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打飛棒?
——湘西土家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鬥爭中,練就以木捧擊斃飛禽走獸的本領。這種以擲棒保護莊稼的傳統方法,逐步形成為一種打飛棒的體育運動。——打飛棒比賽,人多可分幾組進行。每場比賽時間可長可短,以打滿事先約定好的棒數為限。甲乙雙方選定一塊長度不限、寬5米以上的平地,甲持一70厘米長的打棒,再準備數根30厘米長的飛棒,每賽一次用一根。場地一端挖一菱形小坑,深10厘米。比賽第一步為挑飛棒,甲站在小坑後方將飛棒橫放在菱形小坑上,乙在甲前方數十米處對麵而立,甲用打捧將飛棒向前方的空地挑出,乙盡力去抓住挑出的飛棒。如抓住飛棒則換乙挑飛棒,由甲抓乙挑出的飛棒;乙如未抓住甲挑出的飛棒,則仍由甲將打棒橫放在小坑上,由乙站在飛棒的落點處擲回飛棒擊甲的打捧。如擊中打捧則與甲互換位置,如未擊中則甲獲第二步比賽資格。?——第二步為打飛棒。甲將飛棒拋向空中,並以打棒用力將飛捧擊向前方,乙仍在甲前方數米處抓甲的飛棒,抓住了與甲互換位置;未抓住則乙拾起甲的飛棒扔回小坑處,甲則用打棒擊乙扔回的飛捧,擊得越遠越好,這時乙仍可盡力抓住甲擊出的飛棒,抓住了與甲互換位置,未抓住則甲用打棒作尺量飛棒落點與小坑的距離,並作記錄。——第三步為宰雞頭。甲將飛棒斜支於小坑內,飛棒一端露出地麵,指向乙站立方向,稱為雞頭,然後甲以打棒擊雞頭使其彈向上空,再以打棒擊之。乙仍可盡力抓住飛棒。如抓住了則甲本次無成績,如未抓住,甲再次以打棒丈量飛棒與小坑的距離,並作記錄。第二、三步兩次丈量之和為甲取得的成績。乙依上述三步比賽方法進行。如事先約定各打3棒,則以各自3棒成績之和定輸贏。?
五、抵杠與鬥角?
——抵杠與鬥角為湖南農村廣泛開展的傳統體育活動,尤以湘西土家族為甚。傳說土家族曾用棍棒於臘月三十日擊退來犯的外族部落後,在歡慶勝利時用棍棒作抵杠的遊戲。土家族人民新年走親訪友、女婿首次給嶽父拜年,進屋後都要先與主人抵3杠作為見麵禮,至今土家山寨仍保留著這種風俗。抵杠為男子兩人對抗賽。運動員係上腰帶,各持圓木杠於的一端抵在自己腰胯一側,一手扶住杠子,另一手向前握杠,裁判員發出開始口令後,雙方用力向前推杠。以將對方抵倒在地或杠子從腰胯滑掉者為贏,一般為三戰兩勝,湘西一帶還有以腹部、膝蓋、前額、肩窩等處抵杠的。——鬥角是模仿牛羊鬥角的活動,為男子兩人對抗賽,由1—2人作裁判,采用三戰二勝製,比賽分3階段:互相用手推,雙手互推並頭互頂,雙方手伏地專用頭頂。在實際比賽中3階段緊相連接進行。鬥角一方出現下列情況之一,如失去推頂能力或被對方頂翻,不用力向前推頂而是突然鬆開或牽拉對方使之例地者,裁判員立即發出停止的口令,並判對方獲勝。?——鬥角有以下公認的規則:不能突然襲擊;不能用武術上的摔、打、拿、捏;不能頂撞對方五官;對方認輸之後不能繼續推頂;裁判員發出停止口令後應立即停止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