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延安高等院校的體育活動。抗日戰爭爆發後,大批進步青年從全國各地湧入延安,為了培養革命幹部,先後建立了中央黨校、軍政大學、延安大學、魯迅藝術學院、民族學院等。這些院校都重視體育運動。特別是中央黨校,體育開展很普遍,每兩個支部就有一個排球場,三四個支部就有個藍球場。還有足球、跳高、跳遠、雙杠、舉石鎖、太極拳、滑冰、遊泳等運動,並且常和其他校院舉行友誼賽。
4.延安大學體育係。1941年春,延安青年幹部學校體育訓練班合並到延安大學,成為延安大學體育係,學員隻有三十幾個,是從各單位運動基礎好的青年幹部中抽出來的,教師兼工作人員除一人為專職外,其它教師都是由外單位聘請的義務教員。開了籃球、排球、田徑、體操、遊泳、舞蹈、滑冰、體育理論、衛生學、解剖學課程。器材簡陋,是自己製造的。這些學員1942年畢業後,大多分配到部隊和邊遠學校擔任體育指導和教學工作。
人民軍隊的體育運動。1.八路軍總部新四軍與其他部隊開展的體育運動。1940年前後,八路軍總部和直屬部隊駐在山西武鄉縣。雖然戰火紛飛,但是八路軍健兒在太行山區的小村裏,不論清晨和傍晚,在老鄉的打穀場上或在自己修建的場地上打球,跳高、跳遠、投彈、刺殺練習。沒有器材,井繩掛在樹上練爬繩,木繩刨光放在兩棵樹中間就是單杠。雖然十分艱苦,但開展得生機勃勃,具有無限的活力。
戰鬥在南方的新四軍於1939年5月30日在安徽涇縣雲嶺山下中村,舉行規模盛大的體育運動會。比賽項目有:著裝賽跑、障礙賽跑、手榴彈、刺槍、賽跑、跳高、跳遠、球類、團體操、拳術、競走。
2.八路軍一二○“戰鬥”籃球隊。1937年秋天,一二○師進駐晉西北,開辟了晉綏抗日根據地。1938年,由司令部、政治部和師直屬隊的幹部、戰士組成一個業餘籃球隊,即一二○師“戰鬥”籃球隊。戰鬥籃球隊,不僅自身鍛煉,也帶動了全師體育運動的開展。1940年,全師配合專職體育幹部,建立了各級體育組織。體育運動在全師開展以後,不但打籃球,還開展排球、遊泳、騎馬、刺殺、投彈、爬山、田徑等體育活動。1940年10月,“戰鬥”籃球隊去延安進行比賽,獲得全勝。朱德同誌贈送錦旗一麵上寫“球場健兒、沙場勇士”。
解放區人民群眾體育運動的開展。1.延安機關幹部群眾體育運動的開展。黨和人民關心人民的健康,1943年10月在陝甘寧邊區文教大會上通過“進一步開展工廠、機關、學校體育運動的決議”。在延安許多機關,除平時積極參加鍛煉外,也經常舉辦各種形式的運動會,如延安1942年自然科學院舉行一次院運動會,全院280餘人有180人參加了田徑和遊泳比賽。成千上萬的人參加體育運動,形成了一個廣大群眾鍛煉身體的熱潮。
2.解放區民間體育活動。我國的民間體育活動有著悠久的曆史,隨地區不同,有各自的內容,象陝北的賽馬會,晉綏的撓羊(摔跤),就是在解放區開展的。解放區的民間體育活動不僅鍛煉了身體,活躍生活,象晉綏的摔跤還起到了防身和對敵鬥爭的作用。
3.擴大的“九·一”運動會。1942年9月1日~6月,在延安召開了“國際青年節擴大運動會”,這次運動會是抗日時期最大的一次運動會,其目的是為了“支持反法西斯殘酷的戰爭與繁重的革命工作”,“廣泛開展國民體育運動”,使每一個國民有強壯的體魄,能擔負起繁重的抗戰救國工作,建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國。黨政軍負責同誌參加了大會的組織工作。參加的有工人、八路軍指戰員、學生、機關幹部,還有蒙古、回、藏、朝鮮族等兄弟民族。還有來自日本的反法西斯戰士等。比賽的項目有田徑、球類、遊泳、射擊、武術、武裝爬山、武裝爬障礙、舉重、雙杠、單杠、舞蹈等。大會分男子組、女子組、少年組,普遍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這次大會顯示了反法西斯鬥爭的信心和力量,推動了體育的發展。
革命根據地的體育,因時、因人製宜,因陋就簡,自覺鍛煉,體現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體育運動所表現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這一光榮傳統,至今仍激勵著人民、鼓舞著人民為祖國的四化建設而奮鬥的。
116 學生應知體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