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建設:社會主義文化
建設的核心內容一個民族要興旺發達,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不能沒有精神支柱,不能沒有民族魂。任何時代、任何國家的先進階級,在建構新文化時,總是首先要按照本階級的道德準則,培育和倡導符合本階級奮鬥目標和利益的思想觀念。鄧小平在領導全國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偉大實踐中反複強調,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重視在全國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中培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風尚,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平。這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核心內容,是擺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麵前的一項緊迫而又意義深遠的任務。
道德是人類社會的一種特殊社會現象。它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以善惡標準評價的,依靠人們的內心信念、傳統習慣和社會輿論所維係的,是調整人和人之間、以及個人和集體、國家、社會之間的行為規範的總和。道德隨著經濟關係的變化而發展變化。在階級社會裏,不同階級有不同的道德。道德總是為一定階級的利益服務的。無產階級的道德同曆史上剝削階級的道德有本質的不同。它是人類曆史上最進步、最革命、最科學的道德。它為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務,是他們爭取自身解放、建設社會主義和將來實現共產主義的精神武器。在目前,它是社會主義社會人和人之間關係,維護社會正常秩序的精神調節器。因此,加強道德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加強道德建設,是培養“四有”公民的需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目標和根本任務。在人的諸多素質中,基本的是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思想道德集中體現著文化建設的性質和方向。因此,在人的素質中,思想道德素質起著主導作用。通常認為。思想道德素質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政治傾向等,它好比人的靈魂,是人的一切活動的主宰。如果一個人有了崇高的精神支柱,就能在革命和建設中忠誠堅定、熱忱勇敢、謙虛謹慎、艱苦奮鬥,不拍犧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一個有利於人民的人。鄧小平多次強調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性,他說:“我們過去幾十年艱苦奮鬥,就是靠用堅定的信念把人民團結起來,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奮鬥。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凝聚力。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一切。”《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190頁。他還說:“我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就已經堅持用共產主義的思想體係指導整個工作;用共產主義道德約束共產黨員和先進分子的言行。”《鄧小平》,人民出版社,1983年7月,第1版,第326頁。鄧小平的這些論述,深刻闡明了重視道德建設是我黨的一貫傳統,任何時候都應該把思想道德建設放在首位。
加強道德建設,是深入改革,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當前,我國正處在深化改革,經濟體製轉軌的時期。要保證我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進行,必須重視社會主義道德對經濟基礎的巨大反作用,既要運用法製規範進行“硬調節”,也要運用道德規範進行“軟調節”。通過道德調節匡正市場失範或失效,促使經濟行為主體正確處理利益關係,促進市場的健康發育。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市場的效率來源於競爭。但是,競爭隻有在公平環境中進行才是道德的,才能帶來效率;而有效的市場競爭需要用秩序來保證。為此,政府應當運用經濟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來保證市場競爭的正當性和有效性。但是,有些沒有自覺性和責任心的競爭者,會千方百計地鑽國家政策和法律的空子,去發不義之財。道德正是主體內部的一種自覺。它能夠使市場主體從實際切身利益的實踐中體會到,堅持公平競爭,維護市場秩序,是市場競爭主體的一種責任和義務。幫助人們在價值取向和道德責任上產生維護和遵循市場經濟秩序的內在自覺性。
加強道德建設,也是抵禦西方腐朽思想文化侵蝕的根本措施。對外開放,是我國的一項長久性國策。在世界各國都著眼於搶占21世紀發展製高點的形勢下,開放的中國將更加開放。通過對外開放,我們不但要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先進的管理方法,而且要廣泛吸收世界優秀文化成果。但是,隨著對外開放,西方腐朽思想文化,其中包括個人主義價值觀和腐朽頹廢的生活方式,也會通過各種渠道滲透進來。麵對這種情況,我們既要采取措施縮小其消極影響,更要大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從根本上提高人們抵禦腐朽思想文化侵蝕的能力。
根據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決議》和十五大報告的精神,新時期道德建設主要有以下幾方麵的內容。
第一,理想建設。
對人們進行理想教育,這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當前,在全麵改革,實現四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今天,進行理想教育尤為重要。鄧小平諄諄告誡我們:“要特別教育我們的下一代下兩代,一定要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一定不能讓我們的青少年作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俘虜,那絕對不行。”《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111頁。
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燈,是一個人、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奮鬥目標。人類曆史發展證明,凡是符合曆史發展進程的理想,都能激勵人們在艱難曲折的環境中,滿懷信心,不怕困難,英勇奮鬥,去奪取勝利。今天,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這個共同理想,集中了我國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願望,是保證人民在政治上、道義上和精神上團結一致的基礎。因此,我們必須為實現這個理想而奮鬥。隻要我們人人樹立了這個共同理想,並把它和各行各業、各個地方的發展目標和建設任務結合起來,同各自的崗位職責和人生追求結合起來,立誌改革,立誌建設,不管有多大的困難,也能完成曆史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