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判微軟引起的話題(3 / 3)

微軟公司的軟件“地方化”政策很有迷惑力,使一些當地人聽了,覺得微軟公司很尊重當地的文化條件和風俗習慣。實際上,這種“地方化”的戰略目的很清楚:使東道國的軟件發展局限在當地的短期需要和地方需要,忽視長期的和軟件工業全球化趨勢的需要,從而,微軟公司隻要把它現有產品的人機對話改成當地文字,就能長驅直入地占領東道國市場,並且能很快地控製東道國的發展走向。微軟公司自己從來不搞“地方化”,而是拚命追逐世界潮流和搞全球化。微軟公司的自己“全球化”和別人“地方化”的戰略在中國相當成功。在短期內,中國的確從微軟公司那裏得到了一些商業好處,甚至從微軟公司的“地方化”政策中獲得了一些民族自豪感的安慰。從長期看,中國軟件事業基本局限在漢字範圍,軟件技術和工業發展的主動權基本上已經落在微軟公司的手裏。微軟公司一動,不管動的對不對,幾乎所有的國產軟件公司都要跟著動,否則就要沒有飯吃了。軟件市場日益全球化,各種係統互相兼容和各種語言文字混合使用,正在成為主流。然而,中國的軟件市場卻正在形成微軟公司的附庸。屈指算算,中國的軟件事業已經搞了許多年,資金和人力的投入比印度的多得多,然而,在微軟係統下,有哪個“地方化”的國產軟件能在國際市場跟印度的“全球化”軟件技術相比?

如果中國不能建立公平競爭的環境,不能盡快地從微軟公司的“地方化”的桎梏中擺脫出來,那麼,國產軟件能否生存都是個問題,還要想在幾年內趕上印度的軟件工業?那恐怕隻是一個良好的願望而已。

(5)微軟現象之五:微軟公司=美國軟件工業?

美國新聞媒介和大眾輿論曾經討論過一個問題:對微軟公司有利的,是否就是對美國有利?答案是否定的:微軟公司的利益和做法不能代表美國的利益和做法。許多美國軟件廠商的產品和技術比微軟公司的質量好得多,想法和做法也更符合公司和東道國雙方的利益結合。他們認為,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全球化不但對中國有利,而且對公司本身也有利;地方化可能帶來短期效益,時間長了,對誰都不利。然而,微軟公司的“地方化”戰略在中國很成功,它的產品在中國被誤認為“工業標準”。結果,在中國軟件市場,平等的和公平的競爭基本不存在。在這種條件下,許多美國廠商自然不願意、也不可能在微軟公司的“標準”下介入中國軟件市場。

中國軟件市場基本處在微軟係統的統治之下,而美國和其他國家的許多客戶使用的不是微軟係統,他們自然不會到中國訂貨。沒有國際市場需求或者需求量很小,中國的軟件產業怎麼可能在國際市場生存和發展呢?

這些廠商和客戶知道微軟公司在中國做什麼,也在觀察中國政府怎麼對待微軟現象和怎麼樹立軟件市場規範。如果中國能建立起公正的和懲罰嚴明的軟件工業製度,取消微軟公司在中國的特權,勒令該公司對中國的造成的損失作出必要賠償,那麼,這些實際行動將有力地證明中國市場是公平的、是保護平等競爭和支持軟件產品全球化的。在這種條件下,才會有更多的軟件科學技術廠商投入中國市場,才會有更多的各國客戶到中國軟件廠商那裏訂貨,中國才會有更多的機會選擇新技術和新產品,也才能有更廣闊的國內外市場來發展和提高自己的軟件工業水平。

6.留神蓋茨的知識霸權

對微軟起訴亞都一事,《中國青年報》的又一篇文章提醒人們要留神蓋茨的知識霸權:

今年不是奧運年,可比爾-蓋茨前幾天又得了一回世界冠軍——世界最有錢的人,個人擁有資產900億美元。這個最有錢的人不知怎麼的忽然跟中國一家以造加濕器起家的亞都公司較上勁了。蓋茨的微軟公司起訴亞都使用了盜版的微軟軟件。尤其讓人覺得非同小可的是,蓋茨的訴狀還附有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和華盛頓州務卿的簽字。亞都不是從事電腦和軟件開發的企業,公司電腦裏的盜版軟件是個別員工自己裝在電腦裏的。

照理說亞都相當於買了假茅台假五糧液,喝了,自己是受害者,不知怎麼也成了被告了。原告說:你為什麼要喝假酒?被告說:我怎麼知道這是假酒?我還差點兒喝瞎了眼呢?原告說:不管怎麼著,你也喝了,喝了我就告你喝假酒罪。你得賠真酒的製造商220萬人民幣。記得前年的春節不少中國人沒過踏實年,因為山西出了假酒大案,毒死了好些人。照微軟訴狀的道理,那些被假酒毒死的人應該被追認有罪——喝假酒罪,然後判他們的家人賠償。我實在不懂了。我就知道咱們國治賣白麵兒的毒犯極其的嚴厲,抽白麵兒的頂多強製戒毒。我就知道咱們國對造假的課以重刑,對被假農藥假種子假化肥坑苦了的農民們還得好生撫慰。我就知道咱們治非法音像製品、非法軟件的製造者是嚴刑峻法,舉報一條生產線,可以得獎金30萬,電視裏常常有壓路機碾盜版音像製品的鏡頭;可沒聽說過誰買了一本非法出版物正讀得磕磕絆絆盡是錯別字的時候,讓法院給拘走了。好在中國是法製國家,微軟和亞都的官司由法院裁決。

蓋茨是世界首富,幹嘛為20多萬美元跟亞都過不去?我一直特佩服做軟件的人,認為他們都是人之精英,簡稱人精。蓋茨是做軟件的人裏邊的精英,是人精裏邊的精。不過蓋人精有時候說話缺心眼,或者叫直率。他1998年坦言:“要用10年時間用盜版讓中國人上癮。”上癮是為什麼?蓋人精1998年7月20日在《Fortune》雜誌上說:微軟實際上是鼓勵盜版,以盜版占領市場。有專家認為,盜版相當於零關稅的傾銷。時機一到,微軟一定會讓使用者付出更大代價。微軟起訴中國的亞都公司,就是蓋人精認為時機已到,用不了等十年了。此舉是蓋先生敲山震虎。他花了一億美元取證,就是準備秋後算賬的。照蓋先生的賬計算,中國人理論上得賠他2000億人民幣。軟件的“和平演變”就這麼實現了。

其實蓋先生在他們國也正在吃官司。司法部告一家公司,看來美國政府反壟斷的決心夠大的。可是美國政府不反對微軟在美國之外的地方壟斷,奧國務卿還親自簽名支持。這算不算又是一種雙重標準呢?

文章最後提醒中國人,對微軟的知識霸權,著實需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