多的脂肪會使身體發胖,而且易患各種疾病,因此應適當控製脂肪的攝入量。膳食中應以植物油為主,少食動物油。因為植物脂肪含不飽和脂肪酸多,利用價值高,而動物脂肪含飽和脂肪酸多,其利用價值較低,應少吃。

(4)充足的維生素:維生素是維持身體健康、促進生長發育和調節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營養素。維生素A能維持視力和上皮組織健康、促進生長發育和提高免疫功能。要多吃含維生素A豐富的肝髒、蛋類、奶和黃綠色蔬菜。維生素D可促進鈣、磷在腸道吸收和沉積於骨、牙中,有利於骨質硬化。機體缺乏維生素D會影響鈣的吸收,容易引起骨質軟化,若經常曬太陽,人體會產生維生素D。維生素E在體內有抗氧化作用,起到防衰老和防癌作用,更年期婦女每日攝入12毫克即可,可多吃植物油、熟花生、土豆、燕麥片、番茄等。B族維生素大都是重要的輔酶,參與體內物質的代謝過程。膳食主糧中注意粗細糧搭配,不會缺乏維生素B1,動物肉中有較多的維生素B2。維生素C能保持毛細血管的韌性,促進鐵的吸收,增強機體抵抗力和免疫力,要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攝入維生素C。

(5)攝入足夠的鈣、鐵等礦物質:更年期婦女要注意礦物質的足夠攝入,尤其是鈣、磷、鐵的攝入。鈣是骨骼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年期婦女因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加速了骨鈣的丟失,容易出現骨質疏鬆,因而要保持攝入足夠的鈣。在合理的膳食下人體一般不會缺磷。更年期婦女因月經失調出血量多可能會引起貧血,應注意補鐵。絕經後隨著年齡增長,器官功能逐漸衰退,加上膳食中鐵的吸收利用率低,所以需注意防止發生缺鐵性貧血。要多吃富含鈣、鐵的食物,如牛奶、海帶、蝦皮、銀耳、大豆、豆腐、青豆、豌豆、黑木耳、芝麻醬、豬肝、芹菜等。

(6)多吃膳食纖維:多吃富含纖維素的蔬菜、水果,可防止便秘,並降低血漿膽固醇。

5更年期婦女宜遵守的飲食原則

合理膳食是更年期婦女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安全、順利地渡過更年期,在日常生活中宜遵守以下飲食法則。

(1)減少熱能攝入:更年期婦女容易發生肥胖。據報道,更年期和絕經期肥胖者占10%。這是因為內分泌在更年期時發生變化,使攝食中樞失調。隨著年齡的增長,活動量減少,體內消耗熱能也隨之減少,造成熱能過剩引起肥胖。肥胖又會導致糖代謝異常,促使動脈硬化的形成和發展,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所以要控製飲食,特別是要控製脂肪和糖類的攝入。合理分配三餐,早、中、晚三餐的數量分配最好是分別占全天總熱量的30%、40%和30%,尤其是晚飯應選用低動物脂肪、熱能稍低,且易消化的食物,以八成飽為佳,並且睡前不吃食品。

(2)飲食要清淡低脂:更年期婦女要注意膳食中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量,要少吃或不吃富含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少吃動物油脂,多吃植物油,多吃蔬菜、水果、魚類等含膽固醇少的食物。多吃大豆製品,因為它們富含植物性蛋白,大豆蛋白可使血膽固醇含量明顯降低。多吃顏色深的新鮮蔬菜和瓜果,以增加膳食纖維、維生素B族、維生素C和維生素E以及無機鹽、鈣、鐵的供給。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品如豆芽、韭菜、芹菜、竹筍、蘿卜、青椒、蘋果等可增加胃腸蠕動、促進膽固醇的排泄。

(3)低鹽飲食,多吃富含鈣、鐵食品:更年期婦女由於內分泌的改變,可能會出現水腫、高血壓,尤其有高血壓家族史的更年期婦女,食鹽每天要控製在3~5克。更年期婦女體內雌激素水平降低,骨組織合成代謝下降,容易發生骨質疏鬆,增加骨折的發生率。若更年期婦女鈣質不足,將加重情緒波動。因此,更年期婦女要經常食用含鈣質高的食品,如乳類及乳製品、海產品、蝦皮、海帶、紫菜、骨粉、芝麻醬、骨頭湯等,鈣供給量每天不少於1克。鐵對造血器官有重要作用,要多吃含鐵高的食物,如黑木耳、海帶、芝麻醬、豬肝、黃豆、芹菜、香菇、莧菜、田螺等。

(4)營養均衡:飲食合理搭配。更年期婦女對能量的供應可適當降低,一般可減少5%。要補充高質量蛋白質,如瘦肉、乳類、蛋類、禽類、豆類等。適當食用植物油,少吃動物脂肪。多吃新鮮水果、蔬菜,以及富含鈣、鐵的食物,同時注意攝取含鋅的食物,如牛奶、海產品、豬瘦肉等。還要多吃富含硼的食物,如蘋果、葡萄等,可以防止雌激素水平降低。在飲食搭配上要做到葷素搭配、粗細搭配,飲食多樣化。

(5)飲食定時定量: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合理安排1日3餐。飲食要定時定量,細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每天要多飲水,以防止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安排好1日3餐,本著“早上吃得好,中午吃得飽,晚上吃得少”的原則去搭配。早上吃得好,是指質量要好,如吃些牛奶、雞蛋、麥片、豆漿等,中午吃得飽,指數量要足,食物種類豐富,主副食多樣化,晚上吃得少是指數量和質量上都要有控製,以八成飽為佳,飲食以清淡為宜,若晚餐吃得太多太好,一方麵會影響睡眠,又會使過多的脂肪堆積而造成肥胖。同時在烹調和花色品種上注意科學合理。

6更年期婦女宜多進食健身延年的食品

我國中醫曆來就有“寓補於食”、“寓醫於食”的理論。近代老年醫學研究認為,如黃豆、芝麻等食物有很好的健身延年的功效。更年期婦女食用,能補充營養,增強體質,延壽祛病。

(1)黃豆及其製品:有豐富的蛋白質,接近全價蛋白,脂肪含量也很豐富,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還含有鈣、磷、鐵、維生素等,最適合中老年人食用。現代醫學認為,黃豆可以預防動脈硬化,抑製人發胖,減少膽固醇在體內的積存,並可以補充鈣質。

(2)芝麻: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鈣、磷、鐵以及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卵磷脂等。有填精、益髓、補血、補肝、潤腸、美發的功效,特別適用於身體虛弱、頭發早白、貧血萎黃、津液不足、大便燥結、頭暈耳鳴等症者。

(3)花生:被稱為長生果。營養豐富,有醒脾開胃、理血補血、潤肺利水和健腦抗衰等功效。

(4)玉米:玉米含有豐富的鎂,能抑製癌的發展,幫助血管擴張,加速腸蠕動,排除廢物。玉米油可降低膽固醇、軟化血管,防止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生,是很好的抗癌食品。

(5)紅薯:被譽為“長壽食品”。有補脾胃、益氣力、美容顏、清熱解毒作用。紅薯最大特點是含纖維素很高,能預防便秘,減少癌症的發生,而且有助於防止血液中膽固醇的形成,預防冠心病的發生。

(6)綠豆:一身都是寶,可消腫,清熱解毒,防暑止渴,調和五髒,安精神,補元氣,潤皮膚。

(7)粗米和五穀雜糧:真正的長壽食品。

(8)蘿卜: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礦物質,能助消化、生津開胃、潤肺化痰、祛風滌熱、平喘止咳、順氣消食、養血潤膚,有利延年祛病。

(9)蔬菜、水果:有豐富的維生素、纖維素,有利健康長壽。

7更年期婦女臨睡前宜喝牛奶

牛奶含有豐富而全麵的營養。牛奶中的營養成分極易被人體吸收,吸收率可達97%左右。所含的蛋白質為完全性蛋白質,特別是含有人體全部的必需氨基酸。牛奶中的脂肪由較多的低碳鏈和不飽和脂肪酸組成,膽固醇含量很低。另外,牛奶中的乳酸精含量大,能促進脂肪代謝,能抑製膽固醇升高,所以,食用牛奶不但不會引起膽固醇升高,反而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抑製冠心病。牛奶中含有多種無機鹽,尤以鈣、磷最為豐富,每百克牛奶中含鈣120毫克,磷為93毫克,更年期婦女經常飲用可減緩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另外,牛奶中還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多種維生素。

牛奶還對消化道具有獨特的刺激功能。在胃液較稀和胰液較少的情況下,仍可將其消化吸收。這對於消化道功能已經減弱的中老年人來說更為適宜。飲用牛奶可以中和胃酸,防止胃酸對消化道潰瘍麵的刺激,還可使潰瘍麵的血管收縮,起到止血作用。

另外,牛奶中所含的一種叫左旋色氨酸的物質,能抑製腦興奮,有安神催眠作用,所以更年期婦女臨睡前喝杯牛奶,不僅可以補充營養,還可以治療失眠,使失眠者酣然入睡。

8更年期婦女忌食糖過多

有的更年期婦女喜吃甜食,過多的吃糖,對健康是不妥的。

現代研究認為,過多食糖,會使體內維生素B1的含量減少。維生素B1是糖在體內轉化為能量時必要的物質,維生素B1的不足,將大大降低神經和肌肉的活動能力,因此,偶然的摔倒或劇烈運動時的衝擊力都可能會導致骨折。

另外,人們大量攝取糖後,必然引起葡萄糖的迅速代謝,從而產生代謝的中間產物——丙酮酸、乳酸等,使機體呈酸性中毒狀態。這時,堿性的鈣、鎂、鈉等便會立即被調動參加其中的作用,以防止血液呈現酸性。鈣的大量消耗,使骨骼和牙齒中的鈣含量也隨之降低,體內缺鈣的結果,必然造成骨質疏鬆,而易發生骨折。

9更年期婦女清晨起床後宜堅持飲杯水

國內外學者提倡清晨起床後,飲1杯涼開水(約300毫升)。這對人體頗為有益,尤其對步入更年期的人來說好處更大。

(1)可以補充夜間丟失的水分:由於夜間室溫較高,出汗較多,小便增多等因素可導致水分喪失,清晨飲杯水即可得到補充。

(2)可使胃腸道功能得到正常發揮:清晨飲涼開水有利於促進胃腸道分泌消化液,加速胃腸道蠕動,從而清潔胃腸道,促進廢物排出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