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1 / 2)

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

成立時間:1959年

協會所在地:北京

下設教練和裁判等專項委員會

“公路賽”,在公路上進行。有男子196.8公裏公路個人賽,100公裏團體計時賽,女子82公裏個人賽。公路個人賽一般是在地形變化多的環形公路上進行,參加運動員在起點同時出發,最後按到達終點的先後順序排列名次。公路團體賽則在路麵較為平坦的公路上進行,每隊由4名運動員組成,必須穿統一顏色的運動服裝。出發前在起點線後排成一列橫隊,出發後有1人為領騎者,其餘3名運動員緊貼其後,隊與隊出發間隔時間為2~3分鍾。每隊必須有3名運動員到達終點,並以第3名運動員到達終點的成績為該隊的成績,以此排出名次,比賽時因速度快、風阻大,每隊在行時中一般排成一條直線,這樣領騎的選手最吃力、體力消耗大,所以比賽時領騎要不斷變化,騎一段距離就要換人,以使體力得到一定恢複。每隊的4個人,非常忌諱途中有人掉隊,因為有人掉隊,輪換領騎的節奏就快了,在後麵尾隨恢複的時間就少了,會影響比賽成績。到最後階段,每隊將由成績好、體力比較充沛的3人去衝刺,以提高成績。自行車公路賽沿途的環境風景都十分秀麗,這多少帶給這項異常艱苦的賽事一些溫馨和愜意。

比賽時,如遇兩隊成績相同,則以兩隊第1名到達終點的成績判斷名次。由於各屆比賽條件存在差異,因此公路自行車賽隻有名次,不設奧運會紀錄。自行車公路賽距離長、運動量大、參加比賽人數多、競爭較激烈,是奧運會自行車賽中的主要項目。

山地車是專門為越野(丘陵,小徑,原野及砂土碎石道等)行走而設計的自行車,一九七七年誕生於美國西岸的舊金山。當時,一群熱衷於騎沙灘自行車在山坡上玩樂的年輕人,突發奇想:"要是能騎著自行車從山上飛馳而下,一定非常有趣了。"於是便開始越野自行車的設計製造.正式命名為山地車則是在兩年後的事。從此,"速降競技"作為體育比賽中的一個新項目嶄露頭腳.運動員騎山地車沿規定的下坡線路高速滑降,速度快者為勝,吸引了眾多的愛好者。

自行車雖然始於歐洲,但美國人發明的山地車卻一掃傳統的自行車概念,將一股新風吹遍全球。

攀爬自行車(TRIALS)是自行車運動項目之一。它起源於美國,是摩托車攀爬及非道路自行車運動的一種延伸。這個項目要求選手在一段比賽中腳不沾地的騎行過一個障礙物。這個障礙物一般是岩石或一截樹木,當然也可以是箱子、汽車甚至桌子等等。在比賽中車手腳觸地一次便被罰掉一分,在一段比賽結束後,罰分最少的運動員就獲得了這段比賽的勝利。

攀爬自行車(TRIALS)TRIALS的自行車分為兩組。一種是車輪為26英寸的大攀爬車,它的前齒盤有護盤,而且齒盤較小,刹車是油壓的穩定性很強,但這種車隻用於成年組的比賽。另一種是車輪為20英寸的小車,它的輪胎表麵紋路很深,抓地性很好,這種車不但可以作為成年組比賽用車也可以在青少年比賽中使用。

小輪車(BMX)運動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加利福尼亞,在很短的時間裏它便以其獨特的魅力征服了全美國。那些對越野摩托車可望而不可及的青少年而言,這項運動可以使他們體會到在自建的越野跑道上駕車飛馳的美妙感覺。雖然使用的是自行車,但不妨礙他們充分體會那瞬間的撞擊所帶來的刺激與興奮。對於青少年來說,BMX的花銷相對低廉而且也不用去離家太遠的練習場。

70年代初,美國建立了最早的BMX組織,這也被認為是BMX成為正式運動項目的標誌。在其後的十年間,小輪車運動又傳入了其他一些國家。1981年4月國際BMX聯盟正式成立,1982年舉行了第一屆世界BMX錦標賽。到這時BMX這一獨特的運動項目便在全球範圍內迅速發展起來。由於這項運動與自行車運動有較多的相似,1993年BMX正式成為自行車運動大家庭的一員。

繼美國之後在歐洲,澳洲的一些國家BMX也有蓬勃的發展。但美國仍是這個項目的超級強國。小輪車在最近幾年傳入我國,在幾個大城市也擁有了一定數量的愛好者。

小輪車發展至今,已經脫離了單一在練車場中進行比賽,而發衍生了更多的項目。具體分為五種:第一種是最原始的泥地競速比賽。第二種(DIRTJUMP泥地跳躍比賽),利用泥土做成的坡度進行跳躍花式比賽。第三種稱為(STREET 街道)利用模仿街道障礙的道具場地進行比賽。第四種(HALFPIPE 半管道),在半管道場地 裏進行跳躍花式比賽。第五種(FATLAND,平地花式),在指定的平地裏利用BMX車做各種平衡滑行的動作進行比賽。平地花式是最基礎的,也是最重要的,它的動作有上百種,其中最基本的是車上靜平衡,如後輪點地跳,前輪點地跳,擦輪,定車,飄,過橋等。初學者在提高靜平衡能力後才能練習更高難度的動平衡,即在自行車運動中做動作。BMX的車身一般采用合金製成,可以承受從幾米高的地方摔下的衝力。設計上也有許多的特殊之處,如不受車閘線的限製,可以做360度轉動的車把,前後輪都有可供腳踩的"火箭筒"等。一輛車隻要環一些小的零件就可以做出不同的玩法,可以滿足不同性格的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