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卡拉克船用作貨船,它比以往的柯克船要大得多。15世紀開始,地中海有過一個大噸位船舶的興盛期。當時,海上的航船穿越整個地中海,然後再到達倫敦和布魯日。最遠的航行一般從熱那亞為起點,這就使熱那亞大噸位船舶在競賽中居於領先地位。尤其因為熱那亞幾乎專搞重貨運輸,特別是小亞細亞的福西亞明礬和黎凡特地區諸島的葡萄酒等貨物需直接通過海路運到布魯日和英
國,載重在1 000噸以上的熱那亞大噸位帆船,長期以來是解決這一難題的有效工具。16世紀的熱那亞、威尼斯乃至法國都已能建造載重約2 000噸的大型卡拉克船,這一大船噸位一直延續到18世紀,幾乎沒有任何突破。[10]到了16世紀,這類船同時被用作戰船,並加高首樓,便於向敵船投擲冷兵器。1490年,英國亨利五世建造了兩艘大卡拉克戰船,一艘名“攝政者”號(Regent),有225門小炮。另一類快船又稱卡拉維爾船(Caravel)。這類船起源於13世紀中葉的伊比利亞漁船,它也就是後來在伊比利亞和北非海岸由摩斯林使用的三角帆船卡拉伏型(Caravo)。
14世紀,它卻又隱而不見,到了15世紀初,又開始出現,葡萄牙亨利王子選其為航海探險的主要船型。該船由單桅發展到2桅和3桅,有一個小的低矮尾樓,無首樓,掛三角帆,長寬比5: 1~4: 1,船長而窄,航速快。其總長一般達15米-18米。這類三角帆船適於逆風航行,在非洲西海岸回航遇到北風時能頂風前進。該船也來源於平接建造(Carvel-built)這個詞,這也就是它與北方搭接船最根本的區別。1450年,卡拉維爾船也出現在北方海道中,當時正值英國用搭接法造船的末期。不久,北方也用平接法造船。可見,伊比利亞是溝通地中海和北方造船技術傳統的橋梁。這類船一度由於它的航速快而成為一類用作巡邏和防護用的驅逐快艦。15世紀中期和後期,由於歐洲經濟衰退,裝載量不足,很少用大船,於是使該類船型竟成了貨船的一種普遍式樣。到了16世紀,由於該船型裝載量終究有限而為大船所替代,但它在大西洋航海探險中的重要作用是功不可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