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胃病的音樂療法
胃病患者的音樂療法是在全身音樂療法的基礎上,根據患者自身的體質來進行,通過音樂改變患者的情緒和行為,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以期使患者精神狀況得到改善,從而能有效地促進胃腸功能的改善,減輕胃炎患者因各種不同證候帶來的不適感。音樂療法是一種針對整個機體的一種精神上的治療。音樂療法使胃炎患者將心中因疾患而導致的不良情緒完全拋棄,轉移精神的注意力,轉移因局部症狀引起的不適,使藥物或各種療法得到較為滿意的實現。
樂曲的選擇
音樂的曲調、節奏、旋律、響度不同,對人體產生不同程度的興奮、鎮靜、止痛和降壓等作用。例如快速和愉快的樂曲可以使肌肉增加力量;音調和諧、節奏徐緩的樂曲可以使呼吸平穩;音樂優美的歌曲或悅耳動聽的器樂曲可以調節植物神經功能,使大腦得到休息,幫助人們解除疲勞。由於每個人的性格、愛好、情感、處境不同,因此對音樂的喜好、選擇也不同。因此,作為治療性的樂曲,必須經過嚴格的選擇。
1.一般原則
總體來說,音樂療法中的樂曲選擇須符合以下兩個標準:
第一,低音厚實深沉,內容豐富;中、高音的音色要有透明感,像陽光透射過窗戶一樣,具有感染力。
第二,音樂中的三要素即響度、音頻、音色三個方麵要有和諧感。即選擇的樂曲要與自身的狀態保持平衡性,使音樂的“陰與陽”“靜與動”“強與弱”平衡。
2.中醫辨證選曲
不同類型的胃炎患者,在中醫辨證的前提之下,可選用適合自己體質的曲子,並且還要根據患者的文化修養水平、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和愛好,來選擇適當的曲目。例如,證屬虛證的胃炎患者可聽取宮調或商調的曲子。證屬肝胃不和的患者可適當的聽取角調和宮調的曲子。
所謂宮調、商調、角調等音樂是來源於中醫的音樂療法。中醫的音樂療法是根據宮、商、角、徵、羽5種民族調式音樂的特性與五髒五行的關係來選擇曲目,進行治療。如宮調式樂曲,風格悠揚沉靜、淳厚莊重,有如“土”般寬厚結實,可入脾;商調式樂曲,風格高亢悲壯、鏗鏘雄偉,具有“金”之特性,可入肺;角調式樂曲構成了大地回春、萬物萌生、生機盎然的旋律,曲調親切爽朗,具有“木”之特性,可入肝;歡快的樂曲,旋律熱烈歡快、活潑輕鬆,構成層次分明、情緒歡暢的感染氣氛,具有“火”之特性,可入心;羽調式音樂,風格清純,淒切哀怨,蒼涼柔潤,如天垂幕簾,行雲流水,具有“水”之特性,可入腎。具體到中醫辨證分型,可參考選擇如下音樂:
(1)肝氣鬱滯型
音樂治療:主要調肝理氣入手,宜聽生機盎然、曲調親切爽朗的角調以及風格悠揚沉靜、淳厚莊重的宮調的音樂。
音樂舉例:《解放軍進行曲》、《二泉映月》。
(2)寒邪侵胃型
音樂治療:主要從調動機體正氣(主要是陽氣)入手,宜聽風格高亢激昂、旋律熱烈歡快的曲調,或清新舒暢的音樂。
音樂舉例:《狂歡》、《步步高》、《皇家焰火音樂》。
(3)脾胃鬱熱型
音樂治療:主要根據患者全身所表現的熱象,選擇清新舒緩的輕音樂。
音樂舉例:《漢宮秋月》、《夢》、《二泉映月》。
(4)脾胃虛寒型
音樂治療:主要以調整機體的正氣為主,從而使患者機體代謝增加,促進胃腸功能。
音樂舉例:《步步高》、《喜相逢》、《喜洋洋》。
(5)肝鬱脾虛型
音樂治療:主要從疏解肝氣、調達脾胃著手,宜選擇清新舒緩的輕音樂。
音樂舉例:《夢》、《高山流水》、《梅花三弄》。
3.不同時機的選曲
胃炎患者在選擇好自己所喜歡的音樂後。井不是所有的時候都要聽一種音樂,應該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有選擇的聽音樂。例如在人聲鼎沸的股票、證券公司中的從業人員中的胃炎患者,工作的時候由於環境較為嘈雜,最好選擇沒有歌詞的輕音樂。還有,不論哪種胃炎患者都有可能在某段時間較為平靜,而在另一段時間可能就較為急躁,或者可能因為疾病的纏綿難愈而心情較為鬱悶;這些情況下所選擇的音樂也有所不同。
那麼,怎麼選擇呢?
在平靜的心情之下,平時未發作時,應引導積極的一麵,在選擇音樂的時候,就可以偏重於選擇明快的樂曲來傾聽。當然在選擇時差距不宜太大,應先選擇較為中性或接近中性的音樂來讓患者聽。如《步步高》、《狂歡》、《解放軍進行曲》、《卡門序曲》等。
在心情較為急躁的情況之下,可著重選擇一些緩和、製約、克製急躁情緒的曲目,如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二泉映月》、《漢宮秋月》、《皇家焰火音樂》,這些多屬於較為緩和流暢的曲目,患者可以在傾聽之中將急躁的心情平靜下來。
胃炎患者因疾病反複發作,總自覺不能良好改善,情緒較為憂鬱、鬱悶時可選用莫紮特的《b小調第四十交響曲》等偏歡暢明快、能夠明顯改善患者情緒的曲目,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其實這些主要是保持整個心情的平衡性,即音樂的“陰與陽”“靜與動”“強與弱”,使機體的情緒能在音樂的帶動之下得以明顯的改善。
患者在使用某些自然療法治時,可以根據不同的治療方式來選擇。例如在按摩治療時,音樂的選擇必須是患者與操作者都共同喜好的音樂,因為唯有如此,操作者的動作才能隨音樂的律動滋生感情,進而舞出優美的手法。音樂按摩的音樂素材選擇非常自由,可以依各地的風俗民情及個人喜好而有不同;但是進行理療時,按摩的手法必須非常輕柔,因此應以好聽而又不會造成負擔的輕音樂為主。還有在針灸治療時,為了消除對針灸治療的恐懼感,可在治療之前,聽一些放鬆的音樂,比如《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使自己的緊張狀態得以緩解,做好治療的心理準備;並且可在治療時,聽取同樣的音樂,盡量使自己處於治療前聽取同一首曲子時的輕鬆心境,轉移注意力,從而能從容的進行治療。以取得較為滿意的治療效果。
音樂治療前的準備
在進行音樂療法時,要注意選擇合適的環境及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對於環境的選擇和心理準備方麵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室內的光線要明亮柔和,不要過於幽暗。空氣要清新,最好室內有些花草植物,使環境富有生氣。
(2)在開始聆聽音樂前最好洗一把臉,清醒一下頭腦;或者搓熱雙手,用掌心按摩顏麵幾分鍾,這樣效果會更好。
(3)閉目養神,靜坐片刻,或做幾次深呼吸運動。
(4)在聆聽音樂時心理狀態不同,效果也不相同;這是因為音樂選擇和鑒賞是一種智力活動,采用積極的態度可改善情緒。
音樂治療方式
音樂治療方式總體來說,可分為:
1.被動音樂療法
通過聽音樂的方式使患病者的精神、神經係統得到調節,從而達到治療和康複的目的。可根據治療的需要和自己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對音樂的愛好程度,選擇一些優雅活潑的樂曲,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邊聽邊閉目養神,欣賞音樂中描繪的意境是一種較為常用的治療方式。
2.主動音樂療法
主動音樂療法是一種親自參與音樂藝術之中的療法。患者通過參與音樂行為,使患者通過歌唱、聽音樂、演奏樂器、譜曲及音樂想象練習,改善機體和大腦的活動。如直接參與演奏、演唱等活動來達到治療與康複的目的。
3.音樂電流療法
音樂電流療法又可分音樂龜流的電極療法、電針療法及磁場療法等。音樂電療是在以上兩種治療方式的基礎上結合傳統的電療、針刺療法、磁療等方式發展起來的,它將音樂療法與其他療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各取其優點長處,使療效更加顯著。這一治療方式在臨床實踐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且應用範圍越來越廣。
胃病患者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用不同的治療方式。
(1)首先可以根據自己的性格、喜好來選擇。比如,喜愛欣賞的患者,可采取欣賞不同的曲目來治療,而表現欲較強的患者可采取主動音樂療法,去主動的參與到音樂中,來放鬆心情,以達到治療效果。
(2)還可根據不同的證型來進行選擇。對於胃炎患者來說,還可以根據證型來選擇音樂的類型:
證屬胃炎實證的患者,多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主動音樂療法,尤其肝氣鬱滯型的患者,可通過主動參與,使自己的情緒得以舒暢,使自身的氣機得以調暢,從而得到一定的治療。並且要選擇那些稍顯激昂的曲目,使自己的情緒能夠得到較為明顯的宣泄。
胃病患者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被動音樂療法,比如脾胃虛弱的患者,可通過被動參與,采取欣賞、獲得的方式來調整全身的狀態。在曲目的選擇上應選取輕音樂之類。虛證患者在使用音樂電流療法時,要注意患者的全身情況。
音樂治療的注意事項
(1)喜新厭舊的心理大多數人都有,所以在選擇曲目時,不宜長時間單用一曲,以免久聽生厭,而應選擇情調、節奏、旋律等方麵和諧、協調的多支樂曲,做到“不厭其煩”的聽音樂。
(2)進行音樂治療時最好戴耳機,免受外界幹擾。治療的音量應掌握適度,一般以70分貝以下療效最佳。音樂療法的療程一般定為1~2個月,或以3個月為1療程;音樂治療每日2~3次,每次30分鍾左右,每周5~6次。
(3)聽取音樂要保持一種較為適合的環境,適合的環境才能使音樂的作用發揮到較好的程度。
音樂能陶冶心靈,音樂能鼓舞鬥誌。法國作家司湯達說:“隻要聽到優美的音樂,我就能更明確、更高度地集中思想從事我心靈要求的寫作。”胃炎患者不妨根據上麵給大家講述的,並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在今後的治療中將音樂療法加入到您的治療手段中去,說不定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並且音樂療法還可以提高人們的藝術品位,您不妨一試!
!#九、心理療法
(一)喜怒哀樂與胃病
喜怒哀樂是人們的情緒變化,而胃也隨著你的精神情緒變化而喜怒著。
胃的功能主要是暫時儲存、研磨消化、排空各種食物等。這些功能是由神經體液來調節完成。胃在人類髒器中最受精神、情緒、心理影響的,在精神愉快、情緒良好、心理平靜時,胃功能發揮正常,吃得香、消化好,胃沒有不適感;一旦精神壓抑,情緒低落,心理矛盾時,就不思飲食,心頭發堵,勉強吃點又覺脹滿難受,時間長了,還會出現慢性胃炎、胃潰瘍等胃病。
(二)心理因素對胃病的影響
人類生活於天地萬物之間,靠自然界生存,自然界同人類不斷地進行著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所以人類是自然的。人有意識、有思維,有非常豐富而又極為複雜的內部心理活動,不同於一般動物,是萬物之靈。所以人不但要有一個健全的體魄,還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人隻有與自然和社會相協調,方可形成正常的生命活動,保持健康無病。
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它形象地說明了心理與健康的關係。相傳伍子胥過昭關,一夜間愁白了頭發。雖然傳說未免有些誇張,但從醫學心理學的理論來看,情緒的紊亂,的確可以使頭發發白。醫學的理論與實踐表明,不僅有害的物質因素能造成各種各樣的疾病,有害的心理因素也同樣可以起到這種作用。因此,人們經常保持精神愉快、情緒樂觀,避免焦慮、恐懼、緊張、憂傷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對於預防胃病及維持消化係統的穩定有重要作用。
1.七情能致胃病
所謂“七情”,就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些不同情緒的波動或偏激,將傷及不同的髒腑,產生不同的病理變化。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喜怒哀樂,本是人之常情。人為萬物之靈,情誌反應最為靈敏。然而,反應太強,時間過長,又是反常之情,異常的情誌活動,是人體內重要的致病因素。其中怒、思、憂、悲與脾胃關係最為密切。怒:怒傷肝。若大怒不止,則肝氣橫逆,亦可犯脾胃而致腹脹、腹瀉、嘔吐、呃逆等症狀的發生。人常在暴怒之下不思飲食,即是這個道理。經常發怒的人,俗稱“肝火旺”,故提醒那些“肝火重”的人要想保養好你的胃,就要少生氣。
悲、憂:悲、憂傷肺,悲是傷感而哀的一種情誌表現,憂是情緒消沉鬱結的狀態。若悲、憂太過,則耗傷肺氣,進而涉及脾胃,可引起脘腹脹滿,飲食不下、四肢軟乏等症狀。長期處於悲哀狀態中的人,機體容易衰老,很少有脾胃健而長壽者。《紅樓夢》中林黛玉心胸狹窄,爭強好勝,鬱鬱寡歡,最後傷及元氣而早夭廢命,實為可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