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IQ(智商)與EQ(情商)平衡(2 / 3)

①始終一致的人個價值觀的空缺。

②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操縱。

③組織自身的一些需要。

④抑製性的工作氣氛。

下麵就讓我們來對四大頑症剖析一番,以便提供給你一套能鏟除這些障礙的有效工具。

(1)培養部下的向心力

在一個組織中,每一個員工都有著不同的興趣、愛好與價值準則,這也正是你的組織能如此富有活力,充滿生氣的原因所在。有人也將組織比喻成一個大熔爐,從四麵八方加入到其中的人們,不僅帶來開展生產所必須的技術知識與人力,也帶來各樣的處事內容、辦事態度與行動原則,他們使你的組織在融百家之長的同時,也出現了“水”與“油”不可相溶的現象。

個人價值觀是人在曆經世事波折之後,個人感悟的沉澱。其形成過程,如同“蚌育珍珠”,它是一個人筋骨與心誌都經過了一番世事的洗禮之後,得出的個人的生活準則。它似乎是很難改變的,但它是可以發展與延續的。信任關係的建立也正是基於這種共同的坐標觀基礎之上的。

當一個雇員進入了組織之後,你就應該讓他深切地體會到,有一種無形的力理在指導著每一個人走向一個共同的目標,並且要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地宣揚它、貫徹它,並身體力行地將它在你的工作表現中適時地展示給大家看,因為雇員們往往更相信自己的眼睛,耳朵對他們來說由於頻繁地使用已走向老化了。

在雇員們朝夕相處的工作氛圍中這種組織價值觀的滲透,會將兩顆相距太遠、缺乏了解的心拉近。為了組織的共同目標與他們作為組織中人追求的共同理想,他們的手也會緊緊地握在一起。

(2)平等的協作關係

信任關係的建立不是絕對由一方淩駕於另一方,或是與動機深藏不露的操縱勢水兩立的,信任意味著共享,而操縱意味著掠奪。

試想一個組織中每個人都試圖利用操縱來實現工作的目的與績效的取得,即便是這種操縱是相當隱秘的,那麼組織的人際氛圍也會充滿了淡淡“硫磺”氣味。

最易落入操縱圈套的,也許正是身為經理、主管的你,管理層得天獨厚的條件會使你很容易拿起權力的大棒向你的雇員指指點點,你也許會覺得這是你的職責所在,向員工委派任務、下達指示、傳達命令是你天經地義的份內之事。但無形中,你已被一種無形的思想誤區操縱著,微妙地影響著你周圍的人際關係與環境。

沒有人會願意在一種命令的口吻下被驅使去工作的。就是在一般的場合,把別人喚來喚去也會讓人感到特別地不舒服,其實諸如“命令”、“指示”、“傳達”、“下達”,這樣的詞語應該在你的管理詞句裏消失了,因為他們確實會為你有意無意地進行操縱提供便利的借口與冠冕堂皇的偽裝。

在你的組織裏平等與協作是每一個人應該抱有的最基本的信念。在這裏,沒有人是特殊的,即便是你的職位會多多少少讓一些人望而生畏,但你對自身的塑造會扭轉別人對你的這種傳統看法,而且會深深影響別人對平等協作含義的更進一步認識。

你最好使所希望的那種平易近人、平等待人、謙遜做人的角色形象化、模型化,在你與員工廣泛的接觸之中,你的這種可貴精神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甚至他們會群起仿效!

以上簡要介紹了組織協調能力的實放方法及作用。生活和工作中還需要我們多加注意。它與我們的成功息息相關,所以我們不可對此視而不見。否則,你會為此付出代價。

領導協調能力對一個成大事者至關重要,缺乏領導協調能力者,是很難有大作為的,這種能力的高低與你的成功有直接關係。所以,你要想成功,就必須注意提高你的領導協調能力。

4成功者要有說服下屬的能力

公司的發展需要所有的員工齊心協力,在工作中,有的員工可能和你有不同的意見,或者,為了公司的工作,需要員工作一些犧牲,這種情況下,你要說服你的員工照你說的辦。說服別人也是一門學問。這也是一個領導者所應具備的。

一位事業有成的創業者李君,向我簡要講了一下說服的方法和功能:“勸導說服亦即規勸、引導和說服別人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或辦事兒。有效的勸導說服,能趕走人們心間的愁雲,排除思想上的煩惱,減輕精神上的痛苦。能使迷蒙者幡然醒悟,改弦更張;讓宿敵消除怨恨,握手言和;叫浪子迷途知返,改邪歸正;讓固執者心中開竅,順乎常理。恰到好處的勸導說服可以辦成許多事情。總而言之,勸導說服具有激勵、導向、安慰、釋疑、告誡等多種功能,是人們常用的辦事兒手段。”

說服別人按照自己的意圖行事兒,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古人對此有很深的體會。

韓非子說:“與當權的人談論大臣,容易讓人以為是在離間他們與大臣的關係;與他人談論小人,則容易使人覺得是在賣弄權勢;議論當權者所鍾愛的人,容易使人以為自己是在借人之所愛,作為自己的資本;議論其所厭惡的人,則容易使人以為是在以此試探自己;順言其事,粗陳大意,會被人說成是膽小怕事不敢進言;深謀遠慮,廣征博引,則又會被說成是粗俗傲慢,沒有禮貌。”

我們今天所處的環境與古人所處的環境不可同日而語。但對於如何通過勸導說服別人按照自己的意圖行事,還是有一定參考意義的。雖然勸導不好不至於招來殺身之禍,但不利於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不利用使事情向著好的方麵發展。說話並不難,關鍵是看你有沒有掌握其技巧。說服人的技巧很多,下麵我們簡要介紹幾種,以供參考。

1.以退為進,先在心理上滿足對方

對說別人特別是那些抱有成見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退一步。在當前勸說受阻的情況下,先暫時退讓一下很有好處。退讓態度可以顯示出你對對方的尊重,從而贏得對方的好感,使其在心理上得到滿足,這樣再亮出你的觀點來說服他們就容易多了。

以退為進的說服方法在經濟談判中運用的較多,雙方談判如同兵戰,能否靈活、嫻熟地運用“以退為進”的戰術,直接關係到談判的成敗。

美國一家大航空公司要在紐約建立一座航空站,想要求愛迪生電力公司能以低價優惠供應電力,但遇到婉言謝絕,該公司推托說這是公共服務委員會不批準,他們受莫能助,因此,談判陷入僵局。航空公司知道愛迪生公司自以為客戶多,電力供不應求,對接納航空公司這一新客戶興趣不濃,其實公共服務委員會並不能完全左右電力公司的業務往來,說公共服務委員會不同意低價優惠供應航空公司電力,那隻是遁詞。航空公司意識到,再談下去也不會有什麼結果,於是索性不說了。同時放出風來,聲稱自己建發電廠更劃得來。電力公司聽到這則消息,立刻改變了態度,立即主動請求公共服務委員會出麵,從中說情,表示願意給予這個新客戶優惠價格。結果,不僅航空公司以優惠價格與電力公司達成協議,而且從此以後,大量用電的新客戶,都享受到相同的優惠價格。

在這次談判中,起初航空公司在談判毫無結果的情況下耍了一個花招,聲稱自己建廠,這就是“退”一步,並放出假信息,給電力公司施加壓力,迫使電力公司改變態度壓價供電。這樣航空公司先退一步,後進兩步,贏得談判的勝利。

就如同跳遠一樣,立在原地跳,不可能跳的很遠,而後退一段距離,再加速跑動,到劃線處用力一跳,就能跳出比原地跳遠遠得多的距離。和這一樣道理,以退為進的戰術。往往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2.反其道而行之,出乎對方所料——

反其道而行之是一種說服別人達到辦事兒目的的技巧之一,其特點就是被勸者原以為對方會怎麼說,但實際上卻正好相反,讓聽者自覺去領悟,從而接受你的勸說意見,按照你的意圖辦事兒。

春秋時期一位名叫沮衛的使者,曾使用相反應對的技巧,救了自己的命。有一年,楚國攻打吳國,吳國勢單力弱,吳王派沮衛給楚軍送一份厚禮,順便了解一點軍情。誰知沮衛給楚兵抓住了,把他綁得緊緊的,說要殺了他,拿來釁鼓(殺牲口,用血塗在新鼓上的縫隙)。

麵對死神,沮衛不慌不忙,麵無懼色。楚將驚奇地問他:“你出發前占卜過嗎?”

“占卜過的。”

楚將望著被五花大綁的沮衛問道:“吉凶如何?”

“大吉。”沮衛回答。

楚將高聲大笑:“如今就要殺掉你了,還有什麼大吉啊!”

沮衛回答:“吳王派我來,目的就是要試探你們的態度。如果你們對我以禮相待,那麼,吳國就會放鬆戒備;如果你們殺了我,還拿我的血釁鼓,吳國一定會百倍警惕。這對吳國不正是件天大的好事嗎?”

“然而你自己完蛋啦,這怎麼能說是大吉呢?”楚將追問道。

沮衛回答:“我占卜是問國家前途,並非為我個人。如果殺了我就能保全整個國家,我何樂而不為,要是人死了仍有靈魂,那麼,我肯定要附在你們的鼓上,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顯靈,讓你們的戰鼓發不出響聲,使你們一敗塗地!”

沮衛的話入情入理,鏗鏹有力,說話時毫無懼色。楚將聽了束手無策,思考再三,總感到殺沮衛釁鼓已無好處,隻得長歎一聲說:“算了,放了他吧!”

沮衛舌似利劍,以語言的力量保護了自身。他善於聽取對方的話,及時抓住中心,判明意圖,然後從反麵作鮮明的答複,威懾對方,並以精辟的分析迫使對方放棄了原有觀點。

3.層層釋疑,讓對方放下包袱

人的思想是複雜的,對某一事物不理解,想不通,往往是疑慮重重,這就需要遊說者善於決情定疑,把道理說透。疑慮消除了,自然就達到了說服、勸導的目的。但消除別人的疑慮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需要一點一點的、層層遞進,窮追不舍,把道理講明白、講透徹,這就是層層釋疑的方法。這種方法需要勸說者對事件有全麵的考慮,精辟的分析,隻有這樣才能對被說服者因勢利導,層層推進,改變對方的想法。這種方法較易掌握,在這裏就不舉例說明了。

4.以理服人,讓對方無話可說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是勸導說服別人的最根本的兩條原則。以理服人就是擺事實,講道理,讓人從你講的道理中領悟到其正確性,從而接受你的意見,按照你的意見行事。需要注意的是勸導說理要對準要害。大凡被勸者往往對某一問題想不開,挽上了疙瘩,懷有成見。要說服之,非對準這個要害不可。否則,喋喋不休,磨破嘴皮,也是隔靴搔癢,不能解決問題。再就是勸導說理要具體實在,需要的是實在的論證說理。

下麵是講的是陳毅同誌說服一個私營工商業者的故事。

解放初期的一天,陳毅市長到一家紡織業廠裏,他笑著說:“老板,我冒昧來訪,歡迎不?”

這位老板正為一件事發愁,便發起牢騷來:“陳市長,今天工會又來要我廢除‘抄身製’。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工人下班有抄身婆搜身,還經常丟紗呢,如果取消抄身製度,紗廠不被偷光才怪呢!”

陳毅品了口茶,不緊不慢地說:“要說辦工廠、買機器,我要拜你為師。因我隻當過工人,沒有經營過工廠嘛!要說管理工人,教育工人,你要向我學習哩!我參加了革命,就一直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在這方麵我可以給你當參謀,還帶‘長’呢!你倒是要我這參謀,還是不要?”

經理連聲說:“要,要,請您快說。”

“我在法國當過工人。那個工廠大得很,老板也比你厲害得多。廠子四周築起高牆,拉上電網,還雇了一大幫帶槍的警察,對每個下班的工人,從頭搜到腳,那過細的勁頭,身上硬是連一根釘也藏不住。但結果呢?原料、零件還是大量丟失,為什麼呢?老板把工人隻當成會說話的工具,勞動很重,工資很少,工人實在無法養家糊口,工廠賺了錢對工人毫無好處,他們為什麼不拿呢?現在不同!工人翻身當了主人了,他們懂得生產經營搞得好,新中國才能富強起來,工人才能改善待遇。你們雖是私營企業,但也是新民主主義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一樣可以有利於國、有利於民。所以,以我之見,你應該在紡織業帶頭,用我的辦法試試看,廢除抄身製,關心工人利益,待工人如朋友,如弟兄,有困難多與他們商量著辦。我相信眼前的困難會克服的。”

經理聽了連連點頭:“想想是有些道理。”第二天,他就主動找工會研究,決定廢除抄身製。

陳毅同誌一番話,使資本家奉若神明的“抄身製”取消了,足見勸說有術,言之有力,這正是以理攻心的威力。以理服人最重要的一點是擺事實,出言有據,事實確鑿,對方的觀點就會不攻自破。

以理解人還有許多技巧,比如從論據、論證、論點方麵進行說理,都能達到目的。

5.轉移話題,調動對方的談興

說服別人時往往有說不下去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如死說硬勸,必然會適得其反,走入死胡同,如果此時轉移一下話題,引發他的興趣,並造成濃烈的溝通氣氛,從而為說服對方打下良好的基礎。

當某個話題引不起對方的興趣時,要有針對、有選擇地挑選新的、適應的話題,以激起對方的談興。如同運動員談心理與競技的關係,同外交人員談公共關係學,兩人肯定會一拍即合,談興大發。

換題以後,勸說者還要注意在適當時機及時將話頭引入正題。因為換題隻是為了給談正題打下感情基礎,而非交談的真正目的,所以,當所換之題談興正深,雙方感情溝通到一定程度時,勸說者就要適可而止,將話鋒轉入正題。

6.指東話西,讓對方自己感悟

說服技巧中有一種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聲東擊西。對於固執己見或執迷不悟者,最好的說服辦法是聲東擊西,明說是“東”,其暗示的卻是“西”,讓人從中領悟到你的用意,從而接受你的意見。例如:

齊景公很喜歡打獵,讓人養了很多老鷹和獵犬。有一次,負責養老鷹的燭鄒不小心給逃走了一隻。齊景公大怒,要把燭鄒殺掉。晏子聽說後連忙說:“燭鄒有三條大罪,不能輕饒了他。讓我先數說他的罪狀再殺吧!”景公點頭稱是。

晏子就當著齊景公的麵,指著燭鄒,一邊扳著手指數說道:“燭鄒,你替大王養鳥,卻讓鳥逃了,這是第一條大罪;你使大王為了一隻鳥的緣故而要殺人,這是第二條大罪;殺了你,讓天下諸侯都知道我們大王重鳥輕士,這是你的第三大罪。三條大罪,不殺不行!大王,我說完了,請殺死他吧!”齊景公聽著聽著,聽出了話中的味兒。停了半晌,才慢吞吞地說:“不要殺了,我已聽懂你的話了。”

晏子列舉的三大罪狀,實際上是說給齊景公聽的,說燭鄒犯了三大罪,暗示如果因此而殺死燭鄒會給齊國帶來不好的影響,人人都能聽明白,齊景公自然也不例外。

晏子如果直接求齊景公不殺燭鄒,也許起不到效果。然而,晏子深明說服人的技巧,偏要正話反說。才使齊景公赫免了燭鄒。

7.善於用人,學會分析別人

一個聰明能幹的人,能仔細地對別人加以品評,明了他人的性情、為人等,便獲得了駕馭他的機會和可能。

張君曾做過職業公司的經理,他對於任何人重要特性的觀察都相當細心。他常常在內心裏發問自己:這人的主張是來自於他自己呢?還是請求別人得來的主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