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氨化飼料的製作方法(1 / 1)

秸稈氨化飼料的製作方法

一、堆垛氨化法堆垛氨化法又叫堆貯法、垛貯法。它是將經切碎的秸稈堆成垛、用聚乙烯薄膜密封、注入氨化劑(氨源)進行秸稈氨化處理的一種方法。

1.秸稈打垛秸稈打垛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捆草垛,另一種是散草垛。捆草垛整齊,垛可打得高,節省塑料薄膜,容易機械化管理,不易漏氣,並可按草捆數計算垛的重量,但水不易噴勻。散草垛打不高,必須將塑料薄膜包好,以防漏氣。

捆草垛使用較為普遍,一般按長×寬×高為4.6米×4.6米×2.1米的規格製作,垛頂作成屋脊形以利排掉雨水。頂上壓以舊輪胎,再用繩縱橫捆住,防止風刮。有時為便於插入注氨鋼管,打垛時先放一木杠,通氨時取出木杠,插入鋼管就容易了。

2.堆垛氨化操作步驟在幹燥平整的地上把0.1~0.2毫米厚的無毒聚乙烯塑料薄膜鋪開,再把切碎的小麥秸(玉米秸或稻草)加水,調節水分含量到20%左右,再混勻,在鋪好的塑料膜上打垛,垛高可到2米,垛寬2~3米,其長度可長可短,根據加工草的多少而定。一般說,垛大點節省塑料膜,但易漏氣,不便補貼。氨化玉米秸時,垛不宜大。因難以加水攪拌,經過一兩天還來不及氨化,秸稈就會黴壞發熱。為了通氨,在垛的中間埋1根多孔的硬塑料管或膠管。垛下鋪的和垛上蓋的塑料薄膜在每邊留出05~1.0米,以便把兩麵的塑料膜折疊好,用泥土壓緊、封住、不漏氣。最後將硬塑料管與液氨罐接通,按秸稈重量的30%通入。通氨時一定要按操作規程辦事,保證安全,氨用量可通過稱量浪氨罐求得,或用流量計計算,還有的根據氨在垛內鼓起塑料膜的程度估計。最後取出垛中的塑料管,將孔洞用膠布粘貼,封口。

二、窖(池)氨化法

操作方法:先將秸稈切至2厘米左右。一般的原則是,粗硬的秸稈(如玉米秸)切得短些,較柔軟的秸稈可稍長些。每100千克秸稈(幹物質)用5千克尿素(碳銨)、40~60升水。把尿素(碳銨)溶於水中攪拌,待完全融化後分數次均勻地灑在秸稈上,入窖前後噴灑均可。如果在入窖前將秸稈攤開噴灑則更為均勻。邊裝窖邊踩實,待裝滿踩實後用塑料薄膜覆蓋密封,再用細土等壓好即可。尿素氨化所需要時間大體同液氨氨化或稍長。

用尿素作氨源,要考慮尿素分解為氨的速度。它與環境溫度、秸稈內生脲酶多少有關。溫度越高,尿素分解為氨的速度越快,宜在溫暖的地區或季節采用。一般認為,要是尿素分解快,在氨化過程中最好加些脲酶豐富的東西,如豆餅粉等。

用尿素或碳銨處理秸稈,要準確算出一定重量的秸稈所需用的尿素或碳銨的量。一般說來,不同季節和不同溫度下,同一秸稈量所需用的尿素(碳銨)量不同。

為了防止人畜踐踏草垛,破壞塑料薄膜,可在垛的四周設置圍欄等保護物。

秸稈氨化除用窖或堆垛外,還可用塑料袋或水缸。塑料袋一般不宜過大,待秸稈與尿素水溶液攪拌均勻後,放入袋中壓實、紮口封嚴。為了防止老鼠咬,把袋埋入土中。若把摻和好尿素溶液的秸稈放人缸內壓緊,隻需在頂部蓋上塑料膜,壓緊、封嚴就行,可以節省塑料膜。

三、氨化爐法

秸稈氨化爐是一種密閉的粗飼料氨化設備,它可將秸稈等粗飼料進行快速氨化處理。目前,我國已研製出了3種形式的氨化爐,即金屬箱式氨化爐、土建式氨化爐和拚裝式氨化爐。氨化爐由爐體、加熱裝置、空氣循環係統和秸稈車等組成。爐體要求保溫、密封和耐酸堿腐蝕。加熱裝置可用電加熱,也可用煤作燃料通過水蒸氣加熱。要求秸稈車便於裝卸、運輸和加熱,以帶鐵輪的金屬同車為好。

用氨化爐氨化秸稈的操作方法是將秸稈切細打捆後置於草車中,用相當於幹秸稈重8%~12%的碳銨或5%的尿素溶液均勻撒到秸稈上,將秸稈的含水量調整到45%左右。草車裝滿後,推進爐內,關上爐門後加熱。將爐溫控製在95℃左右加熱14~15小時,再悶爐5~6小時。最後從草車中取出秸稈,自由通風,放掉餘氨即可飼喂家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