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IQ(智商)與EQ(情商)平衡(3 / 3)

張君品評人,有他獨特的方法。他認為:如果一個公司的代表走進我的辦公室,對我說:“先生,您想如此如此做吧?”這人是在試著問我的腦子;另一位代表進來後則說:“先生,對於此事,我以為應該如何如何去做!”無疑,這人是在用自己的腦子。所以,你可以根據一個人送來的信函或者報告,說出他的許多情形。

品評他人的目的在於量材適用。因為凡是自己的主意,別人未必都能去做;有些人替別人工作異常地出色,但讓他們自己出主意、想辦法,卻缺乏應有的勇氣和創造力;有些人雖然很能幹、忠實、有處可用,但他們決不是將才和帥才。

一般的人,見責任加重,不免往後退縮,但意誌堅強的人則不然,他們知道成功後的快樂,於是他們不怕麵對困難的挑戰,更願將更加重大的責任放在自己的身上,並且以此獲取一定的權力和地位,以維持他那永不滿足的“自尊”。這樣的人十有八九會是事業上的成功者。

依草附木之士,專讓別人幫助他們,在人生舞台的中央,像個無助的小孩,畏畏縮縮,既不敢舉步,又不敢後退,更不知如何去維護自己的“自尊”。這樣的人十有八九是個庸才。

我們可以將意誌堅強的人比作一個極端,而依草附木的人則是另一個極端。兩者均是生活中的少數。而世上的大多數人是處於這兩端之間。明了這一點,用一種適當的尺度去品評他人是很有裨益的。任人唯才,在你成功的道路上,沒有別人的幫助是不可能,能有出色的人才輔佐,你才能較快地實現你的誌向。

在品評他人時,以下幾點須認真考慮:

他唯恐不如人,他能以別人的善意作為補償嗎?在受到別人的正確的激勵之後能挺身而出嗎?

他盛氣淩人,愛與人爭吵作對嗎?

他好似孔雀一般,高視闊步,處處帶有虛榮心嗎?

他常誇誇其談、自以為是嗎?

一個真正的成功者,應善於正確地品評他人,以己之長克人之短。

5成功者要與下屬相處融洽

在工作中,你不得不用你的下屬,但如果與下屬相處不好,那將妨礙你的工作進展。怎樣使下屬人盡其力,心甘情願地為你效勞呢?這就要看你平時怎樣一與下屬相處了。沒有人肯與他有隔膜的人共同生活和工作,和人相處也是一門學問,一個公司領導人必須在公司中營造一種融洽的氣氛,這樣員工才會積極工作。

與下屬相處也是要講究方法的,在這裏給大家介紹一下:

1.暗渡陳倉

暗渡陳倉法就是把功大用在辦事技巧。這種技巧也可分成許多小竅門。下麵是有關這個方麵的二個小故事:

當戈薩爾將軍受命開鑿巴拿馬運河的時候,他脫掉製服,穿上貧民的衣服,親自率領工人幹了起來。當時,大家都很詫異,官吏軍士皆表示不滿,但大多數平民、工人及工程師卻非常高興。

美國的著名外交家富蘭克林年輕的時候,曾在離家很遠的倫敦一家印刷所做學徒。他想打破一些陋規.劣習,就是排字房裏的老工人對新學徒要征收一些不合法的稅,於是他嚴厲拒絕,認為這種不道德的例規,非打破不可。不料此舉卻使他好幾星期飽受種種捉弄之困苦,於是他想,要折服那些性情惡劣的愚人,惟有先成為其中一員,混為一體後方能慢慢開化。他這樣以退為進地改變策略之後,許多工人漸漸和他建立了友誼。

凡是有才幹的人,第一必須要做的,便是對他所屬的團體,無論是社會、國家,或是一家商店、一個學校的習慣表示尊敬。對於那些不注意我們習慣的陌生人,我們不是常常以冷淡、疑慮的眼光去看他嗎?這樣的錯誤,富蘭克林平生隻有上麵所述的一次。

有才幹的人,還常常對於別人的名字一與每一個人的自尊心有密切關係的敏感的東西——表示尊敬,從而使人心悅誠服。

有許多工程界的領導,都認為自己應該知道數百或數千工人的名字,以便能常常叫著他們的名字和他們談話。要當一名好的領導,首先一條便是必須和自己的下屬打成一片,至少要知道他們的名字、專長、愛好等情況。

應當學會去掌握別人,尊重別人的性格、信仰,並且對和他們打成一片表現出積極性。這樣,別人也會尊重你,並且樂與和你交朋友。

總之,要想得到別人的歡迎及合作,你必、須知道他個人的癖好。你得常常記住他的癖好和習慣。他們曾經做過些什麼事情,他有什麼東西,他的睿智學識,他的意見以及他的名字,他所尊敬的人物,他缺少什麼,需要些什麼。

你必須不避艱難地用種種方式在不知不覺中表示你對他們感興趣的事情的關切,你要使他們知道你也懂得這些事物,你也很看重這些事情。總之,你必須盡量地利用你所知道的情況與他們溝通。

2.激將法

有很多這種類型的人,受了激勵便會挺身而出。雖然不少經驗老道的人,對這種激將法會顯得無動於衷,但也有不少經驗不足的聰明人卻擋不住誘惑。因此,讓他們幹有利於自己的事,“請將”不如“激將”。

受人激勵而興奮、躍躍欲試的人,通常有一種很強的不同旁人的感覺。用激將法去滿足他們的虛榮心,他們肯定會做那些膽大妄為的事情,以顯示身份。事實證明,激將法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能奏效,因為每個人都不會心甘情願地輸。用激將法去使用人,隻要是屬於正當的一類,差不多每個人都會自覺與不自覺地上鉤的。似是,如果我們讓他們赤手空拳地與頑強的獅子搏鬥,他們肯定不會去幹。為什麼呢?這就叫做審時度勢、因人而異。因為赤手空拳的人決不是獅子的對手。

另外,我們要表明的是:凡確定那個人不能做或者他根本不願做的事情,即使用激將法也是徒然。反過來,別人認為輕而易舉且一定能做的小事,即使你不去激他,他也會自動去做。如果他惟恐不如人,並且與大多數人一樣,認為自己去做未必成功,在這種情形之下,激將法往往會奏效。

前美國總統羅斯福,這位大政治家便是受過激將法的人。

這位“英雄”剛從古巴回來,就被委任為紐約市市長。這一任命是政治巨頭勃拉特下達的。他的意圖是讓這位大膽的騎士參政,讓他為以後登上議會的舞台作準備。可是,羅斯福馬上遇到了難題,他的對手知道他做海軍部長秘書時,在紐約拒不納稅,並以此大加渲染,指責羅斯福是不合格的公民。

在這吃緊的關頭,羅斯福坐立不安,表現出從未有過的驚慌。他向勃拉特說:“我不能留在此地苦鬥了,我想退出政治舞台。”

勃拉特一麵讓羅斯福信任他,相信他會幫助他渡過難關;另一方麵使出巧妙的手段。勃拉特對羅斯福說:“幹脆點說吧!此刻的你不是英雄,而是懦夫!”受激後的羅斯福憤憤地說:“我決不是個懦夫!我是騎士,是英雄!”

勃拉特獲勝了。經過幾番努力與奮鬥,羅期福得到了一些著名律師的救援,正式成為紐約市市長。勃拉特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了解羅斯福的性情。至於羅斯福的勇敢不屈,也並非像那些愚蠢的人一樣,更不是一種裝模作樣,那是他功成名就的必經之路。

當時的羅斯福簡直像個無畏的小孩,曾經很勇敢地向“饑餓”與“膽怯”作鬥爭,他也曾想法去戰勝這突如其來的恐懼。不過,雖然那時他的處境不佳,但他知道在應當的地方,決不能有半點的疑慮與懦弱。也正是因為如此,勃拉特激將法對羅斯福在關鍵的時刻起了作用。這個故事很能說明問題,越是不愛服輸的人,激將法對他就越行之有效。

像這類的事件,在生活中是免了不了。一個人在某一階段的情形究競如何,這是誰也無法預先說清的。但是無論是何種人,是領袖,還是平民百姓,是大學者,還是一般職員,總有不如人的感覺,在這種時刻他們部急於將自己的身份表露出來,以掩飾自己的恐懼與虛榮。不過,我們所要了解的是:

那個人的虛榮心向性質怎樣以程度的深淺如何?

了解了這些,才能運用不同的策略去激發他、幫助他或製勝他。

有許多人常常苦於自己的意見不被重視,其實仔細找一找原因,原來根本在於自己沒有明了“怎樣讓人采納自己的意見”。如果對方是一個目光炯炯、思想保守的家夥,我們要向他提建議,就得先思索一下,我們向他貢獻。意見的方法錯了沒有。

凡是領袖人物,都明白要別人采納自己的主意,通常是得不到任何報酬的,而且當時也沒有什麼愉快可言,而以後得到的亦隻能是一種能力——駕馭人的能力。但有才幹的人常常情願犧牲自己的虛榮心,而求得自己的主張被采納並付諸實施。他們所高興的,隻是看到自己的主意受到信任、采納和實施,而不在乎以誰的名義發表、實施。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

著名工程師惠爾如何折服一個剛愎自用的工頭。有一次,惠爾想在其負責的工段更換一個新式的指數表,但他想那個工頭必定要反對的,於是惠樂就略施小計了。據他自己說:“我去找他,腋下夾著一隻新式指數表,手裏拿著一些征求他意見的文件。當我們討論這些文件時,我把那隻指數表從左腋換到右腋反複地移動了好幾次,終於他開口了:‘你拿的是什麼?’‘哦,你看它做什麼?你們部裏又不用這個’。我裝作很勉強的樣子將那指數表遞給他,當他審視的時候,我就隨便地、但非常詳細地把這東西的效用說給他聽。他終於喊起來:‘我們部裏用不到這東西嗎?天哪,這正是我早就想要的東西!’”

惠爾故意這樣采用激將法,欲擒故縱,結果很巧妙地達到了目的。由此可見,激將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

3.巧妙暗示法

“巧妙暗示法”也是一種非常實用的良策。因為人總喜歡以最大熱情去表現自己的思想,所以要使別人樂意采納你的意見,最佳的方法,便是讓他們自信這是他自己的創作,而不受人“指使”。用這個方法來麵對無論是我們的上司還是下屬,都能保護到他們的自尊心,使他們感覺到自己重要,並努力朝你希望達到的目標努力。

有的時候的確要造成使人有反對餘地的局麵,以讓對方小獲勝利。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不妨故意預備好一些無傷大局的枝節,讓對方表示反對,我們作有目的的讓步。

曾經有位廣告家,為了達到目的,故意在一幅畫著一隻貓的油畫上,在那貓脖子上再畫一個多餘的紅圈。這幅畫是給一個有怪癬脾氣的管理人來鑒定的。他一見此畫便咆哮起來:“幹嗎畫上個紅圈!趕緊將它取消!”於是,這位廣告家一聲不吭地用顏料把那紅圈塗掉了,這位鑒定者也無話可說了,便願拿出一個較高的價錢將畫買下。這個小小的“紅圈”枝節使廣告家戰勝了這位十分難打交道的管理人。

因此,無論在什麼時候,應付別人反對的惟一的好方法,就是在小的地方讓步,以保證大方麵的取勝。另外,在有些特殊場合,應該將你的意見暫時收回一下。

4.巧用幽默法

“巧用幽默法”也是領導者必備的一件法寶。但凡領袖人物,他們無一不精通全盤戰略。明槍暗箭、熱嘲冷諷甚至在一定的狀態下動武,無所不能。他們知道每個將才在必要的時候應該有自衛的舉動,必須挺身而出!他們不僅要行使自己的權利,更要維護自己的“自尊心”以及讓人瞧得起他們自己!

如果說幾人沒有敵人的話,那麼偉人定有無疑。

不過,他們從不以引起他人的畏懼為能事。也不是易怒和好鬥的人。他們的原則是:隻要鬥爭不可避免,那麼就決不回避。如果說不通過鬥爭控製不了大局,那麼鬥爭是不可缺少的上策。

偉人、名人們常用的幾種鬥爭方法,值得我們認真地研究。不管他們是與敵人搏鬥,還是僅僅去奚落一個人,他們的策略都大致相同。即用最簡便、最可靠的方式取勝。

而其中的一種鬥爭方式便是幽默。

凡沁將軍曾對湯韋斯對他的搗亂微露諷刺,便立即恢複了自己的身份。

那是在紀念拉心通得康爾狄戰役150周年紀念的盛典中,查得利·湯韋斯確不失為明星表演者,凡沁呢,則緊隨其左右。每到一個檢閱台或慶祝廳,湯韋斯副總統便高呼凡沁之名,並介紹給眾人:“此兄乃當今美國最偉大的軍人!”這使凡沁很是局促,於是他想施以報複。在節目停頓之際,凡沁突地發了一支冷箭,終於使湯韋斯安靜下來。當湯韋斯向凡沁招呼時,凡沁應聲即答:“嘿,查得利,當今世上最偉大的副總統有何吩咐?屬下願意效勞!”僅此一言,便使湯韋斯好不難堪,而凡沁卻又恢複了一個將軍的威武形象。

5.緘默法

還有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常常取得意想不到的勝利,那就是緘默。與迎頭痛擊一樣,緘默常常可以取得良好的製勝效果。

林肯也曾用同樣的方式,取勝過一個企圖在內亂時期為難他的同僚。這人名叫甘生,是位國會議員,還是個禿子。正當內亂緊要的關頭,他跑到林肯總統那裏,請林肯立即告訴他關於前線的實情,他還說:“無論是好還是壞,請告訴我,作為我擁護政府的報答。”林肯總統沒有告訴他實情,因為這是絕對的機密!總統目視了他很久很久,然後對他說了一句:“甘生議員,你的頭剃得多光呀?知道這些就足夠了。”於是,結束了他們的會談。

領袖們對於冒犯他們的人,往往用單刀直入的懲罰辦法,但通常都是在為了使別人沒有反駁餘地時才用。

要知道凡是憤感,十有八九是誇大的,往往被一種虛榮心或者幻想所促成。當他們向你發泄時,不是認為自己的自尊心受了損害,就是在向你顯示他們的威嚴。所以,不管他的怒氣多麼凶狠或者多麼無知,惟一能使他平靜的辦法是:靜靜地聽他訴說,要表示你在認真地傾聽,表示我們理解他的心情,即使我們不能同意他的觀點,但也要表示極大的理解——同情。

對於一般人來講,即使錯了,也不肯輕易向當事人立即承認錯誤,要他們心服口服地認錯,得費一番心思。他們如果是個較有地位的人,就更難使他們隱退了,這完全是“自尊心”在作怪。如果我們一開頭就急於證明他的觀點是不正確的或者說是愚蠢的,那麼我們自己也做了件傻事,其結果隻能是使他們堅持己見。如果我們對他們表示出應有的尊敬和同情,了解他們的真實企圖,然後循序漸進地指出他有可能步入的誤區,我們就比較容易使他們屈尊降貴地來遷就我們的意見。

大多數人都特別需要別人的同情,許多有才幹的統治者都能深明這一點,對那些懷有不滿情緒甚至敵意的屬員,表示同情的心理,使他們覺得自己是很可親近的。

所以,有才幹的人,常常在無形之中消除種種反對意見,然而,一旦這些事情不可避免地發生了,他們首光是傾聽對方訴說,並且向對方表示自己完全理解及尊重他們的意見。然後再陳述解決的辦法及自己的看法。

敏銳的人在對付反對意見的時候常常盡量地使自己作些“小讓步”。每當一個爭執發生的時候,他們總是在心裏盤算著:“關於這一點能否作一些讓步而不損害大局呢?”

一個領導者應處處為大局著想,並且應善於駕馭他人,不可因小利而破壞全局,不可因小事而失信於他人。領導者是帶領大家前進的火車頭,火車頭一壞,誰也前進不了。

160 誰是未來動力不會枯竭之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