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千運動競賽規則

中國延邊自治區的朝鮮族和雲南省的阿昌族等仍把秋千作業迎春佳節的一項必要的體育遊戲。它的比賽規則簡單,方法多樣,有的以能用腳觸及或用牙咬掉懸於高處的樹葉或花者為勝,有的跨踏板下係繩尺,量其高度,以高度者為勝,有的觸及懸於高處的鈴鐺次數多者為勝。

1982年,在內蒙古呼和浩特的第二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秋千即列入參賽項目,此後秋千技術和運動成績也有迅速提高。在此後的少數民話運動會上,陸陸續續又增加了單人高度、單人觸鈴、雙人高度表演賽、雙人觸鈴、雙人、單人限極高度、雙人10.5m、單人10m、雙人觸鈴高度由6.5m增至7m,單人觸鈴從6.0m增至6.2m。

目前作為正式比賽項目,設有團體賽和雙人高度、雙人觸鈴、單人觸鈴、單人高度四個單項比賽。

按民族傳統,隻設女子比賽。

比賽場地為20m×8m的長方形,場地的地麵應平坦。比賽場地上空距地麵15m。高的空間內不得有障礙物。

秋千架--

用鋼管或相應的堅固材料製成。兩根立柱下端間距不少於3.5m,上端間距2m,兩立柱頂端為第一橫杆,高12m,往下1m處為第二橫杆。秋千架應牢固地安裝在場地中央。

秋千繩--

使用伸縮性小的芝麻繩、尼龍繩或棕麻繩,其直徑為2.5-3cm。繩的兩頭分別係在第一橫杆上,兩繩間距為1m(從內沿丈量)。再在第二橫杆上向係鈴架方擊纏繞一圈垂落下來,在封閉的下端安置腳踏板,其下沿距地麵80-90cm。

腳踏板--

單人腳踏板長30cm,寬10cm;雙人腳踏板長40cm,寬10cm,厚均為2.5~3cm,腳踏板應能牢固地止在秋千繩上。采用大會提供的或自備的腳踏板均可。

起蕩台--

是供運動員試蕩開始時,上腳踏板用的台子。台麵為1m×1.5m的長方形;高1.3m(包括台子的腳輪)。起蕩台一側應設有供運動員上下的梯子。

係鈴架--

係鈴架是用於觸鈴比賽的一個可隨意升降的,並可前後移動的係有響鈴的架子。兩根

立柱的間距應不少於4.5m,並相互平行。在其中間設有一根3m長的係鈴杆。係鈴杆是附有若幹鈴鐺的橫杆。

安全帶--

每條安全帶均應承受100kg的拉力。兩條腕部安全帶,分別套在秋千繩和運動員的手

腕上(另有兩條腰部安全帶,運動員可選用)。可使用大會提供的或自備的安全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