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7:中西方航海為何有不同結果(2 / 2)

“因此,鄭和下西洋就成為中國古代航海史上空前絕後的壯舉,也成為古代中國交通史上的最後輝煌”[2]。這樣一來,在短短的幾十年間,中國的航海事業就由鼎盛急劇走向衰落,剛剛向世界敞開的大門又重新關閉起來,鄭和下西洋的壯舉所產生的正麵影響也逐漸變得越來越小,它“沒有也不可能引發出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那樣把歐洲導向資本主義的類似的結構性社會變遷”[3]。更令人遺憾的是,鄭和下西洋的壯舉非但沒有成為激勵中國人繼續從事更大規模的航海事業的動因,卻成了實行閉關鎖國的充分理由——航海的花費太大,勞民傷財,完全沒有必要。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由哥倫布完成的橫跨大西洋,並發現新大陸的遠航不僅直接刺激了達伽馬、麥哲倫的航海活動,從而完成了人類曆史上的第一次環球航行,無可辯駁地證明了大地的確是一個球,而且從此以後,西方就開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航海時代,並由此逐漸強行地把世界各地各國聯係在了一起。

l8世紀末英國人侵入澳大利亞,1840年英國人用炮艦打開禁閉的中國大門,就是這樣的例子。

不難理解,西方人在全球範圍內的航海活動,不僅大大地促進了世界各地的貿易,使世界各地的聯係越·136·來越緊密,而且更重要的是,西方人把他們發現的“新世界”(先是整個美洲,後是整個澳洲及新西蘭)強行地宣稱和“改造”為他們自己的家園,從而大大地拓展了西方世界的地理和勢力範圍。這樣一來,在今天的世界地圖上,大約ll億西方人不僅幾乎占據了整個歐洲、整個北美、整個澳洲及新西蘭,而且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中的絕大多數大大小小的島嶼也全都歸西方人所有。

此外,西方大規模的航海活動明顯地促進了造船工業的發展和大地測量學的研究,並且也為海洋地理科學、地質學、生物學積累了豐富的感性材料。事實上,哥倫布的《航海El誌》內容非常豐富,被人稱為“地理大發現時代最感人肺腑的文件之一”,為後人研究西印度群島、大西洋及中南美洲的海洋地理及航海科技史提供了寶貴的原始資料[4]。哥倫布還第一次詳細記述了馬尾藻海,後來人們正是在這一基礎上開始對馬尾藻海進行科學考察和研究的。博物學家達爾文如果沒有乘“貝格爾號”軍艦進行長達5年時間的生物物種考察,是不可能寫出巨著《物種起源》的。總而言之,以哥倫布進行跨大西洋的航行為起點,西方人開始把航海作為一項重大的事業來完成,並且一直未間斷過。正是這種持續的航海活動,一方麵導致了“地理大發現”,促進了世界各地的聯係、融合和交流,從而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政治經濟格局,另一方麵也大大地促進了測量學、海洋學、地質學、生物學的研究和發展。

------------------------------------------------------

[1]保羅·肯尼迪.大國的興衰[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89.

[2]林友華.中國古代國際地位的曆史轉折——鄭和下西洋意義新探[J].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001,(1):104.

[3]李慶新.再議鄭和下西洋:以兩次從廣東啟航為中心[J].廣東社會科學,2003,(3):l12.

[4]字田道隆.海洋科技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