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1 / 3)

能夠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

牛頓說他是個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幸運小孩。而你的巨人就是你選擇的行業,你選擇的城市以及你選擇的奮鬥過程。隻有你正確選擇了這些,你才能正真成為巨人。

1選擇好你的事業

創業者很多,但失敗者也很多,那麼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呢?可能有很多種,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初沒有選擇好自己的事業。

事業的成敗與自己的所長是有很大關係的。我們應當對自己的能力,認真分析一下。

(1)準確評估自己的能力,收集必要的信息

實現人生目標和理想最為重要的,當然是自己的能力。一個人的能力,好比一個國家的國情。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個人,在製度發展目標的時候,必須從自己的實際能力出發,認清實現目標的基礎,分析這樣的基礎目前是否已經具備,預測目標與基礎有多大的距離,憑自己的能力能否消除這種距離。

為了說明這個道理,我們不妨先從國家的發展目標說起。眾所周知,我國經曆過長斯的左傾冒進的時期,當時沒有從自身的國情出發,在國民經濟基礎相當薄弱的時候,就提出“趕英超美”的口號,提出“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的目標,結果,不令目標沒有如願以償,而且犯了左傾冒進的錯誤,事與願違,阻礙了國民經濟的正常發展。這一錯誤的根源,就是在思想方法上缺乏實事求是的精神,沒有充分認清本國的國情。

一個國家是這樣,小到一個個人也是這樣。製定了個人成功的目標,必須先認識自己的能力。

能力是一個外延十分寬廣的概念。在現代社會不外包括掌握知識的能力,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吃苦耐勞的能力等等;其中還包括自己的既然有實力,包括擁有的知識水平,人際關係如何,身體素質、家庭環境、財力裝況等。認識自己是非常困難的,甚至有人指出,人生最大的難題莫過於:知道你自己!而要獲得成功就必須要正確認識自己,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每個人都具有特殊才能。既然如此,每個人應該在各方麵都能盡量靈活運用自己的這項特殊才能。事實上,偏偏有很多人以為自己所具有的這項才能,隻要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小玩意兒”,根本不曾妄想過利用過項“小玩意兒”來提高身價。正因為我們怠於思考自己所擁有的才能,所以也懶得活用上天賜予的最佳禮物。然而,有很大一部分的人的成功都是因為重視了這些不起眼的“小玩意”。

下麵是某廣告公司總經理當年初入廣告界的經過:

在20歲以前,這位總經理渴望成為一名質量。在學校時,他就很努力地充實自己有關這方麵的知識。有一天,他想賣掉手邊的一架唱機和唱片,於是選出了幾位對這方麵有興趣的朋友,分別寫信問他們,看誰願意買。其中一位朋友看了信之後非常願意購買。於,立刻回信,在這封回函裏,這位朋友不斷地誇讚他文筆流暢,頗具說服力。因此便建議他,既然寫出麼有魅力的推銷信函,為什麼不投入廣告從事撰寫廣告的工作呢?

朋友的這封信,就像一粒小石頭丟入水中,激起了陣陣漣漣一樣,“投入廣告界立誌做個出色的廣告人!”就此整日盤旋在他腦中,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他立誌要在廣告一展身手時,事實上,他便已經成功了。

人生實在是奇妙,不管我們是怎麼地認定自己,哪怕那種信定是不好的或有害的,最終我們的人生必然會跟著那種認定走。

客觀地認識你自己這當然是困難的,然而作為一個想正正經經做一番事業的人,對自己先要有個正確的認識,難道不應當是一個起碼的要求嗎?在認識到自己長處的這個前提下,如果你有揚長避短,認準目標,抓緊時間把一件工作或一門學差別刻苦地認真地做下去,久而久之,自然會結出豐碩的成果。

即使那些看起來很笨的人,也許在某些特定的方麵有傑出的人才。中國古代有個叫阿留的人,各方麵都很無能,但在繪畫方麵是個天才;陳景潤當不好數學教師,卻可以進攻世界世界難題;柯南道爾作為醫生並不著名,寫小說卻名揚天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都有自己的特定的天賦與素質,如果你選對了符合自己特長的努力目標,就能夠成功,如果你沒有選對符合自己特長的努力目標,就多少會自己埋沒自己。

科學的門類不同,需要的素質與才能與不同。比如:做一個傑出的臨床醫生,必須具有很好的記憶力,研究理論物理學,抽象思維能力不可少;一個數學家沒有必要一定具備實踐操作、設計和做實驗的能力,雖然這種能力對一個化學研究者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而天文學主要是一門觀察科學,需要很好的觀察能力,濃厚的興趣和長久細致進行觀察的毅力。人的興趣、才能、素質也是不同的。如果你不了解這一點,沒有能把自己的所長利用起來,好你可能會消沉埋沒自己,永遠不會有大的成就。

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

那麼具體該怎麼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呢?在作員工調查的時候,最常聽到的反應是:“我要求的隻是一個不太柘燥而待遇者適當的工作。”不過受過大學教育的學生,不論在學校或畢業後所要求的都不止這樣。他們不是隻想找一份工作,他們要的是事業,是一個能滿足自己成就欲望的職業。選擇職業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選好了,可以成就事業,選不好,將麵臨無數的坎坷。確定職業之前,應該考核職業是否符合自己的誌趣和愛好,與所學專業是否對口或相近,其社會意義和發展前景如何,必要的工作環境和保障條件怎樣。

這方麵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

國學大師錢鍾書,1929年報考清華大學,數學隻得了15分,但他的國文和英文成績均名列前茅,被清華大不外國語言文學係尋取。此後他發揮自己的優勢、潛心鑽研,成了學貫中西的奇才。可見,發現自己是何等重要。

愛迪生少年在校學習時,老師認為他是一個愚笨的孩子,經常責怪他,而愛迪生母親卻發現了自己兒子愛探究的天賦,用心培養他,後來他終於成了發明大王。

台灣作家三自幼對藝術的感受力極強。他自己很快意識到文學就是自己的追求目標,此後專心於寫作,成了人們喜愛的女作家。

達爾文學數學、醫學呆頭呆腦,一摸到動植物卻靈光煥發……

你所從事的行業需要的素質和才能正是你所缺乏的,好麼,你將會自我埋沒。反之,如果你有自知之明,善於設計自己,從事你最擅長的工作;你就會獲得成功。

首先必須認目前的處境。現實需要生存的本領、競爭的技巧和取勝的捷徑。要麵對社會無情的選擇或殘酷的淘汰。這個時候,你在選別人,別人也在挑選你,沒有退路,隻有向前走。要認識到有成功者就有失敗者,這很正常。萬萬不可爭強好勝,鑽進牛角尖出不來,遇到難題,不妨換一個視角思考,試試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一點,說不定,很快就柳暗花明。

影響職業選擇的因素除了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職業理想等因素外,個人的自身條件,如興趣愛好、氣質、性格等心理特征;性另、年齡、身體狀況;文化水平、知識技能等基本素質,也對每個人的職業選擇產生程序不同的製約作用。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每個人以各類社會職業進行不同的選擇。

所以,每一個人都應該努力根據自己的特長來設計自己、量力而行。根據自己的環境、條件,才能、素質、興趣等,確定進攻方向。不要埋怨環境,與條件,應努力尋找有利條件;不能坐等枘地,要自己創造條件;拿出成果來,獲得了社會的承認,事情就會好辦一些。

選擇職業是你一生中重大的事件,你必須給予重視,因為他會使你一生成就的大小。認真的分析一下自己,再考慮你所從事的事業,準備好了之後,就專心致誌的奮鬥吧,成功會降臨到你麵前。

2建立目標的事業形象

假如你是一個狂熱的的創業者,你就應為自己的未來設計一個框架。五年以後怎麼樣,十年以後怎麼樣。二十年以後……,你要善於聯想。因為聯想是創造的前提,通過聯想建立你的目標。並為自己的事業樹立形象。

怎樣建立一個好企業呢?你必須知道好企業的人們心目中的形象。

你心目中的好企業什麼樣?

每個人心目中都有自認為好的企業,那麼人認為好企業的標準是什麼?工資高、待遇好、有出色的管理者,還是企業有競爭力等等?

調查係統提供的數據表明,在對1217人的調查中,認為應該是“企業有發展潛力”這一項有票數最多,總人數的22.84%。這說明大多數人的心目中認為隻有良好的發展潛力公司、單位才會有每個人施展才華的機會。

第二是“企業經濟效率好”。在調查的人中,認為好企業應該是“企業經濟效益好”的占總人數的15.04%。這一點說明了現代的人對“經濟效益”也是比較看重的,人人都希望自己努力工作,從而使自己的收入和自己的努力成正比。社會對個人能力有所肯定的同時,對企業的肯定也是人們要求的一個方麵,所以企業和個人應該是同時地、不斷地發展。

第三是“管理完善”,占總人數的11.99%,這也是票數比較多的,說明了人們都認為好的企業離不開好的領導來管理,所以,企業應該珍惜人才、重視人才。

第四是認為好的企業就是“個人發展的企業”,占總人數的8.3%這說明好企業離不開個人發憎愛分明,應該給予個人發展的機遇的機會,一個好的企業應該是團結一致的,隻有共同努力才會有更好的發展。

第五是認為“企業形象好”的到了總人數的5%,這說明企業形象也是好企業的一個方麵。“形象”已逐漸成為每個人認可企業的一個標準,“企業形象”也像廣告一樣打入人們的心中,是人們選擇企業的一個標準。

第六是“工資、待遇高”也是好企業的標準之一,占人數的4.9%,說明現在人們求職時,認為自己的努力應該和報酬成正比,這也是衡量一個人有才識的一個方麵。

第七的是“出色的管理者”,占總人數的3.4%,這項調查說明一般人還是希望自己能在好的“出色的管理者”之下工作,因為隻有好的領導,才會有個人突出的發展,才會有施展才華的機會。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出色的領導、管理者”,但同時也希望被“好的領導者”管理自己,使自己得到社會的認可。

第八是“內部團結”,占總人數的2.55%,由此可見企業搞好內部團結是很重要的。

第九是“企業有競爭力”,比例為1.89%,這說明求職擇業的同時,人們也有要求企業也要有一定的競爭能力,適者生存,這才是好的企業。

另外“重視人才”占總人數的1.48%,所以,企業應該重視人才和珍惜人才,“效率高”和“遵守法規”也占有相當的比例,比例分別是0.99%和0.74%。所以,好企業的標準是多種多樣的。

綜上所述,人們,心目中的好企業的標準也就出來了。隻有個人有好的基礎,好的能力,才能有企業的輝煌和成就。

要求職,必須認識企業情況

年輕人第一次找工作,究竟應該找大公司或小公懷念,其實,各有利弊,這些企業各有不同的文化,可依個人誌趣或語言能力加以考量,選擇自己理想的工作環境。

年輕人求職前的第一件功課就是要認識企業,了解其所屬的行業別,公司的經營項目,在一般業界的現況,老板是誰、是否有特殊的用人哲學及企業文化等。同時也因為企業的經營權不同,這些企業各有不同的文化,年輕人可依個人誌趣或語言能力加以考量,選擇自己的理想的工作環境。

(一)企業各有不同的文化

美國公司一般都較年輕化、活潑,以工作為導向,追濟南市效率製度標準化,相對也較為重視短期成果,如果員工不符合標準很容易被革職或調部門,但是年輕人如果踏進美國公司,熟悉美國公司的工作倫理或氣氛可往後的工作會十分順利。

日本公司的特色在於氣氛較保守,多以團隊績效表現為主,官僚體係階層明顯,上下階層層層關卡,工作性質穩定,但升遷速度較慢,工作一輩子還不見到升遷至經理的職位。一位公司內部有高階主管的缺額,多由內部晉長,也可說是對員工的一項福利。

港台公司,由於這些企業多是家族企業傳承下來,管理方式容易因上一代的家族色彩有所局限,雖然在製度上可能不如美日公司完備,但亂中求生的韌性哲學頗值得學習,如果年輕人未來有自行創業的念頭,在港台公司或許可能比待在一向講究缺席的公司受益最大。至於國企,當然是要在循規蹈距在基礎上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第一次找工作,究竟應找大公司還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其實,各有利弊,大公司一般較穩定福利缺席較健全,但是競爭相當激烈,人人都爭相卡拉;小公司較具彈性,學習成長機會較多,沒有大企業的白熱化競爭,擁有較多的就業機會。

(二)企業的用人標準

任何企業在采用新人時都有共同的標準,也就是說,他們最希望妹取者具備衝勁及實力,如果同時具備十八般武藝,優先尋用機率增高,但是主考官對這種稀有人才多不敢寄予奢望,因此,退而求其次,將認真、合群、上進心列為基本條件,以一般企業求才傾向來看,還可以將企業要求的標準歸納出幾大項:

1.專業才能:在本質上的專業程度比其他人更深入更了解,就容易引起主管的注意。

2.經曆:曾經的工作經驗所界積的個人人際關係或實力。

3.成就:可以被肯定的有哪些成就,包括校內校外創造的或在學期間得過的獎項。

4.語文能力:熟諳外國語言,聽說讀寫無礙。

另外,企業用人通常都以符合企業特色和方針做為選擇標準。

(三)認識企業的專有名詞

1.成立時間

成立在二年以內的新公司,經營風險較大,一般而言,經營五年以上的企業,可說較為穩健,不但富衝刺力,而且經營風險也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