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資源概況(1 / 1)

竹林資源概況

中國是世界上竹類植物種類較多、竹類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全國有竹類植物30個屬、300種以上,竹林麵積319.96萬公頃(4,799.4萬畝),占全國森林總麵積的2.9%。有竹子259億株,7,100萬噸,年采伐量400—500萬噸。竹種數和竹林麵積都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左右。竹林麵積中,大徑竹249.66萬公頃,占78%;小徑竹70.3萬公頃,占22%。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竹林麵積隻有200萬公頃,毛竹年收購量500萬根。35年來擴大竹林麵積100萬公頃。毛竹年收購量達8,800萬根。

竹林分布於全國20個省、市、自治區,其中麵積較大的有15個省、自治區。長江以南的熱帶、亞熱帶地區是竹類分布的中心;黃河中下遊的南溫帶地區也有一些耐寒竹種零星分布。從地理分布來看,北緯18—35°,東經92—122°,南北寬1,700公裏,東西長3,000公裏的廣大地區,都是竹林自然分布地帶。竹類不但水平分布廣,垂直分布的幅度也很大。從海拔幾米的平原到海拔幾千米的高山都有生長。在喜馬拉雅山、怒山海拔3,700米處,秦嶺、巴山海拔2,500米處,台灣能高山海拔3,000米處都有竹類分布。中國特有的金佛山方竹、巴山木竹、三江口筇竹和30多種箭竹,大多分布在海拔1,000—3,500米的高山。海拔1,000米以上地帶分布的竹種大多稈形矮小,經濟價值低。竹稈高大而有工藝價值的竹種一般都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區。大部分有經濟價值的竹林都集中成片分布,綿延數十裏以至上百裏。全國重點產竹縣有12個省、自治區的141個縣,其中福建建甌、浙江安吉和衢縣、江西崇義、湖南桃江等6縣竹林麵積在50萬畝以上。70個縣是六十年代國家投資建設起來的竹類基地縣。

中國栽培的主要經濟竹有50種左右,包括毛竹、剛竹、早竹、雷竹、淡竹、金竹、苦竹、水竹、箬竹、石竹、青皮竹、慈竹、麻竹等。其中毛竹用途廣,經濟價值高,栽培最為普遍。全國竹林麵積中,毛竹林麵積占70%,被譽為“竹中之王”。中國有三大竹區,黃河—長江竹區是散生竹區,主要有剛竹、淡竹、桂竹、金竹、水竹、紫竹等。長江—嶺南竹區是散生竹和叢生竹的混合區,也是中國竹林麵積最大、竹類資源最豐富的地區。竹種以毛竹為主,有散生型的剛竹、淡竹、早竹、水竹、桂竹,混合型的苦竹、箬竹和叢生型的慈竹、硬頭黃竹、鳳尾竹等。華南竹區是叢生竹區,主要有撐篙竹、青皮竹、麻竹、粉簞竹、茶稈竹等。根據地理分布和經濟價值,全國竹林也可劃為毛竹、淡竹、慈竹、青皮竹、方竹、箭竹、龍竹、麻竹9個優勢區。中國特有的珍稀動物大熊貓,在四川臥龍和王朗、陝西佛坪、甘肅白水江等自然保護區靠箭竹為食料,在竹林中生活繁衍。

竹子生長快,產量高,用途廣,應當繼續積極發展。毛竹從竹筍出土到砍伐利用不過5—6年,比一般速生樹種成材至少短10—20年。每公頃竹林的年產量比同樣麵積的針、闊葉林高幾倍。生長好的竹林,每公頃年產竹材4.5—6萬斤,比杉木單產高1—2倍。南方各地農村中,從農具到日常生活中的家具、用具,許多都是竹材製成,有的房舍是用竹材修建的。在城市,許許多多的竹製品到處可見。竹材經過加工可以雕刻或編織成精巧的工藝品。竹筍是人們喜愛的食品。竹子纖維細長,可塑性好,適合製造各種優質紙,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重要造紙原料。今後應大力發展竹林生產,有關部門應即建立供應商品竹、造紙原料、竹筍等的竹林生產基地。

全國竹林經營管理水平不一,單產懸殊很大。凡是進行集約經營的竹林,都比一般竹林產量高。據調查,集約經營的竹林占全國竹林麵積的3—5%,每畝年產竹材1,000—4,000斤。一般經營的竹林占全國竹林麵積的25—30%,每畝年產竹材200—1,000斤。粗放經營的竹林占全國竹林麵積的65—70%,每畝年產竹材200斤以下。由於粗放經營的竹林麵積比重大,全國竹林平均單產低,隻有200斤左右。但也有些地方竹林單產高。浙江德清縣的14萬畝毛竹林每年平均畝產商品竹504斤,按縣平均居全國第一位;其中莫幹山毛竹豐產林畝產4,000斤以上。安吉縣的竹林每年平均畝產333斤。北方有些地方的鄉土竹種植麵積雖小,可是作為竹園進行集約經營的產量都比一般竹林高。河南省博愛縣的15,709畝竹林和洛寧縣的7,000畝淡竹、斑竹林,每年平均畝產都在800斤左右。由此可見,我國竹林提高單產的潛力很大,加強經營管理,進行集約經營乃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