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有一個有錢人,每天早上經過一個豆腐坊時,都能聽到屋裏傳出愉快的歌聲。這天,他忍不住走進豆腐坊,看到一對小夫妻正在辛勤勞作。
富人惻隱之心大發,說:“你們這樣辛苦,隻能唱歌消煩,我願意幫助你們,讓你們過上真正快樂的生活。”說完,放下了一大筆錢,送給小夫婦。這天夜裏,富人躺在床上想:“這小夫婦不用再辛辛苦苦做豆腐了,他們的歌聲會更響亮的。”第二天一早,富人又經過豆腐坊,卻沒有聽到小夫妻倆的歌聲。他想,他們可能激動得一夜沒睡好,今天要睡懶覺了。”但第二天、第三天,還是沒有歌聲。富人好奇怪。就在這時,那做豆腐的男的出來了,拿著那些錢,見了富人,便急忙說道:
“先生,我正要去找你,還你的錢。”
富人問:“為什麼?”
年輕的豆腐師傅說:“在沒有這些錢時,我們每天做豆腐,雖然辛苦,但心裏非常踏實。自從拿了這一筆錢,我和妻子反而不知如何是好了,我們還要做豆腐嗎?不做豆腐,那我們的快樂在哪裏呢?如果還做豆腐,我們就能養活自己,要這麼多錢做什麼呢?放在屋裏,又怕它丟了;做大買賣,我們又沒有那個能力和興趣。所以還是還給你吧!”
富人非常不理解,但還是收回了錢。第二天,當他再次經過豆腐坊時,聽到裏邊又傳出了小夫婦的歌聲。
這對夫婦的歌聲給我們一味追求財富的心靈一個啟示:快樂是一種比金錢還要寶貴的,擁有快樂的人生,是充實而又富有的。
5在工作中品味快樂
“天生我才必有用”。用於什麼呢?當然是工作之中。沒有工作,就沒有傑出。而一個人一旦將自己的身心完全投入到自己喜愛的工作中去的時候,他是最快樂的,是滿足的快樂,是成功的快樂。
有人指出失敗有許多共同的原因:睡眠不足,缺乏鍛煉,生活呆板,沒有娛樂,生活缺乏規律,放縱無度等等。充沛的精神給我們的生命增添了鮮活的色彩。一個人不論他的包裝看起來有多好,如果沒有內涵和氣質,而是矯揉造作,那麼我們是不會喜歡這樣的人的。他也不會吸引人們的注意力。無論是一幅畫、一個雕像、一首歌,還是一首詩,都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它缺乏生命力,我們就不會覺得他美。但是如果相反,一個人充滿活力,自然輕鬆;如果他的體內跳動著生命的音符;如果他的精神散發著鮮花和青草的芬芳,我們會用整個心靈去熱愛他。
許多人的生活中最大問題就在於枯燥無味,缺乏活潑的生命力,顯得幹澀枯燥,毫無生機。人們很容易看他所流露的疲乏和無奈的感情。一個勞累過度、體質虛弱的人是不會有什麼精神來工作的。
每天你是否能夠精力充沛地工作呢?你是全力以赴呢,還是心不在焉?許多人在工作的時候總是三心二意。因為生活不規律,缺乏睡眠,營養不良等等,損害了他們的健康。每天早上,他們總是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他們盡力使自己愉快起來,但卻做不到。他們總是顯得虛弱、冷淡、乏味、遲鈍、缺乏熱情,那些早上總是無精打采地去工作的人怎麼可能出色地完成工作呢?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他怎麼會取得成就呢?他們又怎麼會快樂呢?
出色的工作不是憑一腔熱情就能夠實現的,它需要健康的身體作為保證。如果一個人的能力受到不良的健康狀況和精神狀態的影響,他怎麼會做出高質量的工作呢?你健康不佳將會在你的日常工作中表現出來,不論你是在寫作、在買書。在教學、在研究、在歌唱、在雕塑、還是在掘壕溝,你都能感受到體質狀況對你的影響。
許多作家、藝術家和音樂家本來才華橫溢。但人們可能會感到奇怪,他們的作品為什麼越來越不受人們的歡迎呢?認識他們的人卻發現,他們的理想在消失,他們的自我要求越來越低,他們不再像以前那樣精力充沛、生氣勃勃了,所以他們作品的質量自然就下降了。一個人讓自己騎的馬整天都在奔跑,沒有得到休息,沒有草料和飲水,還不斷地用鞭子抽打它。那麼,到了傍晚,這匹馬再也不像早上那樣四蹄生風了,而是變得腳步拖遝。這並不奇怪吧?
我們麵對任何需要完成的任務時都應該這樣。一個人隻有在身體狀況良好、頭腦清醒、精力充沛的狀態下才能創作出不朽的作品。如果一個人心虛氣短,精神倦怠,意誌消沉,精神抑鬱,他隻能製造出垃圾。
一個人應該養精蓄銳,以高度的熱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那麼他的工作會有成就,他的生命會更有意義。
要取得最大的成功,要在工作中體會到自我實現的快樂,要保持自己的熱情和旺盛的精力,就要過有規律的生活。這是你工作成功的基礎,也是你獲得快樂的前提。
工作!工作著的人是更健康的人,是更快樂的人。
“工作的神聖性是難以言說的。”卡耐基認為有工作可做、有生活目標的人是幸福的:因為你已經找到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並且會繼續做下去。工作本身就是生活。除了從工作中得來的知識,我們還可以從工作中得來滿足,得來自信,得來成功,得來值得品味的快樂。
6樂觀人眼中無壓力
人生在世,酸甜苦辣都會有。成功是美好的,但每個成功者都是從困苦中掙紮過來的。隻有樂觀的人,也隻有持樂觀生活習慣的人,才能夠戰勝這些困苦和壓力,從而走向成功。我們隻有這樣,才會有所作為。
詩雲:“若非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何謂苦?何為樂?處在不同的地位的人,具有不同道德修養的人,其苦樂觀自然不同。很多成功人士都有相同的看法:相較於物質享受,他們更願意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即使是物質生活極度貧困,隻要心中有理想有追求,也會以苦為樂。古代孟子提倡“與民同樂”,範仲淹也提倡“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就是以天下為己任,以人民大眾的苦樂為苦樂,把個人的事情與祖國富強,人民安定聯係起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人生有苦則有樂,《孟子》中有:“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作於人,二樂也;得天下之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孔子則進一步把人生的快樂分類為:“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在這裏,孔子把快樂分為了好壞兩種。告訴世人世界上有益的快樂有三種,那就是以得到禮教為快樂,以常常讚揚他人的長處為快樂和廣交有益的朋友為快樂三種。有害的快樂,對人身心有損的快樂也有三種,那就是過於驕縱自己,不知節製,整天隻會遊來蕩去,打打鬧鬧,像小混混一樣尋求刺激樂趣。貪飲貪食喜歡狂歡是對人有損害的快樂。這不僅不是什麼快樂,從某種程度上講道害不淺,一天到晚放縱自己尋求歡樂,不僅學業上沒有進步,事業的成就也就無法談起了。四處遊逛,浪費了時間,浪費了生命,一無所成。貪圖宴飲,會使人產生惰性,不思進取,不圖上進,也是禍患隱伏的象征。所以人應該忍損樂,增益樂,這才是懂得什麼是真正的快樂。
那麼,我們怎樣麵對快樂,養成快樂的好習慣,獲取真正的快樂呢?
(1)麵對艱難,樂觀進取
在學習和工作中,難免會遇到困難和阻力。在實際生活中,也不會缺少痛苦的折磨。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對待呢?其實對待苦難有三種可貴的態度,一是不懼怕艱苦,二是敢於戰勝艱苦,三是樂觀地麵對艱苦。越國名臣範蠡帶領兒子們艱苦創業,三擲千金,從艱苦勞作中得到快樂就是一個這樣的例子。
範蠡輔助越王勾踐20多年,終於打敗了吳王夫差,報了會稽之仇,他因而功績卓著,被封為“上將軍。”範蠡受封之後,想到越王勾踐的為人,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同安樂,所以辭官歸鄉。
範蠢辭官之後,首先來到了齊國,隱姓埋名,自稱是鶴夷子皮,意思是“酒囊子的外皮”,開始了自己的創業曆程。齊國是一個十分重視工商業和農業的國家。範蠡父子在海邊以耕種為生,辛勤勞作。由於同心協力,功夫不負有心人,沒有多久,他就積聚了數十萬財產。由於他們的能力和才幹,在齊國很快成了名人。齊王聽說了他的才能,使派人請他出來做卿相,甚至送來相印。這是與範合本意思相違的。他感歎道:“在家能夠艱苦奮鬥聚集千金,做官則位至卿相,這是一個布衣平民最得意的事情了,但是常處高位對於我來說卻不是一件好事情。”於是他奉還相印並把家產分給了朋友鄰裏,自己一家隻帶了金銀珠寶秘密地離去了。
於是他來到定陶並在那住了下來,自稱朱公,人們都稱他為陶朱公。他麵對新的形勢,對自己的生產又作了新的調整。範蠢帶領兒子們親自耕種和放牧,戰勝了各種困難,才獲得了莊稼的豐收,六畜的興旺。他又不失時機地進行商業活動,積累資金,由於他隻追求低額的利潤,買賣做得十分紅火,沒過多久,他又積累了數百萬的財富。天下人都知道定陶有個陶來公,富甲天下。
在麵對風浪的時候,用積極的思想,平靜的心態去對待,風浪總會結束的,待它結束之時,便是出頭之日。我們要引以為鑒,養成良好的習慣,為事業的發展打下基礎。
(2)忍受苦難,成就功名
成功的道路總是布滿荊棘的。隻有通過它,才可以達到理想的目的地。
忠君愛國是每個巨子應盡的職責與義務。古代蘇武的故事想必許多人也都知道,他帶人出使西域,遭到囚禁,他為了自己的職責,也為了保持自己的氣節,蘇武在北海忍受住了十幾年的磨難,終於等到了回國的那一天。
蘇武出使匈奴時,年齡不過四十幾歲,經過19年的磨難,頭發已經全白了。蘇武忍屈受辱,忠貞不屈,永不失節的感人事跡,震撼了朝野,漢朝的百姓、官員,提起蘇武都敬佩之至。忠臣之道,傳頌千年。
如果沒有19年的對苦難的忍耐,也就沒有《蘇武牧羊》流唱千古的佳句了。我們在事業的發展中也一定要有這種忍的精神,同時樂觀向上,相信一切困難都會過去的,這種良好的習修將對你的事業有很大的幫助。
(3)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苦盡才會甘來。吃得得苦中苦,方可練就一身本領,成為人上之人。
艱苦的生活對人是一種磨煉,是對意誌品質的考驗,也是培養自己遠大理想和浩然正氣的途徑。“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隻要能夠忍受住這種生活中的艱苦,就不怕前進道路中的任何障礙了。
宋濂家境貧寒,但他卻抓住一切機會苦讀不輟。他自己在《送東陽馬生序》中講:“我小的時候非常好學,可是家裏很窮,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尋找書看,所以隻能向有豐富藏書的人家去借來看。因為沒錢買不起,借來以後,就趕快抄錄下來,不浪費每一分一秒,生怕到時不能還給人家。正是這樣他才得到了豐富的學識。
有一次天氣特別寒冷,冰天雪地,北風狂呼,以至於硯台裏的墨都結成了冰,宋濂的手指也給凍得麻木了,但仍然苦學不止。抄完了書,天色已晚,隻能冒著嚴寒,一路跑去還書給人家,一點不敢超過約定的還書日期。因為這麼誠信,大家一則因為同情,一則因為敬佩都願借書給他。他也就因此能夠博覽群書,增加知識,為他以後成材奠定了基礎。
正是宋濂能忍受窮苦,自得其樂,才能成功就一番事業。他的那些同學一個個生活得很快活,但是又有幾個名留青史呢?
樂觀人的眼裏沒有壓力,隻有自信與奮進。我們應該向這樣的人學習,麵對艱難困苦時,用樂觀與自信戰勝它們。
人上之人難為,正是因為這樣的人需要經過常人所個能忍受的艱苦的考驗。沒有輕而易舉的成功,也沒有不費力氣的收獲。凡事吃若在先,享樂在後。7麵對困難坦然處之
當生命像流行歌曲般地流行,那不難使人們覺得歡欣。但真有價值的卻是那能在逆境中依然微笑的人。
一個能夠在一切事情十分不順利時微笑的人,要比一個一麵臨艱難困苦勇氣就要崩潰的人要多占許多便宜。一個能夠在一切事情與他相悖時微笑的人,表明他是勝利的候選者,因為這種樣子,普通人是不能夠做到的。
憂鬱、陰沉、頹廢的人,在社會上不受人重視。沒有人願意同他待在一起;每個人見了他,都隻是看看他,然後很快就離開了他。
我們不喜歡那些憂鬱、陰沉的人,正像我們不喜歡給予我們以不調和的印象畫一樣。我們會本能地趨向於那些和藹可親、趣味盎然的人。我們要使人家喜歡我們,首先要使我們自己變得和藹可親和樂於助人。
人不應該把自己降為感情的奴隸。他不應把全盤的生命計劃、重要的生命問題,都去同感情商量。無論你周遭的事情是怎樣的不順利,你都應努力去支配你的環境,把你自己從不幸中振作起來。你應背向黑暗,麵對光明,陰影自會留在你的後麵的!
一切學問中的學問,就是怎樣去肅清我們心中的敵人——平安、快樂和成功的敵人。時時學習著去集中我們的心於美而不於醜,於真而不於偽,於和諧而不於混亂,於生而不於死,於健康而不於疾患——這是人生中必修的一門功課。這不是容易的一件事,但總是可能的,你隻要能養成一些正確的思想方法就夠了。
假如你能夠絕對拒絕那些奪去你快樂的魔鬼;假如你能緊閉你的心扉,而不讓它們闖入;假如你能明白,這些魔鬼的存在,隻是你自己為它們提供了方便,那麼它們就不會再光顧你了。努力養成一種偷快的修養!假如你本來沒有這種修養,隻要你能努力,不久就會具有這種美德的。
有一個神經科專家告訴人家,他發明了一個治療憂鬱病的新方法。他勸告他的病人,在任何環境下都要笑。強迫自己,無論心中喜歡不喜歡,都要笑。“笑吧!”他對病人說,“連續著笑吧!不要停止你們的笑!最低限度,試著把你們的嘴角卷轉。這樣不停的笑時,看你感覺怎樣!”他就是用這種方法治愈他的病人的。
把憂鬱在數分鍾之內驅逐出心境,這在一個精神良好的人是完全可能的。但多數人的缺點就在不肯開放心扉,讓愉快、希望、樂觀的陽光照進,相反卻緊閉心扉想以內在的能力驅除黑暗。他們不知道外麵射人的一縷陽光會立刻消除黑暗,驅出那些隻能在黑暗中生存的心魔!
在你感覺到憂鬱、失望時,你應當努力改變環境。無論遭遇怎樣,不要反複想到你的不幸,不要多想目前使你痛苦的事情。要想那些最愉快最欣喜的事情,要以最寬厚親切的心情對待人,要說那些最和藹最有趣的話,要以最大的努力來製造快樂,要喜歡你周圍的人、這樣,你很快就會經曆到一個神奇的精神變化,遮蔽你心田的黑影將會逃走,而快樂的陽光將照耀你的全部生命!
應該養成一個不容許任何可能引起不快的想法或暗示侵入你心中的習慣。因為那些想法與暗示,會給你帶來不良的影響。
試著走進最有趣的社交圈中,尋求一些可以使你發笑。使你高興的無邪的娛樂。這是一種精神的更新,這種精神的更新,有時能在同家中的孩子玩耍時找到,有時能在戲院中找到,有時能在有趣的對話中找到,有時能在埋頭於一本有趣或激勵的書本中找到,有時能在睡眠中找到。
田野也是一個很好的精神更新者與憂悶的治療者,有時花上一個小時的時間在陽光下的田野裏散步,就可以改善你的精神狀態。
尋求改善我們精神狀態的最適當的種種方法會使你發現,憂悶的毒害可以被抵消,頹廢的空氣可以被改變。這種神奇簡直可以使你驚異,而你也會感覺到像換了一個新人一樣。
8自卑是成功路上的攔路虎,讓它遠離
有句話說:天下無人不自卑。無論聖人賢士,富豪王者,抑或貧農寒士,販夫走卒,在孩提時代的潛意識裏,都是充滿自卑感的。但你若想成大事,就必須戰勝自卑感。
產生自卑的兩種原因,一是孩提時代,都有自己是“弱小”的感受;二是社會對男女體格、品格有一種過於完美的追求傾向,使每一個男孩女孩都有一種合愧不如的自卑感覺。還有一些實際產生自卑的原因,如從小家境不好,教育不當,或是受壓抑,身心不暢,或是受蒙昧,心身未得到開發,很少有條件和機會培養自信心,以致後來在人生道路上遭受挫折和失敗的打擊過多,感到自我的渺小和無奈因而懷疑自己的力量,產生自卑感。
自卑的特點是感覺自己不如人,低人一等,輕視懷疑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①戰勝自卑就是戰勝自己
戰勝自卑的心態,其實就是戰勝一種喪失信心的自我。
喪失自信通常可分為兩種情形:一種是前麵所說的暫時性喪失信心,一種則來自從小養成根深蒂固的自卑感。這種自卑感若不加以克服,則容易在不知不覺中使你的人生蒙上一層陰影。自卑感並非無法克服,就怕你不去克服。反觀這世界,許多成功者都是在克服了自己的自卑後走向成功的。他們能,你也能。
我們給“自卑感”所下的定義是——一種阻礙自己成功的心理障礙。自卑感是無形的敵人,你必須設法戰勝它,否則它所造成的危害及喪失信心、自我意識過強、不安、恐懼等種種並發症,都會為你帶來不必要的困擾。
自信與自卑是兩種不同的心理激素。
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信心是否堅定呢?當你做完以下的觀驗,結果馬上知曉。
你是否會將過失轉嫁別人。
你是否常在家裏、辦公室裏發脾氣。
在人前,你是否會十分在意別人的想法,甚至變得膽怯。
你是否常在回憶光榮的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