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腳馬體育遊戲

這是湘、鄂、渝、黔四省邊境各縣市廣大土家、苗寨盛盛行的一項民間傳統的體育活動。多少年來一直為該地區各民族青少年兒童所喜好。

高腳馬是現在的名稱,以前叫做竹馬或騎竹馬。它與我國北方的踩高蹺有其近似之處,但不是踩高蹺。兩腳分別踏在兩個竹馬的腳蹬上,一步一步地前進、後退。

湖南省首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於1985年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舉行,湖南省體委和省民委不但製訂了《高腳馬競賽規則》,還將高腳馬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使高腳馬得到了健康飛速的發展。

到目前為止,湖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大會已經舉行了四屆,每屆正式比賽的項目中都有高腳馬,進行競速和對抗兩項比賽。所謂競速,就是比誰跑得快,可在平地或田徑場上進行。比賽的距離有50m,100m,200m,400m和4×100m接力跑。除此以外,競速比賽也可以因地製宜,跑適當的距離,在條件相等的情況下,看誰首先跑完全程。所謂對抗,就是我們常說的撞架,在規定的場地上,騎在竹馬上,各自在規則允許的範圍內運用各種攻防技巧,將對方撞倒下地或打下高腳馬,自己仍騎在竹馬上為勝利。

高腳馬的比賽,除了競速和對抗外,還可以進行越野、障礙和競藝比賽。所謂越野賽跑,就是在郊外賽跑,需要跨過溪溝、通過澤沼或稻田、走過沙灘、穿過小林等。有上坡,也有下坡。所謂障礙賽跑,就是在競速的途中設幾個障礙的跑。所謂競藝,就是騎大竹馬上,在規定的場地上,在不下馬的條件下比誰騎的姿勢多、姿勢優美、難度大等。

器材--

高腳馬可用木質、竹質、鐵質或其他製成,高腳馬踏鐙可用綁馬卦或用繩索係成。

男子馬腳高度不低於30cm,女子馬腳高度不低於25cm。(馬腳高度是從馬腳底部量至跳鐙上沿靠近馬身處)

馬腳底部可配金屬防滑耐磨的材料。

少數民族兒童的打碑遊戲

打碑,又叫打跪,是湘、鄂、渝、黔四省邊境縣市土家族聚居地區青少年兒童十分喜歡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該活動設備簡單,場地不拘,可以在平壩上進行,也可以在小山坡或草地進行比賽,所有參加活動的人,各自選好一個小石塊作為矢,再找一塊木板或石塊作碑(10-15cm寬,20-25cm高)並立好,打碑活動便可以開始了。有的地方,就地取材,撿一塊磚立穩作為碑也可以。

打碑的方式很多,歸納起來大體可以分為立碑劃線打碑和立碑不劃線打碑兩種。

(一)立碑劃線打碑

先劃一條3-5m的立碑線,並把碑立在立碑線上。再劃兩條平行於立碑線的始投線和投擊線。這兩條線長均為3-5m,使始投線距立碑線1-2m,投擊線距始投線10-20m。然後在投擊線的兩端向立碑線各劃1條長1-2m並垂直於投擊線的邊線。在始投線與投擊線假設邊線中點外,劃一個長4m寬2m的受罰區。

將打碑的人分成兩隊。爭奪打碑順序。一般采用背對著碑投石爭先的方法來確定。

投矢爭先決定出打碑的順序後,就要在投擊線後麵麵向碑排成一路縱隊打碑,這

叫做準備。其排隊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報名排隊法,即張三說完後排在最前麵;李四報完名後報排在第二;王五報完名後排在第三,其餘依次報名並排隊。第二種是報順序排隊法,即我一,我二,我三……邊報順序邊排隊,順序報完隊已排好。這兩種排隊方法采用任何一種都可以,這一輪打碑究竟采用哪一種方法排隊呢?由第一個打碑者決定,他如果喊出他自己的名字並排好隊,這就是采用第一種報名排隊法,依次王五此時便報我二也排好隊,餘類推。如果第一位報出我一王五此時不能報王五,隻能報我二,如果報錯,最後碑。因此,投石決定了先後順序之後的按序排隊也是相當緊張的,既要迅速,又能報錯,誰也不願意最後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