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商務魅力的日漸顯露,虛擬企業、虛擬銀行、網絡營銷、網絡購物、網絡支付、網絡廣告等一大批前所未聞的新詞彙正在為人們所熟悉和認同,這些詞彙同時也從另一個側麵反映了電子商務正在對社會和經濟產生的影響。以Internet為基礎的網絡商務對現代經濟活動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麵:

(1)網絡商務將改變商務活動的方式。傳統的商務活動最典型的情景就是“推銷員滿天飛”、“說破了嘴、跑斷了腿”;消費者在商場中筋疲力盡地尋找自己所需要的商品。現在,通過互聯網隻要動動手就可以了。人們不僅可以進入網絡商場瀏覽,采購各類產品,而且還能得到在線服務;商家們可以在網絡與客戶聯係,利用網絡進行貨款結算服務;政府可以方便地進行電子招標、政府采購等。

(2)網絡商務縮短了生產廠商與最終用戶之間供應鏈上的距離,同時改變了傳統市場的結構,減少了交易成本。網絡經濟如一個調諧器,使小公司與大公司在較為公平的基礎上開展競爭。

(3)以Internet為基礎的電子商務正在改變公司和部門的內部結構。Internet通過降低通信成本來影響公司的縱向組織結構。公司為了提高效率,必須適應這種變化而采取新的結構重組。例如,在金融服務領域,Internet允許用戶免費準入而獲得金融市場信息,迫使金融服務商不得不設置新的機構來適應這種競爭環境的變化。

(4)網絡商務改變了以往的市場準入條件,使中小廠商從原先主要被大廠商占有或幾乎壟斷的市場中獲得更多的利潤。Internet能夠影響到市場的集中程度,便於新的競爭者進入競爭性市場,這對於中小廠商來說尤其有利。

(5)網絡商務交易成本的下降既刺激網絡電子商務的需求,也刺激了消費者對網絡的需求。這一點對積極推動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政府,以及開展網絡接入服務的網絡服務商(ISP)來說是有利的。

(6)低廉的交易成本和方便的市場準入環境,以及各國政府傾向於對Internet免征稅收的做法,形成了對電子商務活動的事實上的鼓勵。電子商務活動將導致國內和國際市場競爭的新形式,同時使信息服務和其他服務活動進一步多元化。消費者在電子商品競爭中將比傳統消費方式享受到更多品種的商品和更高質量的服務。

(7)網絡商務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方式。網絡購物的最大特征是消費者的主導性,購物意願掌握在消費者手中;同時消費者還能以一種輕鬆自由的自我服務的方式來完成交易,消費者主權可以在網絡購物中充分體現出來。

(8)網絡商務將改變企業的生產方式。由於電子商務是一種快捷、方便的購物手段,消費者的個性化、特殊化需要可以完全通過網絡展示在生產廠商麵前,為了取悅顧客,突出產品的設計風格,製造業中的許多企業紛紛發展和普及電子商務。如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在1998年的3月份將分布在全世界的12萬個電腦工作站與公司的內部網連接起來,並將全世界的1.5萬個經銷商納入內部網。福特公司的最終目的是實現能夠按照用戶的不同要求,做到按需供應汽車。

(9)網絡商務將對傳統行業帶來一場革命。在商務活動的全過程中,通過人與電子通訊方式的結合,極大地提高商務活動的效率,減少不必要的中間環節,傳統的製造業借此進入小批量、多品種的時代,“零庫存”成為可能;傳統的零售業和批發業開創了“無店鋪”、“網絡營銷”的新模式;各種線上服務為傳統服務業提供了全新的服務方式。

總而言之,作為一種商務活動過程,網絡商務將帶來一場革命。

最近幾年來,通過網站成功推銷產品的企業已日益普遍。最早成功的案例應推美國加州PASADENA市的HotHotHot的辣味佐料店,該店經營十餘種辣味佐料,過去行銷的管道有二,其一是來自左鄰右舍的顧客;其二是通過商品目錄訂購,該店並不主動散發商品目錄,隻在顧客索取時才提供。該公司於1993年9月在Internet上增設網站,1994年起從網站來的顧客訂單絡繹不絕,營業額達總額22%。該店分析,經商品目錄的銷售成本約占銷售值22%,而經Internet的銷售成本,隻占銷售值5%。銷售成本降低還隻是網站的表麵效果,更重要的是,網站使HotHotHot顧客遍及全球。

■參與競爭,掌握網絡商務經營模式

網絡商務經營模式是指通過什麼樣的方式獲得收入來源和資金來源。從目前實際情況看,有兩種模式被廣泛運用,一是通過提供商品和服務獲取收入,二是通過資本運營的方式贏得投資。具體而言,通過提供商品和服務獲取收入有以下幾種方式:

(1)廣告和讚助

廣告和讚助是網絡服務商收入的主要來源。互聯網根本上說是一種媒體,獲得廣告收入應當是最大的收入來源。許多網絡信息服務商免費向消費者或用戶提供信息在線服務,而營業活動全部依靠廣告收入支持。這是目前最成功的電子商務模式,例如像Yahoo!、Lycos等在線搜索服務網站就是依靠廣告收入來維持經營活動的。據統計,1995年網絡廣告總收入為4292萬美元。預計到2222年底,互聯網的廣告收入可達332億美元。

由於我國的網民數量較少,受眾群體太小,再加上網絡廣告的費用標準、評價手段等無規範可循,企業網絡廣告投放處於無序狀態,大多數企業還不習慣在網絡做廣告。

(2)網絡商品交易

網上商品交易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自行建立網絡專賣店,出售商品和服務收取費用;二是提供平台,供他人使用,然後再從中收取“場地費”,或者從中提取傭金。許多著名的網絡信息服務商,如首都在線、新浪網、8848都是采取這種模式,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付費瀏覽模式

企業通過網頁安排向消費者計次收費瀏覽網絡信息和信息下載,消費者根據自己的需要,在網址上有選擇地購買想要的信息。有償信息服務的核心在於提供的服務一定是高品質的服務。但是在我國,由於網絡信息服務提供的信息價值不高,網民的信息意識不夠強,不願意為信息付費,這種方式收費往往難以實現。

(4)網絡訂閱模式

這是指企業通過網頁安排向消費者提供網絡直接訂閱、直接信息瀏覽的電子商務模式。網絡訂閱模式主要被用來銷售報刊雜誌、有線電視節目、音樂節目等。例如,美國在線(AOL)和微軟網絡等在線服務商都使用這種形式,讓訂閱者每月支付固定的訂閱費,享受各種信息服務。但是在我國由於信用製度還不夠完善,絕大多數人都沒有信用卡或其它網絡支付手段,這種收費模式尚處於培育階段。

(5)提供接入服務和出租網絡空間收費

這是目前ISP公司主要的收入來源。

(6)代理製作、維護企業或個人網站

通過建立網絡企業資訊平台,幫助沒有能力建立獨立服務器的企業在平台上發布主頁,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術製作網頁來收取費用。

多數網絡企業並不僅僅采取單一的收入模式,而往往采用綜合模式。如GolfWeb是一家有3522頁有關高爾夫球信息的網站。這家網站采用的就是綜合模式,其中42%的收入來源於訂閱費和服務費,35%的收入來自於廣告,還有25%的收入是該網址專業零售點的銷售收入。既賣服務,又賣廣告,還賣產品,一舉三得。

以上幾個方麵都是網絡服務商通過提供商品和服務獲得營業收入,增加資金來源,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資本運營的方式獲得資金來源,主要有引入風險投資、公司上市和企業並購等方式。

(1)風險投資

22世紀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就是由計算機帶來的信息技術的革命,而一提到信息技術產業,人們就自然地聯想到一連串超級明星的名字:微軟、英特爾、網景、太陽微係統、矽穀圖形、雅虎、蘋果、海灣網絡等等。縱觀這些舉世聞名的信息技術產業的龍頭,盡管它們的核心技術及產品可能完全不同,而且各自的背景及成長史也迥然相異,但是在它們成功的故事中都有一段相同之處:即它們都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成數億萬美元的大型企業;在這些明星企業的起步或早期發展階段,都有風險投資家的參與和風險資本的注入。

互聯網是一個新興的高科技產業,具有很大的風險性,互聯網大部分網站都是免費的,網絡服務商也長期處於虧損狀態,但之所以熬得下去是因為有了這些風險投資家們在背後撐腰。風險投資家可以為網絡公司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確保網站吸引到足夠數量的消費者,然後通過上市出售股票,收回成本,獲取豐厚的回報。國內許多ICP(如搜狐、新浪等)也都是利用海外的風險投資發展起來的。

目前美國資本市場大約有3億美元的風險基金在流動,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即,電信產業的開放將使大量的外國風險資本進入中國網絡市場,使網絡公司普遍存在的資金短缺情況大大緩解。

(2)股票上市

股票上市是一種公開募集股份的方式。一些規模大符合條件的網絡公司可以申請在深圳和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那些規模小,尚未盈利的網絡公司則可以通過第二板市場上市募集資金。

第二板市場是專門為一些中小型企業公開上市提供機會的小型資本市場,如美國那斯達克市場(NASDAQ)和香港的創業板市場。以“微軟”、“Yahoo!”為代表的新興公司之所以迅速崛起,除了依托高新技術成果、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之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美國創業板市場NASDAQ的成功運作,給風險投資提供了一個自由進出的場所,從而為那些有好項目、好點子的個人和網絡企業打開了籌資渠道。

第二板市場既是風險投資的出口,同時也擴大了網絡公司籌資渠道。1999年7月13日,國中網在NASDAQ成功上市,並且創下奇跡,一上市就迅速連翻3倍以上。這支“中國概念股”股本總數為2296萬股,上市發行422萬股,上市成功後,市值驟增到14億美元。國中網的成功上市對中國網絡公司是一個重大鼓舞,掀起了一個申請美國上市的高潮,計劃2222年在美國上市的公司有Sina、Sohu、Neteasy、8848、99Stock、e-tang、e-long、focus、chinaren等十餘家。

(3)兼並收購

網絡市場競爭激烈,網絡企業之間,網絡企業與非網絡企業之間的兼並和收購成為資本市場的熱點,並購方通過並購進入網絡領域,被並購方則利用並購資金大規模發展,其發展勢頭之猛以至於有人認為,電子商務時代是一個賣公司、買網站的時代。ICQ隻有三個人,卻以2.79億美元的現金賣給了AOL(美國在線),引得無數商家拿自己的網站當股票炒。國內也撳起了網絡公司之間,非網絡公司和網絡公司之間的並購熱潮,許多上市公司紛紛兼並網絡企業,創造網絡概念;一些網絡公司通過合並擴充實力,以謀求在未來網絡市場一席之地,如1999年4月12日,在線遊戲經營商聯眾公司與中公網信息技術與服務公司簽訂了投資協議,中公網將在今後3年內向聯眾公司投資人民幣1222萬元,收購聯眾82%的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