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糖尿病性代謝性骨病(2 / 3)

【病因病機】瘀血內停,氣血不暢。

【治法】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處方用藥】身痛逐瘀湯加減。當歸12g,川芎10g,桃仁10g,紅花10g,沒藥3g,五靈脂5g,香附12g,牛膝12g,土鱉蟲10g,地龍10g,狗脊10g,杜仲15g,續斷15g。

中藥驗方

(一)金剛丸《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組成】萆、杜仲、蓯蓉(酒浸)、菟絲子(酒浸)各等份。

【用法】上藥為細末,酒煮豬腰子為丸。每服50~70丸,空腹時用溫酒或淡鹽湯送服。

【功效】填精補腎,強筋壯骨。

【主治】肝腎不足引起的筋骨痿軟,四肢無力,步履艱難。

【用藥注意】①本藥為補虛扶正之劑,主治腎虛痿證如證屬純實無虛或陰虛或陰虛火旺者忌服本藥。②服藥期間忌食生冷,宜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防傷胃。

(二)虎潛丸《丹溪心法》

【組成】黃柏(酒炒)240g,龜甲(酒炙)120g,知母(酒炒)60g,熟地黃60g,陳皮60g,白芍60g,鎖陽45g,虎骨(用狗骨代,炙)30g,幹薑15g。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g,每次1丸,每日服2次,淡鹽水或溫開水送下。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功效】滋陰降火,強壯筋骨。

【主治】肝腎不足,陰虛內熱之痿證。腰膝酸軟,筋骨痿弱,腿足消瘦,步履乏力,或眩暈,耳鳴,遺精,遺尿,舌紅少苔,脈細弱。

(三)牛膝丸《楊氏家藏方》

【組成】牛膝(酒浸一宿,焙幹)、肉蓯蓉(酒浸一宿,焙幹)、川芎、羌活、當歸、杜仲、麻黃、赤芍、木香、沒藥、乳香、木瓜、炮附子、萆、大腹皮、五加皮、薏苡仁(炒)、續斷各等份。

【用法】上藥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時用溫酒送下。

【主治】諸風濕痹,四肢拘攣,腳膝疼痛。

(四)牛膝丸《太平聖惠方》

【組成】牛膝60g,虎脛骨(代)30g,羌活30g,海桐皮27.5g,當歸22g,巴戟天22g,川芎22g,薏苡仁22.5g,防風22.5g,肉桂22.5g,杜仲30g,鹿茸30g,石斛22.5g,炮附子30g,熟幹地黃30g,酸棗仁22.5g,肉蓯蓉30g,淫羊藿22.5g,補骨脂22.5g,全蠍22.5g,天麻22.5g,木香22.5g,檳榔30g。

【用法】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空腹時以溫酒下30丸。

【主治】筋骨疼痛,行立艱難。

(五)地黃飲子《世醫得效方》

【組成】熟地黃12g,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蓯蓉各9g,炮附子、五味子、桂枝、茯苓、麥冬、石菖蒲、遠誌各6g,生薑5片,大棗1枚,薄荷 5~7片。

【功效】滋腎陰,補腎陽,開竅化痰。

【主治】舌體強硬不能言語,筋骨軟弱不能行走,病人口幹但不思飲,脈象沉、細、弱。

【備注】①如果隻是不能行走,可以說話。應去除石菖蒲、遠誌2味藥;②如果陰虛而痰熱盛,應去除肉桂、附子,加入天竺黃10g,膽南星6g,川貝母10g;③如果不能行走,且骨節虛熱者,加地骨皮12g,桑枝30g;④兼有氣虛,可加黨參18g,黃芪18g。

(六)滋陰補髓湯《醫醇剩義》

【組成】生地黃15g,龜甲24g,黃柏3g,知母3g,虎脛骨(代)4.5g,枸杞子9g,當歸6g,黨參12g,茯苓6g,白術3g,狗脊4.5g,續斷6g,牛膝6g。

【用法】上藥加豬脊髓1條,同煎服。

【功效】滋陰補髓。

【主治】骨痿。腰脊不舉,骨枯髓虛,足不任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