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海商生涯(一)(2 / 3)

這一天,一直住在離城五裏處河泊所的黑人馬加羅也來到了海邊,尹峰帶著他和曾景山等幾人作為貨主,登上了托馬爾號商船,在一月底離開了崖州,前往當時的中西貿易中心澳門。

葡萄牙船艙室一般較矮小,衛生條件在當時世界航海界出了名的差,船艙生活條件較好的是荷蘭船或英國船,尹峰暫時還沒機會坐。他幾乎是踩著汙水走進分配給自己的船艙,曾景山也捏著鼻子進來了,黑人馬加羅則顯得非常適應。尹峰歎了口氣:自己的海商生涯,就在這臭氣熏天的葡萄牙船上開始了。

看著兩艘番船消失在地平線上,送行的曾棋對曾嶽說:“尹峰,此子非久為人下人者啊!”

曾嶽不易覺察地皺了下眉頭,謹慎地尋找適當的詞句說:“二叔,我以為無需為此憂慮。”

曾棋看著他,曾嶽繼續道:“尹峰前去二蛟爺處贖人,其實並不知道我們家與二蛟的關係。他不知海盜底細,但仍然冒險前往贖人,甘為我冒生命之險,可見此人重情重義。假使他獨立門戶,定著不會對我曾家不利,我信他。”

曾棋點點頭:“但願如此啊。”他心裏在想:有什麼辦法留住此人的心呢?

海風緩緩吹拂南海,托馬爾號和果阿號在5天後來到了澳門外海。尹峰站在船頭,眺望“蠔鏡澳”的港口全貌;這天天氣很好,全城最高處東望洋山頂的修道院很顯目,後世的山頂東望洋炮台此時還未建造;半島中部是連片的歐洲式建築,新古典主義式建築夾雜著哥特風格的教堂;這個時期,靠近內港有大片中式嶺南風格民居,最好的船隻停泊處就是沙梨頭至娘媽閣這段海灣,被稱為內港。

托馬爾號和果阿號一前一後進入港口。此時港口已停泊了近百艘各國船隻:有中國的商船、漁船,葡萄牙人的卡拉克型大商船,東南亞的仿中國式帆船。港口和城裏到處是中國人、葡萄牙人、歐洲各地的商人冒險家,各種黑奴、東南亞各國的商人,還有大量日本人,熙熙攘攘,完全是座典型的國際化商業城市。

當時的澳門常駐人口中,除中國人近6000餘外,按明朝政府統計葡萄牙男戶主400人,黑人奴隸有2,400人。眼下這三、四萬人口中大部分都是來此做生意討生活、做苦力養家糊口的各國流動人口。

交易很順利,曾家的鐵鍋以一鍋半兩銀子價格全部賣出,十足賺了一倍的錢,其餘貨物也在貝爾納多家族的商業關係網中順利銷出,而尹峰私人攜帶的小珍珠賣出了500兩銀子高價。

這一輪生意下來,包括小珍珠生意和曾家生意的牙擁,尹峰已經擁有1000兩銀子身價了。

按當時明朝政府規定,居住澳門的葡萄牙人並不可以進廣州貿易,隻有從印度來的葡船才可以進廣州;因此,在完成交易後,貝爾納多上了果阿號商船去廣州交易,他們家族從歐洲和印度帶來不少貨物,包括煙草:是作為藥材進口到中國的。尹峰則成為貝爾納多家族的通事和臨時代理人,一齊前往廣州。

曾景山則忙著把賺到的銀子運回曾家的大本營泉州府,並且加緊聯係北上閩浙等地收購生絲等貨物的事情。

離開澳門前,尹峰帶著黑人馬加羅一連走訪了好幾處教堂,詢問傳教士巴拉達斯的下落,結果很令人失望,好像無人知道。最後他們經人指點來到聖保羅學院,進入到宏偉的聖保羅大教堂內,才從幾個耶穌會傳教士口中打聽到:傳教士巴拉達斯跟隨利瑪竇神父,去到南京傳教去了。

尹峰聽到的瑪提歐·利奇(利瑪竇的原名)的名字後,身子一震,差點沒叫出聲。沒想到尋找馬加羅主人的兄弟,還能和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利瑪竇扯上關係。不過,今年利瑪竇就將北上京師了,可能不會有機會交往一下了。

尹峰離開聖保羅大教堂時,回頭看著這座巴洛克風格的宏偉教堂,惋惜不已:明年,就是1601年,這宏偉的大教堂將毀於火災,連同整個學院在內燒得精光。雖然後來重建了,但在尹峰那個時代已經無法再現當年的宏偉與輝煌了。

去廣州的商業旅行十分不順利。果阿號想去廣州交易,就得在澳門向中國官方納稅,由海防同知、市舶提舉及香山知縣三方共同丈量船隻的長寬,然後根據船隻的吃水深度來計算船內載貨的重量和數量,確定其應納稅銀的數量。本來完全可以靠賄賂官員剩下很多稅金的,但這次的抽稅過程,官府做的特別認真,一絲不苟,而且收了尹峰紅包後告訴他:稅監李鳳到廣州後,把每歲征收方物及稅課的數額增加到二十萬兩,原先僅為六萬兩的;因此分攤到廣東市舶司得稅銀也增加到每年4萬兩了。所以,對來廣州交易的番船抽稅工作是不能放鬆的。市舶司的官員一邊說一邊把尹峰送上的貝爾納多的紅包收入懷中,一邊指揮丈量的胥吏認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