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飼料儲藏技術(1 / 3)

談飼料儲藏技術

飼料工業是我國畜牧業快速發展的基礎,是實現糧食轉化的重要途徑。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的不斷應用,飼料的種類越來越多,產量越來越大,對飼料的質量及安全性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保證人們能夠及時、足量地消費到無汙染、無藥害的安全、優質、營養畜禽產品,就要千方百計地提高飼料的質量及安全性。提高飼料質量及安全性的途徑,除了要優化飼料的配方、改進生產工藝外,還要在飼料的合理儲藏上下功夫。因為采用合理的儲藏技術,不僅可以延長儲藏時間、減少數量損失,更重要的是可以使飼料避免黴爛變質及營養功能下降,從而有效的提高飼料的使用價值和飼料企業的經濟效益。

1?飼料的儲藏特性

飼料的種類比較多,但從其組成和加工過程看,主要有糧油加工副產品和配合飼料。這些飼料由於原料組成及物理形狀不同,其儲藏特性也有差異,但通常都具有以下的特性。

1.1?澱粉、蛋白含量高,易吸濕返潮

米糠中澱粉含量為37.5-39%,蛋白質含量為15-17%;餅粕中蛋白質含量為30-50%。這些成分均有親水特性,因此飼料具有較強的吸濕能力。另一方麵,由於糧油副產品的結構疏鬆,空隙度大,也使其吸濕性增強。據實驗,在相同的溫濕度條件下,麩皮的吸濕速度為小麥的兩倍多,而且麩皮的平衡水分也高於其它原糧。例如,在飽和狀態時,麩皮的平衡水分可達38-40%,而禾穀類糧食一般僅為20%。餅粕水分含量雖在5-10%,但在儲藏期間外層易吸濕生黴。

因配合飼料中也含有大量的澱粉和蛋白質,特別是飼料中的動物蛋白質(魚粉、骨粉、肉粉、血粉、蠶蛹粉等)原料,吸濕性都很強。

1.2?帶菌量大,易生黴變質

由於飼料中含有糖類、蛋白質、脂肪等營養成分,並且在加工過程中經粉碎、蒸汽加熱處理,導致營養物質外露,加之水分含量較高,因此飼料中及易滋生微生物,尤其適合黴菌的繁殖。黴菌大量繁殖的結果,不僅會使營養物質嚴重損失和變質,而且會在某些產毒微生物的侵害下,使飼料帶毒,進而危害人、畜健康。

1.3?脂肪含量高,易氧化酸敗

糧油加工副產品中脂肪含量較高,如米糠脂肪含量一般在17-18%,新米糠中甚至高達22%。米糠脂肪中含有相當數量的解脂酶。在解脂酶的作用下,米糠中的脂肪易被分解,使遊離脂肪酸大量增加。據實驗,剛出機的米糠溫度為30℃以上,酸價在10以下,經過5天後,酸價上升到15以上;10天後酸價上升到?25以上;20天後則升至35以上。夏季酸價上升最快,出機數天,即可生至80。同時米糠溫度也隨之上升,並發紅結快。脂肪被分解後,酸價增高,質量變差。

1.4?營養外露,易生蟲害

加工飼料的原料經機械粉碎後,失去了皮層保護,營養物質外露。因此,溫濕度適宜的條件下,很容易滋生多種儲糧害蟲,特別是受到甲蟲、蛾類幼蟲、蟎類等害蟲的蛀食,導致數量損失和質量下降。

2?飼料儲藏技術要點

2.1?控製水分,低溫儲藏

飼料在儲藏過程中的高溫、高濕環境,是引起飼料發熱黴變的主要原因。因為高溫、高濕不僅可以激發脂肪酶、澱粉酶、蛋白酶等水解酶的活性,加快飼料中營養成分的分解速度,同時還能促進微生物、儲糧害蟲等有害生物的繁殖和生長,發出大量的濕熱,導致飼料發熱黴變。實驗證明;15℃以下,害蟲呈不活動狀態,高溫性和中溫性微生物的生長受抑製;低於8℃,害蟲呈麻痹狀態,很少有微生物生長。飼料的含水量降至13%以下時,即使在較高的溫度下儲藏也鮮有蟲黴滋生。因此,在常溫倉房內儲存飼料,一般要求相對濕度在70%以下,飼料的水分含量不應超過12.5%;如果把環境溫度控製在15℃以下,相對濕度在80%以下,長期儲藏也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