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陌生人時,你是否會害羞。
你是否會對陌生的事情感到害怕。
你是否害怕失去工作。
和上司交談時,你是否感到局促不安。
以上答案中隻要有一處是肯定的,就表示你的自信正亮起黃燈。此時,你必須立即替自己謀求更高更堅強的自信。在此,我們建議你不妨利用以下所提供的方法開始培養技巧。
(1)正確認識自卑感的利與弊,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
有的人把自卑心理看作是一種有弊無利的不治之症,因而感到悲觀絕望,自暴自棄。這是一種不正確的認識,它不僅不利於自卑者的前途,反而會加重自卑心理。其實,比起狂妄自大的人來說,自卑者更加討人喜歡。因為,自卑的人都很謙虛,善於體諒人,不會與人爭名奪利,安分隨和,善於思考,做事小心謹慎,穩妥細致,重感情,重友誼。自卑者應當充分利用這一有利位置,增加生活勇氣和信心。還應認識到,你若克服了心理上的這種障礙,將更有前途。
(2)正確地評價自己。
不僅要看到自己的短處,也要客觀地看到自己的長處;即要看到自己的不如人之處,也要看到自己的過人之處。俗話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嘛。誰都有缺點和不足,隻要能夠想方設法克服缺點和不足就行。這樣就會增強自信心,減輕心理壓力,扔掉包袱輕裝前進。
(3)正確地表現自己。
有自卑感的人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較大的事情,並竭盡全力爭取成功。成功後,及時鼓勵自己:“別人能做到的事,我也做到了!”當麵對某種情況感到信心不足時,“豁出去”的自我暗示放鬆心理壓力,反倒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獲得成功。
(4)正確地補償自己。
為了克服自卑感,可采取兩種積極的補償途徑。一是以勤補拙。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麵趕不上別人,就不要再背思想包袱,而應以最大的決心和頑強的毅力,勤奮努力,多下功夫,下苦功夫。二是揚長避短。有些殘疾人雖然生理上缺陷很大,又失去了自由活動和交際的空間,似乎發展的空間極為有限。但有誌者事竟成,高位截癱的張海迪的成功之路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她身殘誌不殘,酷愛音樂、醫學、文學,以十倍於常人的毅力在幾方麵都有所建樹。
(5)要正確對待挫折。
遭受挫折和打擊,這是人人難免的。但人的承受能力不同。性格外向的人過後就忘,內向的人容易陷入其中。那麼就應當注意,凡事不要期望過高,要善於自我滿足,知足常樂。無論學習或工作,目標不要定得太死太高,不然就容易受挫。
②找到自卑的原因
為何一個看起來正常、健康、聰明的人會背著自卑感的沉重負擔呢?為了尋找答案,讓我們先來看看心理學家的說法。
曾有一本心理學書籍提到,一般所謂的自卑感多半來自孩提時代,約6歲以前,而根本原因則多半源於父母對小孩的態度。
譬如;父母原本想生女孩,結果生出來的卻是男孩,讓他們十分失望;又如,如果你長得不似其他兄弟姐妹那般討人喜愛,那麼你可能就得不到父母的寵愛,且常成為家人責備、嘲弄的對象。相反地,大受寵也不好,因為過分溺愛會嚴重影響到你的獨立判斷能力。這些都是造成自卑的主要原因。
除了來自家庭的影響之外,在學校裏,老師及同學們的態度對一個人的心理建設影響也頗大。例如:當你因為家境貧窮、衣服破舊或父母隻受過小學教育而經常遭到同學們冷嘲熱諷,在你變得憤世嫉俗之同時,自卑感也在你身上逐漸擴大。
除上述之外,還有一種十分常見的心病,就是與人相處時的自卑感。
譬如,你在與比你強的人相處時總覺得自己矮半截而坐立難安便是這種心病所造成的。若不設法加以克服,這種想法會經常帶給你困擾。
曾經有一位推銷員,他在開始從事這份工作之前,也常為自卑感所苦。每當他站在某位大人物麵前,就會變得局促不安,結結巴巴地不知道在說什麼。但最後他終於利用下麵的方法克服這種困難。
他在開始從事推銷工作之初,非常膽怯,雖然對方親切地接待,但他總覺得站在人家麵前自己變得很渺小。他透露當時的心情說:“在那些人麵前,我覺得自己好像是個小孩。由於自卑感作祟,當時我腦袋裏一片空白,原已演練多遍的推銷辭今變成毫無章法的喃喃自語。坐在大人物麵前,我隻覺得自己不斷地縮小,他們一個個都變成了可怕的巨人!”
“但這種現象我沒讓它持續下去,因為我驚覺到如果不想辦法扭轉跡勢,這種工作再於下去沒什麼意思?而且那時候我也快被自卑感逼至接近崩潰邊緣,但我又一想,把大人物看成是穿開檔褲的小娃兒又會是什麼情況?”
“從我開始有了這種想法起,便開始嚐試,沒想到效果出奇地好。當然,他們並不是真正變成小孩子。隻是在我眼裏他們都成了十四五歲的毛頭小夥子。不過,事情真的是有所轉變,他們都像朋友一般,說起話來非常自然。我也一樣,自從能站在平等立場與他們言談之後,我的心情就變得輕鬆自然多了。從此之後,我的觀念就有了180度大轉變,自卑感也不見了!”
自卑是自信的晴雨表,當你樹立了自信之後,自卑也就自然而然地化為雲彩。
③掃除自卑的心理障礙。
你若想在自己內心建立信心,即應像清掃街道一般,首先將相當於街道上最陰濕之角落的自卑感清除幹淨,然後再種植信心,並加以鞏固。
信心建立,則新的工作機會皆會伴隨而來,下麵為加強信心(絕非虛張聲勢)必備之行動指南。
在樹立信心的道路上,首先,你應觀察自己的自卑感相當於前麵所提到的哪一種,找到相當之處,便應馬上探究其根源。你將發現原來自己的自我主義、膽怯心、憂慮及自從比不上他人的感覺小時候就已存在,而自己和家人、同學、朋友之間的磨擦就為這些感覺所導致。
若對此能有所了解,則你就等於踏出克服自卑感的第一步。為了證明你不再是孩子,你若能將小時候不愉快的記憶從內心消除,即表示你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成長需要過程,在掃除自卑障礙的同時,你不妨將自己的興趣、嗜好、才能、專長全部列在紙上,這樣你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另外,你也可以將做過的事製成一覽表。譬如,你會寫文章,記下來;你善於談判,記下來;另外,你會打字。你會奏幾種樂器、你會修理機器等種種,你都可以記下來,知道自己會做哪些事,再去和同年齡其他人的經驗做比較,你便能了解自己的能力程度。
世界是多彩的,生活是麵臨著一個又一個挑戰。你願意在家當懦夫,還是希望出去闖呢?當然你希望自己能出去闖,有計劃地闖!想想看,當做好一件工作時,你便能獲得進一步的信心;而有了信心,又可為你帶來物質上的報酬,使你獲得別人的讚美,進而得到心理上的滿足。這些連續美好的反應,難道不值得你去闖嗎?此外,這些反應也成為你走上成功之路的推進器,使你爬得更高、看得更遠,徹底發揮所長,並獲得自己想要的事物。
成功的人工作時皆無膽怯或舉棋不定的時候,盡管是從未接觸過的工作,他們皆會加深對方的印象,並使自己的資曆一目了然。麵試時,你不妨把自己的資曆製作為檔案拿給對方看。除了前麵所說過的之外,你還可以把自己的論文。獎狀,及作品的照片或影印示人,使對方產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總而言之,方法應盡量與眾不同,最主要的是要能充分表現自己。這樣你對自己的信心也越來越強,你也就會以嶄新的態度去麵對生活。
一切消極的思想,再加上重複的回憶,就能發展成心理畸型。並且,為自信心的喪失和嚴重的心理問題埋下了隱患。
不管心理障礙的大小,我們總有靈驗無比的“藥方”來對待它,這個“藥方”便是停止消極思想,多回憶一些積極的事情。
要塑造全新的自我,便要拒從你的“心理銀行”中提取不愉快的思想。當你在回想任何情形時,集中精力想好的方麵,忘卻不愉快的事。如果發現你在想某些不好的事情,要趕快全麵轉移你的思想。
一位著名的廣告心理學家在談及我們的記憶能力時說:“當被引出的是一種愉快的感覺時,廣告就容易被人記住;相反,當一種廣告帶來不愉快的感覺時,它就有可能被很快忘記。不愉快與人們的希望相對抗,我們不要記住它。”
簡單說來,我們確實很容易忘記不愉快的感覺,隻要我們拒絕去回憶它。僅僅從你的記憶中抽取積極的思想,讓其它思想自然消失。當你拒絕記住消極、自我壓抑的思想時,你便向征服你的恐懼邁出了一大步。
有一個骨瘦如柴的年輕人,一直為自己的體質之差而苦惱,他認為隻有接受訓練才能解決這個困擾,所以他每天都花很多時間做運動。最後,他終於練就了一身強壯的筋骨。他的“障礙”不再存在了,但可以預測的是,他愈來愈重視自己的外表和體格了。他很怕自己會變老、會生病,或遭受意外的傷害。他舊日的恐懼和自卑感,再度把他牢牢地攫住了。
但這並不是說,你不應該改善自己的現狀。如果你懂得怎麼讓自己不口吃,也懂得怎麼讓自己顯得年輕漂亮,那非常好。可是不要以為這樣就可以扭轉你的命運,去除你自卑或恐懼的感覺。也不要期待這會解決你所有的問題,最有效的解決辦法,是同時追求許多不同的目標,千萬不要孤注一擲。
讓自己懷有一種感覺,認為自己目前一點問題也沒有,也假設自己一直懷有這種感覺。在這種感覺下,你認為自己會做什麼,就開懷去做吧。不要作任何彌補自身的缺陷的事情,因為隻有朝著光明的一麵前進,才可能得到快樂、堅強和成就。除非真的沒有什麼缺陷,也做得好的事情,然後好好去做。如果你認為自己很有價值,並將這種想法付諸行動的話,你一定會對自己更具信心。
對自己充滿信心,就是給你的人生增添一步成功的途徑。一個欲成大事的人,首先要戰勝自卑感,樹起信心,充實而坦然地麵對生活。
9自信是成功路上的源動力
沒有自信心,好比沒有氣的皮球,怎麼拍也拍不起來,誰還會拿去比賽。
一個經理,他把全部財產投資在一種小型製造業上。由於世界大戰爆發,他無法取得他的工廠所需要的原料,因此隻好宣告破產。金錢的喪失,使他大為沮喪。於是,他離開妻子兒女,成為一名流浪漢。他對於這些損失無法忘懷,而且越來越難過。到最後,甚至想要跳湖自殺。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了一本名為《自信心》的小書。這本書給他帶來勇氣和希望,他決定找到這本書的作者,請作家幫助他再度站起來。
當他找到讀書的作者,說完他的故事後,那位作家卻對他說:“我已經以極大的興趣聽完了你的故事,我希望我能對你有所幫助,但事實上,我卻毫無能力幫助你。”
他的臉立刻變得灰白。他低下頭,喃喃地說道:“這下子完蛋了。”
作家停了幾秒鍾,然後說道:“雖然我沒有辦法幫助你,但我可以介紹你去見一個人,他可以協助你東山再起。”剛說完這幾句話,流浪漢立刻跳了起來,抓住作家的手,說道:“看在老天爺的份上,請帶我去見這個人。”
於是作家把他帶到一麵高大的鏡子麵前,用手指著鏡子說:“我介紹的就是這個人。在這世界上,隻有這個人能夠使你東山再起。除非坐下來,徹底認識這個人,否則,你隻能跳到密歇根湖裏。因為在你對這個人作充分的認識之前,對於你自己或這個世界來說,你都將是個沒有任何價值的廢物。”
他朝著鏡子向前走幾步,用手摸摸他長滿胡須的臉孔,對著鏡子裏的人從頭到腳打量了幾分鍾,然後退幾步,低下頭,開始哭泣起來。
幾天後,那位作家在街上碰見了這個人,幾乎認不出來了。他的步伐輕快有力,頭抬得高高的。他從頭到腳打扮一新,看來是很成功的樣子。“那一天我離開你的辦公室時,還隻是一個流浪漢。我對著鏡子找到了我的自信。現在我找到了一份年薪三千美元的工作。我的老板先預支一部分錢給家人。我現在又走上成功之路了。”他還風趣地對作家說:“我正要前去告訴你,將來有一天,我還要再去拜訪你一次。我將帶一張支票,簽好字,收款人是你,金額是空白的,由你填上數字。因為你介紹我認識了自己,幸好你要我站在那麵大鏡子前,把真正的我指給我看。”
人是一種有理想、有目標、有追求的高級動物。生活的態度是人格的溫度控製器,其好壞足以影響人生的成敗。積極的人生態度,是邁向美滿成功的跳板。
人生的方向是由“態度”來決定的,其好壞足以左右我們構築的人生的優劣。積極的人生態度是成功的催化劑,它使人格變得溫暖活潑,富有彈性;使人充滿進取精神,充滿衝勁和抱負,即使遭遇困難,也可以獲得幫助,事事順心。進而,做一個快樂的“王子”。
相反,消極的、冷漠的人生態度則會使人格變得萎靡、陰鬱、懶惰,使人覺得周圍處處都是障礙,都是不友好的眼光,最終使自己遭遇失敗。人生態度是後天的,消極的人生態度並非先天遺傳,並非不治之症,完全有可能設法加以糾正。
正確地對待生活中的事情。相信人生充滿樂趣,常微笑,避免愁眉苦臉,會令你懷有希望,從內心產生信心,使你一夜之間判若兩人。下麵是培養積極心態的幾個方式,供你參考:
早晨起床後,就要決心過愉快的一天,下決心不要為瑣事煩心,必須提醒自己記住情緒的力量非常大。如果在愉快、積極的氣氛中醒來,加上潛意識的作用,一天的心情都會感到舒暢。若因無謂的事而煩惱、不愉快時,應趕緊注意糾正。
走路時,不要兩眼看著地麵,應該抬頭挺胸,昂首闊步,斷不可妄自菲薄。要祛除孤立的心態,毅然鑽出象牙塔,和外界打成一片,這樣就會看到充滿幸福、親切、愛情、希望的美好事物。這時你會發現,在汙穢的街上居然長著一棵漂亮的樹,街角的修鞋匠雄心勃勃、充滿希望,即使老找你麻煩的上司也有他好的一麵,萬事都顯得那麼美好。
振作精神,不要做“沒辦法”的人。無論怎麼困難的工作,都應認真思考解決的辦法,不可推拖敷衍,不可怕麻煩,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擔憂上,不要替自己找尋借口。要知道,成功的哲學在於“天下無難事”。
假如無意中做下傻事,沒有必要因此捶胸頓足,不要氣餒。事情沒做好,用不著找借口,這樣做並不能改變事實,而應力求下一次把事情做得更好。為此應該接受別人善意的批評,把它看成一種激勵的力量,不應心存芥蒂,產生抵觸情緒。
不要故意給人難堪,不可對人吹毛求疵,而應處處與人為善,否則別人也會給你臉色看。
應去發現別人的優點,多替人著想。聖賢曾說“與其因懷疑而招致誤會,不如沒有疑心而被騙”,相信別人,別人也會相信你。
人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別人的影響。所以擇友務必慎重,最應該交的朋友是有幹勁、態度樂觀爽朗、處事練達的人。
懊喪是人自覺言行不滿而產生的一種不安情緒。它是一種心理上的自我指責、自我的不安全感和對未來害怕等幾種心理活動的混合物。
容易懊喪的人是與世無爭的好人。他們心地善良,潔身自好,習慣在處事中忍讓、退縮、息事寧人,常常是生活中的弱者,生性膽小、怯懦。他常不僅對自己的言行不檢“負責”,甚至對別人的過錯也“負責”。明明是別人瞪了自己一眼,他也會立即覺得自己肯定作了不好的事。
極端懊喪的人常用反常性的方法保護自己。越是怕出錯,越是將眼睛盯在過錯上。一句話會後悔半天,人家並未介意的事他也精神過敏。他對人際衝突極為恐懼,解決人際衝突的辦法也很奇怪。自己的孩子被人家打了,他還跟著打自己的孩子,因為孩子給自己惹事生非。
與別人發生衝突,在對方恃強要挾之下,他會當眾打自己耳光,以求寬恕。同時用這種辦法來平衡自己的苦悶,“因為我該打,打了自己才心安理得。”
平常的人也有懊喪情緒。表現在事情發生後的自我檢查,總結不足,找出不足的原因,從而在以後的行動中作積極的調整。就這一點來說,人人都會有懊喪,它是人類進步的校正器。但極端的懊喪卻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必須進行適當調適。
人們經常不自覺地用一種刀子來刻畫自己的形象,“因為我是忠厚無能的人,所以我能忍氣吞聲,寧願傷害自己也不指責對方。”這種形象一旦刻畫成功,品嚐“後悔”的苦酒就成為一種自我安慰的享受。習慣成自然,一事過後,不是尋求勝利的喜悅,而是尋覓不幸與失誤。
小公務員在將軍後麵打了一個噴嚏,將軍若怪罪他,隻說明他人格卑劣。難道他自己一輩子就沒當人麵打過噴嚏嗎?
開朗人的特點是把眼光盯在未來的希望上,把煩惱拋在腦後。隻要讓更具有意義的事占據你的腦際,你的心就會亮堂一點。
有的人害怕行為失誤給自己帶來危險,其實真正危險的不是危險本身。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
運動場上的勝利者,常常麵帶笑容,這就是因為他這時陶醉在優越感裏。當我們觀賞滑稽故事或相聲時,也都會被引得哈哈大笑起來。
如果你能積極利用這種笑的效果,則可醫治因失敗而產生的悲觀和心理的緊張,甚至可將絕望感吹得無影無蹤。怪不得有許多人在怏怏不樂時,就會跑到遊樂場所去調劑一下情緒。同樣地,如果在憂鬱的時候,讀一讀身旁的漫畫,或幽默小說,心情也立刻會開朗起來,甚至幹勁十足。換句話說,利用外界的刺激,來引發自己大笑,便會使自己恢複優越感或自信心。
同樣地,不管想盡什麼辦法,都不易把憂鬱症消除殆盡。在這種情況之下,最有效的辦法,莫過於先創造一個令人發笑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