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敗屢戰,在百萬的失敗者中站起來的一兩位(1 / 3)

屢敗屢戰,在百萬的失敗者中站起來的一兩位

人生就好像一場拳擊比賽,你的對手就是失敗。對手一旦把你擊中,淩厲的拳頭會跟蹤而至,此時,你需要做的就是——立即站起來,然後還擊。否則,一連串的拳頭將會逼迫而來,一拳緊於一拳,直至你最終倒下,永遠也站不起來。

1不畏失敗

既然失敗總是難免的,你又何必白白傷神。再說並非每一次失敗都總給你打擊,即使有打擊的話,也可以從中獲益,你還不如展開笑容去迎接失敗,去擁抱失敗呢。

誰都會遭遇失敗,很多英雄般人物總會一笑置之,你為什麼不能笑一笑呢?

雷·邁耶是位帶傳奇色彩的藍球教練,執教於迪保羅大學。他曾率隊贏得過37次冠軍。有一年,他的球隊從冠軍寶座上跌了下來,有人問他有什麼感想,他回答說:“太好了,今後我們又可以集中精力研究如何贏得第一,而不是如何保住第一了。”

對許多人來說,失敗一詞意味著完結,但是,對於那些有成就的領袖人物來講,失敗是新的開始,是達到新高度的跳板。這些人根本不把失敗放在心上。有人調查研究90名這類人物,其中有總經理、教練等,更加深了這種感覺。他們甚至不用失敗這個字眼,而是代之以失誤、受挫和新起點等詞。

他們中的一個講道:“如果說我有什麼領導藝術的話,那就是以最快的速度犯錯誤,以便獲得經驗教訓。”另一位引用了一句著名格言說:“每當我做出錯誤決定時,我總是想再做出另外一個決定。”

當有人問起美國古柏建材公司前董事長拜倫曾經遇到的最棘手的問題是什麼時,他回答說:“我不知道什麼是最棘手的問題,隻知道盡我最大的努力去做事,過多的是理智地去進行思考障礙。”

老人牌麥片公司曾收買過一家電子計算機商店和一家化妝品商店,後來因生意不佳均關閉了。公司董事長威廉·史密斯伯承擔了這兩次“失誤”的責任,事後他對屬下們說:“我要求你們敢於去冒險,本公司的高級經營人員沒有一個沒犯過類似的錯誤,包括我本人在內,這就如學滑雪,不栽跟頭永遠學不會。”

我們並不是說這些頭麵人物都以失敗而自鳴得意。他們隻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從失敗中吸取成功的經驗而已。幾年前,國際某機器公司一位很能幹的低級經理在一次冒險嚐試中,使公司損失了數百萬美元,公司創建人托馬斯·沃森把他召到自己的辦公室。年輕的經理脫口說道:“老板,你要炒我的就魚嗎?”沃森回答說:“你不必把這事放在心上,就算公司為你付了幾百萬元學費。”

所有這些人都具備的特點是,他們都敢於對自己追求的目標盡最大的努力,冒最大的風險。自信和冒險這兩種素質在他們身上有機結合在一起了,他們更喜歡為眼下進行的工作操心,而無暇為過去的失敗而傷神,他們毫無畏懼地航行在險風惡浪之中。下麵就讓我們看看這個例子。

廣西噴施寶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祥林原隻是一個隻讀了幾年書的家民。“噴施寶”這一科技成果推向市場轉化為巨大生產力,遠銷美、日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也因此早已成了億萬富翁。在“噴施寶”廣為應用之前,王祥林遇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挫折,但都被他靈活機智地克服了。

1986年5月15日,王祥林作為博白一個酒瓶廠的廠長參加了“廣西鄉鎮企業技術交流會”。他被一個工程師研製的“葉麵噴施”技術迷住了,回去後立即轉產。有人嘲笑王祥林放著好日子不過,卻去瞎折騰。王祥林沒有說話,他默默地承受著各種冷眼和怨聲,最後竟東借西借搞到8.2萬元,把這項“葉麵噴施”技術買了回來。

新事物誕生之初往往不被保守的習慣接納。產品製造出來以後,嚴峻的問題是誰來買這些東西?路子是逼出來的,王祥林沒有它法,便像小商販那樣沿街叫賣。擺攤、貼廣告,忙乎了幾天,仍然一瓶沒有出手。失敗的滋味在誰心裏都不會好受。實踐證明,此路不通,但路子在哪裏呢?王祥林一不做二不休,登上了開往廣州的列車,一下車,便打了輛“的士”直奔農資借銷部門。當他從軍用挎包裏掏出自己的心愛寶貝,陪著笑臉介紹自己的產品時,傲慢的廣東人拿出一瓶日本的“愛多收”向他炫耀,還把他的“土玩藝兒”貶了一通。王祥林不服氣,是金子總會發光。於是西進重慶,結果還是這樣,沒有人買賬,他又碰了一鼻子灰。

鐵打的漢子也有心軟的時候:是進還是退?打退堂鼓還來得及,頂多白幹幾年還清債務。他的內心激烈的鬥爭:不是東西不行,是還沒有找到辦法,“我王祥林從來沒有熊過!”他認為自己的葉麵寶要被農民接受,必須先設法讓專家認可。這個想法把他帶到四川省農科院,院方表示支持他,試驗費須交2萬元。對負債累累的王祥林,2萬元試驗費已像天文數字。麵對泰山壓頂,他也隻能“舉火燒天”豁出去了,找到老朋友關係,四處“化緣”,好話說盡,錢算是湊起來了。緊接著,王祥林一口氣跑了廣東、湖南、江蘇的10多家農科院、農業部門做了試驗。這些“土家夥”真靈驗,專家們寫了鑒定。一陣辛苦換來多達5公斤重的鑒定書,裝了滿滿一大包,王祥林有了主心骨。

1987年6月19日,他想盡辦法在北京飯店舉行了記者招待會,竟吸引了17家新聞單位的數十名記者前來采訪。麵對這種場麵,這位還沒有見過大“世麵”卻已備嚐艱辛的農民終於感到自己的腿能站直了,腰板也硬了,胸脯也挺起來,頭也昂起來了。王祥林的葉麵寶從這次記者招待會以後暢銷全國,東洋貨也被擊潰了。1991年5月22日,廣西科技大會上,葉麵寶被授予廣西科技進步一等獎。

隨後,挫折又降臨。

正當葉麵寶以排山倒海之勢暢銷全國各地的時候,一些電台和報紙登出了研製人的聲明:王祥林在新聞媒介上宣傳自己的產品時隻字不提研製者的名字,這是侵犯專利權。

作為農民出身的王祥林哪裏曉得這些名堂,因而沒有做出及時反應,聲明的調子進一步升級:研製者已與王祥林終止合同,並停止了“主劑”的供應,葉麵寶的質量不再保證。隨之一張張列舉王祥林“劣跡”的印刷品寄往王祥林的全國客戶……莫名其妙之中的王祥林麵臨絕境:一個月內收到退貨數十萬瓶。工廠停工,名聲掃地,葉麵寶危在旦夕。

農民出身的王祥林不甘心失敗,他四處喊冤,向那些主管部門的領導申訴,方方麵麵“燒香拜佛”,並花去幾十萬元在數十家新聞媒體上做解釋性廣告。

經過2年的“掙紮”,王祥林的這場糾紛方平息下來。本來很有希望被評為全國“星火計劃獎”的項目被擱置下來;已經開辟的某些市場被搶走;葉麵寶的聲譽受到損害。但王祥林心中始終懷著一個信念:噴施技術還有潛力可挖,隻要自己開發新產品,還會東山再起。他始終在苦苦地尋覓和搜索著。

1987年春,一位工程師麵對前來真誠討教的王祥林介紹了自己辛勤研製的新型多功能葉肥——噴施寶。噴施寶的獨特配方和功能吸引住了王祥林,他立馬感覺到多年的辛勤探索沒有白費,挫折沒有白受,“報酬”又來了。回家後,王祥林擺出架勢,像煉丹一樣苦心研製了10多天,“噴施寶”終於誕生了。

這個有“神水”之稱的肥料傳遍千家萬戶,農民爭著搶購,王祥林進軍的號角終於吹響了。這就是一位農民企業家成功之路,一條不平凡的路。

也許這一個例子還不能說服你,了解那種不畏失敗的精神,接著再讓我們來看這個例子。

“太陽鍋巴”的創始人,西安太陽食品集團總經理李照森10多年來,飽嚐了經營挫折和失敗的酸甜苦辣味。李照森硬漢一條,百折不撓,硬是挺過來了。

1984年,李照森在吃川菜“魷魚鍋巴”時,突發奇想,想把隻能在飯桌上享用的鍋巴變成人們手中隨時取食的小食品該有多好,於是便開發出“太陽鍋巴”。“太陽鍋巴”生逢其時,一問世便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一時間供不應求。從1990年8月份開始,月產量達到3刪噸。

太陽集團在李照森手中像輝煌的太陽一樣冉冉升起了。春風得意的李照森萬萬沒有想到危機和災難馬上就要降臨

11月4日,李照森結束出國考察回到廠裏一看傻眼了:鍋巴積壓了20萬箱約1500噸,廠裏從庫房到院子到處堆滿了積壓的產品。

突如其來的產品積壓使如日中天的李照森慌了手腳,此時他做出了一個錯誤判斷:鍋巴賣不動的原因在於市場上假冒產品的衝擊。由於假“太陽鍋巴”質量低劣,大家連真“太陽鍋巴”也不敢吃了。一步走錯,步步走錯,李照森從此開始陷入困境。

為了打擊假冒偽劣鍋巴,李照森決定采取降價銷售措施,使假冒商品無利可圖而退出市場。但效果卻不明顯。他嚐到了第一次苦頭。

所有努力都無濟於事,1991年銷售額從1990年的1.5億元一下降到5000萬元。1992年,銷售額又掉到4600萬元,虧損300萬元;1993年又是“王小二過年”銷售額跌至4200萬元,虧損700萬元。

廠裏許多職工和幹部泄氣了,似乎末日已來臨。那麼,麵對經營失敗局麵和方方麵麵的指責和抱怨,李照森的反應是怎樣的呢?

自己的毛病自己找。“太陽”隕落之後,李照森和他的領導班子對失敗的原因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他們發現了一條規律:10月份開始是鍋巴銷售的淡季;他們也認識到把積壓的原因歸於假冒偽劣產品的衝擊是錯誤的。

周圍的人公認李照森最大的特點是性格豁達、樂觀,無論他麵前的多大的困難,他總是不斷地進取,從不悲觀消沉。

對李照森而言,一切得從頭開始,從穀底起步。他開始尋找新“亮點”,重新開發出新產品,重新抓管理、抓質量,重新開拓市場。

1994年,太陽集團又選擇了最容易下手的方便麵作為突破的重點,生產了“三高麵”,但又失敗了,淨賠120萬元。

1994年11月,突破重點又轉到嬰兒營養品“助哺寶”。但由於已無錢支付大額廣告費,李照森隻能放棄,隻能認賠。

實踐證明,到處撒芝麻鹽是走不通的。市場總是要打,李照森又想起了雖日落西山。卻餘威不減的“太陽鍋巴”,他決心重新開張“太陽鍋巴”,在哪裏跌倒就在那裏爬起來。

李照森重新推出“太陽鍋巴”的依據是:首先,“太陽鍋巴”的產品周期並末走完,是被突然扼殺的,而不是壽終正寢。再著,“太陽鍋巴”在北京賣得很火,占了市場份額的50%,華東地區的需求很有潛力可挖。

1995年初,經過新策劃、新包裝,太陽集團決定首先拿出200萬元打開天津鍋巴市場,得手後再開辟上海市場。4月,鍋巴在天津卷土重來,正趕上世兵賽的良機,“太陽鍋巴”又火遍津城。可好景不長,11月份來臨,廣告一停,鍋巴市場又陷入蕭條,李照森又隻得放棄。

這幾年,李照森就是這樣在開拓、失敗、再開拓、再失敗的磕磕絆絆中走過來的。他並不怨天尤人,也從未想過鳴金收兵。雖然挫折和失敗頻頻向他襲來,但他憑自己一副打不碎、摔不爛的堅強意誌挺下來,勇往直前,從不服輸。他一步一步走向成熟,提高了企業家的素質。

東方不亮西方亮。太陽集團的產品“八珍牛肉甜辣醬”近幾年銷售相當不錯。1993年開發出來,當年就銷出去3刪箱,1994年銷售2萬箱,1995年銷量猛漲到3萬箱。李照森多年積累的經驗使他認識到,甜辣醬很有出路,前景看好。

大幹之前不能僅憑魯莽英雄式的感覺了,要認真分析探索。

吸收“太陽鍋巴”的教訓,李照森認為“八珍牛肉甜辣醬”名字不能用。最後起了一個既有傳統文化背景,又有民族特點的名字“阿香婆”,這裏麵還蘊含著“多年的媳婦熬成婆”的意味。李照森憋在心裏的氣也要通過“阿香婆”發出來。

是太陽就會升起,“阿香婆”一上市就在京津地區市場暢銷起來。到現在,“阿香婆”攻勢如潮,不知道和沒吃過“阿香婆”的城市人恐怕不多。1996年1月~7月,太陽集團還虧損了690萬元,8月份扭虧為盈,創利稅400萬元,9月份創利稅近千萬元了,10月份利稅達1500萬元。

屢敗屢戰的李照森承受了一次又一次失敗帶來的壓力,從“太陽鍋巴”到“阿香婆”,他既學會了開拓市場,也學會了運作和駕馭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