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時都有小的成功鼓勵自己的人
常聽見人們喜歡快樂,讚美自信。一個能夠樂觀處世的人,一定同時是一個自信的人。也隻有這樣的人,才能夠在困難麵前保持自我,在挫折麵前從容而過。大凡成功者,沒有不具備這兩點的。
1心態決定成敗
心態能使你成功也能使你失敗,不要因為你的心態而使你成了一個失敗者。成功是由那些抱有積極心態並付諸行動的人所取得的。同一件事抱有兩種不同的心態其結果則相反,心態決定人的命運。心態決定命運為什麼有些人就是比其他的人更成功,賺更多的錢,擁有不錯的工作、良好的人際關係、健康的身體,整天快快樂樂,擁有高品質的人生,似乎他們的生活就是比別人過得好,而許多人忙忙碌碌地勞作卻隻能維持生計。其實,人與人之間並沒有多大的區別。但為什麼有許多人能夠獲得成功,能夠克服萬難去建功立業,有些人卻不行?
不少心理學專家發現,這個秘密就是人的“心態”。一位哲人說:“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偉人說:“要麼你去駕馭生命,要麼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
大概是40年前,南非某貧窮的鄉村裏,住了兄弟兩人。他們受不了窮困的環境,便決定離開家鄉,到外麵去謀發展。大哥好像幸運些,被奴隸主賣到了富庶的舊金山,弟弟卻被賣到很窮困的菲律賓。
40年後,兄弟倆又幸運地聚在一起。今日的他們,已今非昔比了。做哥哥的,當了舊金山的僑領,擁有兩間餐館,兩間洗衣店和一間雜貨鋪,而且子孫滿堂,有些承繼衣缽,又有些成為傑出的工程師或電腦工程師等科技專業人才。
弟弟呢?居然成了一位享譽世界的銀行家,擁有東南亞相當分量的山林、橡膠園和銀行。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他們都成功了。但為什麼兄弟兩人在事業上的成就,卻有如此的差別呢?
兄弟相聚,不免談談分別以來的遭遇。哥哥說,我們黑人到白人的社會,既然沒有什麼特別的才幹,惟有用一雙手煮飯給白人吃,為他們洗衣服。總之,白人不肯做的工作,我們黑人統統頂上了,生活是沒有問題的,但事業卻不敢奢望了。例如我的子孫,書雖然讀得不少,也不敢妄想,隻有安分守己地去擔當一些中層的技術性工作來謀生、至於要進入上層的白人社會,相信很難辦到。
看見弟弟這般成功,做哥哥的,不免羨慕弟弟的幸福。弟弟卻說:“幸運是沒有的。初來菲律賓的時候,擔任些低賤的工作,但發現當地的人有些是比較愚蠢和懶惰的,於是便接下他們放棄的事業,慢慢地不斷收購和擴張,生意便逐漸做大了。”
以上是真實的故事,它告訴我們:影響我們人生的絕不僅僅是環境,心態控製了個人的行動和思想。同時,心態也決定了自己的視野、事業和成就。
有兩位年屆70歲的老太太,一位認為到了這個年紀可算是人生的盡頭,於是便開始料理後事;另一位卻認為一個人能做什麼事不在於年齡的大小,而在於有什麼樣的想法。於是,她在70歲高齡之際開始學習登山,其中幾座還是世界上有名的山。就在最近還以95歲高齡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攀登此山年齡最高的紀錄。她就是著名的胡達克魯斯老太太。
70歲開始學習登山,這乃是一大奇跡。但奇跡是人創造出來的。成功人士的首要標誌,是他思考問題的方法。一個人如果是個積極思維者,實行積極思維、喜歡接受挑戰和應對麻煩事,那他就成功了一半。胡達克魯斯老太太就驗證了這一點。
一個人能否成功,就看他的態度了。成功人士與失敗者之間的差別是:成功人士始終用最積極的思考、最樂觀的精神和最輝煌的經驗支配和控製自己的人生。失敗者則剛好相反,他們的人生是受過去的種種失敗與疑慮所引導和支配的。
有些人總喜歡說,他們現在的境況是別人造成的。這些人常說他們的想法無法改變。但是,我們的境況不是周圍環境造成的。說到底,如何看待人生、把握人生由我們自己決定。
2快樂源於健康的心態
人的一生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總會遇到一些不稱心的人,不如意的事,此時,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麵對這一切呢?
請展開你緊皺的眉頭吧,不要陷人生活中不如意的一麵而心煩意亂,情緒消沉。也許下麵這個故事會使你更深地體會“選擇人生正麵”的積極意義。
傑裏是個飯店經理,他的心情總是很好。當有人問他近況如何時,他回答:“我快樂無比。”
如果哪位同事心情不好,他就會告訴對方怎麼看事物的正麵。人生就是選擇,你選擇如何去麵對各種處境。歸根結底,你自己選擇如何麵對人生。
有一天,他忘記了關後門,被三個持槍的歹徒攔住了。歹徒朝他開了槍。
幸運的是事情發現較早,傑裏被送進了急診室。經過18個小時的搶救和幾個星期的精心治療,傑裏出院了,隻是仍有小部分彈片留在他體內。
6個月後,有位朋友見到他。並問他近況如何,他說:“我快樂無比。想不想看看我的傷疤?”那位朋友看了傷疤,然後問當時他想了些什麼。傑裏答道:“當我躺在地上時,我對自己說有兩個選擇:一是死,一是活。我選擇了活。醫護人員都很好,他們告訴我我會好的。但在他們把我推進急診室後,我從他們的眼中讀到了‘他是個死人’。我知道我需要采取一些行動。”
“你采取了什麼行動?”
傑裏說:“有個護士大聲問我有沒有對什麼東西過敏。我馬上答,有的。這時,所有的醫生、護士都停下來等我說下去。我深深吸了一口氣,然後大聲吼道:‘子彈!’在一片大笑聲中,我又說道:‘請把我當活人來醫,而不是死人。’”
傑裏就這樣活下來了。
這個故事要告訴我們的是:人生充滿了選擇,而生活的態度就是一切。你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你的人生,生活就會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你。你消極,生活便會暗淡;你積極向上,生活就會給你許多快樂。
3快樂能燃起成功的希望
快樂並不是一個空洞的名詞,它是一種重要的力量,你可以予以利用,使自己獲得好處。沒有了它,你就像一個沒有了電的電池。
—德國」民諺永遠神聖的快樂法則
快樂是一把火,它可以燃起成功的希望。快樂也是可以傳播的分子,可以把美好的感情給更多的人。我們都曾在不同場合遇到這樣的情況,某人說:“我有一個好消息。”這時所有的人都會停下手裏的工作望著他,等他說出來才罷。好消息除了引人注意以外,還可以引起別人的好感,打起大家的信心與幹勁,甚至幫助消化,使你胃口大開。
以引起別人的好感,引起大家的信心與幹勁,甚至幫助消化,使你胃口大開。
有人問,快樂一定需要有非常雄厚的物質基礎吧?其實,快樂並不是貴族的專利,它就像水和空氣一樣,是我們身邊最常見的物質,隻是有時候,我們無法看到它的存在。
美國曆史上的卡特總統出生在肯塔基州森林裏的一間小木屋裏,生活中的不幸幾乎都被他遇到了。然而,卡特從未就此而失去快樂。他認為苦難和快樂是兩回事:“不僅是在必要的情況下忍受一切,而且還要喜愛這種情況。”
後來,卡特回憶說:“這種快樂的心理很重要,可以使自己保持從自已的實際條件和境界出發,從來不抱怨什麼,終於成為一個成功者。”
他曾說:“如果我出生在一個貴族家庭,在哈佛大學法學院得到學位,而又有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的話,我也許絕不可能在蓋茨堡發表演說,也不會在第二次演說中說出那句如詩般的名言一這是美國統治者所說過的最美也最高貴的話:不要對任何人懷有惡意,而要對每一個人懷有喜愛……”可以說,卡特的一生成就是用快樂寫成的,沒有快樂心理的支配,他就不可能成功。
假如你也希望像卡特那樣,充分享受每一天快樂的日子,那麼,就試著從現在開始吧。每天回家時盡量把好消息帶給家人共享,告訴他們今天所發生的好消息。盡量討論有趣的事情,同時把不愉快的事情拋在腦後。也就是說,隻能散布好消息。把好消息告訴你的同事。要多多鼓勵他們,每一個場合都要誇獎他們,把公司正在進行的積極事情告訴他們。不要像蝙蝠那樣,到處傳播壞的消息,因為傳播壞消息的人比傳播好消息的要多,所以你要千萬了解這一點!散布壞消息的人永遠得不到朋友的歡心,也永遠一事無成。
優秀的推銷員是專門散布好消息的專家,他們每個月都去拜訪他的顧客,並且經常把好消息帶給別人。想想看,當你帶著對某事物的一定的感知,有備而來,出現在顧客的麵前時,一定希望把這種帶有很強的主觀性和目的性的說法介紹給對方,使顧客接受你的看法。
雖然不同的人一定會有不同的看法。不管怎樣,我們應該明白一點,好消息是最容易被人接受的產品。
由於我們的心靈空間是有限的,因此,我們隻能對周圍的事物做出有限的感知,不可能把什麼事情都弄個一清二楚、明明白白,所以人們可能更在乎你帶來的快樂情緒,通常人們隻能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日常生活所需的範圍內,所以,他們渴望得到來自其他方麵的好消息。
因此,不管你是不是有意忽略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快樂樣子,你都應該意識到它們的存在,除了自己所感受到的具體的事物之外,仍有許多快樂的感情存在於我們的周圍。對這個世界的體驗和把握,大部分源自於你對事物所持的態度——那份源緊心靈深處的快樂。
4擁有快樂的心態是最好的財富
快樂是屬於每個人的。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快樂。你的快樂就蘊藏在生活中。尋找屬於你的快樂,就要到生活中去。
其實,生活是平實的,但平實中卻蘊含著許多東西,它像泥土一樣真實而粗糙,如果你對它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你就會難免失望。像自然界有風雨陰晴一樣,生活也不會總是一帆風順。如果你對此沒有思想準備,你可能就會仿惶悲觀。生活也不會總是充滿著戲劇性的高潮,更多的時候它是平凡瑣碎的,甚至顯得沉悶。你怎麼可能指望它天大都如狂歡節一般呢?
但這並不是說生活就是一樁枯燥乏味的苦事。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生活裏有著許許多多的美好,許許多多的快樂,關鍵在於我們能不能發現。而要發現它,關鍵在自己。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青年人老是埋怨自己時運不濟,發不了財,終日愁眉不展。
這一天,走過一位老人,問他:“年青人,幹嗎不高興?”青年人回答:“我不明白我為什麼老是這麼窮?”
“窮?我看你很富有嘛!”
“這從何說起?”青年人問。
老人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假如今天我折斷了你的一根手指,給你1000元,你幹不幹?”
“不幹。”
“假如斬斷斷你的一隻手,給你1萬,你幹不幹?”
“不幹。”“假如讓你馬上變成80歲的老翁,給你100萬,你幹不幹?”
“不幹!”
“這就對了,你身上的錢已經超過了100萬了,你還不高興嗎?”
老人說完笑吟吟地走了,留下那青年在思索。
是的,你本身就是財富,它不但可以創造物質上的財富,使你擁有金錢,也可以創造精神上的財富,使你快樂。
有一個人,日子過得煩悶而無趣,他要去找那些快樂的人,問問快樂的秘訣。他想,國王尊貴而富足,一定快樂。他見到了國王。國王卻說:“我一天要麵對那麼多要處理的事,我還時時要操心王位是否牢固,我晚上覺都睡不安穩,哪有快樂可言?”他又想,流浪漢一天無憂無慮的,一定快樂。但流浪漢卻說:“我連今天晚上到哪兒睡覺都沒著落,我哪會快樂?”這個人搞不懂了,世界上真沒有快樂的人了嗎?我上哪裏能找到快樂的秘訣?這時一個老者告訴他,國王也可以快樂,隻要他不被權力和金錢迷住了心靈;流浪漢也可以快樂,隻要他不被貧困壓倒。快樂不快樂,就在你自己。
的確,你自己不但可以創造財富,而目你自己還是這些財富的擁有者。生活是你自己的一切,都在你自己。
擁有財富,是每個人都希望的,也是當今許多人為之奮鬥的目標。財富也就成了一個人成功的標誌,怎樣看待財富呢?這又是我們生活中所麵臨的一個問題。有的人衣食富足卻抑鬱不樂,而有的人雖然清貧,每日粗茶淡飯,卻又幸福快樂,那麼,到底怎樣對待我們的財富呢?有人在談到這個問題時,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同許多美國人一樣,富勒一直在為一個夢想奮鬥,這就是從零開始,而後積累大量的財富和資產。到30歲時,富勒已掙到了百萬美元,他雄心勃勃地想成為千萬富翁,而且他也有這個本事。他擁有一幢豪宅,一間湖上小木屋,2000英畝地產,以及快艇和豪華汽車。
但問題也來了:他工作得很辛苦,常感到胸痛,而且他也疏遠了妻子和兩個孩子。他的財富在不斷增加,他的婚姻和家庭卻及及可危。
一天在辦公室,富勒心髒病突發,而他的妻子在這之前剛剛宣布打算離開他。他開始意識到自己對財富的追求已經耗費了所有他真正珍惜的東西。他打電話給妻子,要求見一麵。當他們見麵時,他們熱淚滾滾。他們決定消除掉破壞他們生活的東西一他的生意和物質財富。
他們賣掉了所有的東西,包括公司、房子、遊艇,然後把所得收入捐給了教堂、學校和慈善機構。他的朋友認為他瘋了,但富勒從沒感到比這更清醒過。
接下來,富勒和妻子開始投身於一項偉大的事業——為美國和世界其他地方的無家可歸的貧民修建“人類家園”。他們的想法非常單純:“每個在晚上困乏的人至少應該有一個簡單而體麵,並且能支付得起的地方用來休息。”富勒曾有的目標是擁有l000萬美元家產,而現在,他的目標是為100萬人、甚至更多人建設家園。目前,人類家園已在全世界建造了6萬多套房子,為超過30萬人提供了住房。
富勒曾為財富所困,幾乎成為財富的奴隸,差點兒被財富奪走他的妻子和健康;而現在,他是財富的當一個人被列入世界財富榜時,會引起多對於個人來說,過多的財富是沒有多少用的,除在創造財富,並把多餘的財富貢獻給了社會。“擁有便是損失。”財富的擁有超過了個人所需的限度,那麼擁有越多,損失越多。
明智的前人對於財富的看法值得我們理解和學習。“對於財富,我充其量隻能把它叫做美德的累贅。…猶如輜重之於軍隊。輜重不可無,也不可能在行軍。不僅如此,有時還因顧慮輜重,而丟掉勝
“巨大的財富若不分發出去,也就沒有真正的用處。”
世界級的時裝大師範思哲擁有令人咋舌的財富,光是他收藏的名畫古董家具,就價值連城。但他除了能親眼看見這些財富外,還能得到什麼呢?一個謎團重重的槍殺,使他的財富立刻變成了“他人的財富”。最近,他的收藏品在著名的索斯比拍賣行拍賣,所得據說都要捐給慈善機構。這當然是件好事。但要在培根看來,死後損款的人是慷他人之慨,而不是慷自己之慨。“不要把給慈善事業的捐款推遲到死後。”這就是培根的觀點。
“不要追求顯赫的財富,而應追求你可以合法地獲得財富,清醒地使用財富,愉快地施與財富,心懷滿足地離開財富。”這就是北大老學者給年輕人的建議,我們應該認真地思考這些建議如常人所說的“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你舍去是財富,而你得到的卻是財富永遠買不到的快樂。所以,我們要正確對待財富。
當一個人因為幸運而發了財之後。他們麵對的實際問題就是:發財是為了什麼?對於隻能做做白日夢,夢中摸彩中獎的普通工薪階層,這話聽起來很荒唐,但是當你的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它就變成一個相當嚴肅的大難題了。你隻能吃3頓飯,雇一群傭人,去有限的幾個地方旅遊,住為數有限的房間,每次睡覺你隻能躺一張床。
執著地對待生活,緊緊地把握生活,但又不能抓得過死,鬆不開汗手。人生對於財富,也應有一種能夠“舍”的態度:我們必須接受“失去”,學會怎樣鬆開手。少追求一些物質利益,多積累些精神財產。
這種教誨確是不易領受的。尤其當我們正年輕的時候,滿以為這個世界將會聽從我們的使喚,滿以為我們用全身心的投入所追求的事業都一定會成功。而生活的現實仍是按部就班地走到我們的麵前。
於是:我們在經受“失去”中逐漸成長,經過人生每一個階段,我們隻是在失去娘胎的保護才來到這個世界上,開始獨立的生活;而後又要進一係列的學校學習,離開父母和充滿童年回憶的家庭;結了婚,有了孩子,等孩子長大了,又隻能看著他們遠走高飛,我們要麵臨雙親的謝世和配偶的亡故;麵對自己精力逐漸的衰退;最後,我們必須麵對不可避免的自身死亡——我們過去的一切生活,生活中的一切夢都將化為烏有,我們的財富隻會成為雲煙散去。
人生決不僅僅是一種作為生物的存活,它是一些莫測的變幻,也是一股不息的奔流。我們的父母通過我們而生存下來,我們也通過孩子而生存下去。我們建造的東西將會留存久遠,我們自身也將通過它們得以久遠地生存。我們所造就的美,並不會隨我們的湮沒而泯滅。我們的雙手會枯萎,我們的肉體會消亡,然而我們所創造的真、善、美則將與時俱在,永存而不朽。
請接受前人們的告誡:不要枉費了你的生命,要少追求物質,多追求理想。因為隻有理想才賦予人生以意義,隻有理想才使生活具有永恒的價值。
托爾斯泰指出:人生的藝術,隻在於進退適時,取舍得當。一方麵,它讓我們依戀生活的饋贈;另一方麵,又注定了我們的對這些禮物最終的棄絕。正如先師們所說:人生一世,緊握雙拳而來,平攤兩手而去。
人生是如此的神奇,這神靈的土地,分分寸寸都浸潤於美之中,我們當然要緊緊地抓住它。這我們是知道的,然而這一點,又常常隻是在回顧往昔的時候才為人覺察。可是一旦覺察,那樣美好的時光已是一去不複返了。凋謝了的美,逝去了的愛,銘記在我們的心中。生活的饋贈是珍貴的,隻是我們對此留心甚少。人生真諦的要旨之一是:告誡我們不要隻是忙忙碌碌,以至錯失掉生活的可歎、可敬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