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頸椎病概述(2 / 2)

頸6~7病變:壓迫頸7神經根;疼痛從頸肩放射到示指

(食指)、中指;壓痛點位於第6~7棘突旁及肩胛內中部區、胸大肌;示指(食指)和中指區感覺功能降低,肱三頭肌肌力

減弱,肱三頭肌腱反射(圖1-6)減弱。

頸7~胸1病變:壓迫頸8神經根;疼痛從頸肩放射到環指(無名指)及小指;壓痛點位於肩胛內下角區及頸7~胸1棘突旁;小指及環指感覺減退;握力減弱,骨間肌萎縮。

2.可有頭暈、頭沉、頸項部酸困、背部有重物壓迫感。

3.頸項活動受限,頭頸歪斜,頸肌痙攣,日久亦可出現肌肉萎縮。

4.可出現自主神經血管營養和功能障礙,表現為上肢發冷、發熱,皮膚潮紅、發白、發紺或腫脹,指甲變形、無光澤,易於脆裂。

5.臂叢牽拉試驗(Eaton征)陽性(圖1-7):患者取坐

位,頭稍前屈後,向健側側屈。醫師一手抵住患側頭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兩手反方向牽拉,患肢有疼痛或麻木感為陽性,提示臂叢神經受壓。

6.椎間孔擠壓試驗陽性(圖1-8):患者取坐位,頭部側屈後伸(Spurling征)或單純後伸(Jackson征)。醫師雙手按壓患者頭部,如引起項部疼痛並向上肢放射者為陽性,提示臂叢神經受壓。

三、椎動脈型頸椎病

1.頸性眩暈 特點為頭部位於某一角度時出現眩暈。眩暈呈發作性、間歇性,可為旋轉性、浮動性、搖晃性或下肢發軟站立不穩,有地麵傾斜或地麵移動等感覺。常伴有耳鳴、複視、眼震、惡心、嘔吐等症狀。

2.猝倒 可在頸部活動或眩暈劇烈時發生,四肢突然麻木、軟弱無力而跌倒,但神誌清楚,多能自己站起來。

3.頭痛 特點為發作性,持續數分鍾、數小時、數日,疼痛多位於枕部、頂枕部、顳部,多呈跳痛或脹痛,可向耳後、麵部、牙列、頂枕部、眼區放射。由於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而側支循環血管擴張引起頭痛。

4.眼部症狀 可見視物模糊、複視、幻視、失明等視力障礙,特點為與頸部症狀有關,在頸部運動時眼部有不適感。

5.感覺異常 可有麵部、口周、舌體、四肢或半身麻木,針刺感、蟻走感,可出現深感覺障礙。

6.其他 可出現延髓麻痹、腦神經症狀,如語言不清、吞咽困難、咽反射消失、聲音嘶啞等。

7.體格檢查 可發現頸肌痙攣、壓痛、頸部活動受限、棘突偏歪。

8.椎動脈扭轉試驗陽性(圖1-9) 患者取坐位。醫師使患者頭屈伸並向側方旋轉,若出現眩暈、複視、惡心等症狀者為陽性。

四、脊髓型頸椎病

1.感覺及運動障礙:特點為先有下肢症狀,表現為單側或雙側下肢麻木、困重,隨後行走困難,走路不穩;然後出現軀幹症狀,表現為第2~4肋以下感覺障礙,胸、腹、骨盆區發緊;最後出現上肢症狀,表現為一側或雙側上肢麻木、疼痛、無力,不能做精細動作,甚至不能自己進食。

2.頸後伸或側屈受限,棘突壓痛,椎旁肌壓痛。

3.可出現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出現髕震攣、踝震攣。淺反射減弱或消失,深反射存在。出現病理征,如Hoffman征陽性(圖1-10)、Babinski征陽性(圖1-11)。

五、交感型頸椎病

1.交感興奮型 頭痛,頭暈,眼裂增大,視物模糊,瞳孔散大,心率加快、心律失常、心前區疼痛、血壓升高,肢體血管痙攣,肢體發涼,多汗,耳鳴,胃腸蠕動減慢等症狀。

2.迷走興奮型 頭痛、頭暈,眼瞼下垂,流淚,鼻塞,心率變慢,血壓下降,胃腸蠕動增加或噯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