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屆奧運會競辦概況(1 / 1)

曆屆奧運會競辦概況

迄今,夏季奧運會已舉行了廿五屆,其中,第六、十二和十三屆分別由於兩次世界大戰的影響而未能舉辦。1996年的第廿六屆奧運會,經國際奧委會投票,已確定在美國的亞特蘭大舉行。目前爭辦2000年第27屆奧運會的活動已到了最後的關鍵時刻。誰能獲得主辦權,國際奧委會將於1993年9月23日做出最後表決。

縱觀曆屆爭奪奧運主辦權的曆史過程,就可以看到以下的事實:

——奧林匹克運動雖然是人類的共同事業,但世界各地區承辦奧運會的機會並不均衡,歐洲與北美是曆屆奧運會爭辦的主戰場。歐洲已有18個國家或地區的29個城市申辦過奧運會,其申辦總數為71(屆)次,而在已經舉辦和已確定舉辦地的23屆奧運會中,歐洲承辦了14屆,約占總數的60%。北美洲先後有3個國家的13個城市申辦奧運會,申辦總數達38(屆)次,而北美洲承辦5屆,約占總數的26%。南美洲有2個國家的3個城市總共申辦過7次(屆),而實際承辦過1屆。占世界人口3/5的亞洲僅有4個國家的5城市總共申辦過7(屆)次,承辦過2屆。澳洲曾由澳大利亞的3個城市申辦過共4(屆)次;實際承辦過1屆。非洲僅有埃及申辦過3(屆)次,但在實際承辦上還未能實現“零的突破”。

——從國家角度來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是承辦曆屆奧運會的主要國家。如美國,包括1996年將在亞特蘭大舉行的第26屆夏季奧運會在內,共承辦過4屆。英、法、德都已承辦過2屆。總起來看,由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承辦的奧運會共有17屆,占總數的74%。

——從城市角度分析,發達國家的首都或大城市是曆屆奧運會的主要承辦城市。如前蘇聯的莫斯科、日本的東京、意大利的羅馬、芬蘭的赫爾辛基。曆屆奧運會由各國首都承辦的共有14屆,約占總數的60%。世界上的一些著名大城市已不止一次地承辦過奧運會,如倫敦、巴黎、洛杉磯都已承辦過2屆奧運會。

在已舉辦或已確定舉辦地的26屆奧運會中,共有29個國家的54個城市總共提出過30(屆)次申請,但隻有21個城市獲得主辦權。從整體看,競辦是激烈的。許多國家的名城不止一次提出申請,有的城市似乎明知希望不大,但還是提出申請,以此擴大影響,並為以後申辦打基礎。美國有20個城市共參加了29(屆)次的申辦活動,列各國之首。雅典、洛杉磯、底特律3個城市,各參加過7次申辦活動,居各申辦城市之冠。1976年第廿一屆奧運會的東道主——加拿大蒙特利爾是在第5次申請時才獲得主辦權;第25屆奧運會的主辦者西班牙巴賽羅那則先後在80年的時間內申請過4次;而美國的底特律從1944年到1972年曾連續7次申請競辦,但均未獲成功,而匈牙利的布達佩斯曾在1916年至1960年間申辦過6次,也都未成功。相比之下,慕尼黑、墨爾本、漢城、亞特蘭大都是幸運之城,它們首次申辦就獲得了成功。

從近十年來的情況分析,由於洛杉磯奧運會和漢城奧運會在經濟上的成功,極大地刺激了申辦奧運會的活動,其競爭變得更為激烈,各國為申辦奧運會不惜花費血本,紛紛支出了數目可觀的費用。例如,競辦1992年第25屆奧運會的6個城市共花費5200萬美元,其中巴塞羅那的競辦費用高達1400萬美元。在1996年第26屆奧運會主辦權的角逐中,雅典花費了3000萬美元,墨爾本花費了1500萬美元,亞特蘭不僅宣傳費就花了7000萬美元。如今,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城市也已增長到8個,其角逐尤為激烈,真可謂八方“英雄”,各顯神通。其中有3~4個城市的實力更是不相上下,誰有希望問鼎,隻能在這次申辦活動的最後一刻——1993年9月23日見分曉。

上述事實告訴我們,隨著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不斷發展,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和平、友誼、進步”已日益成為全世界人民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標,許多國家提出申辦奧運會正是這種趨勢的反映。就申辦國來講,提出申請本身首先就表明了願意在本國積極宣傳和貫徹奧林匹克精神與理想,願意為促進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盡自己的義務。遺憾的是,在國際奧委會這個由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組成的“體育聯合國中”,盡管每個成員都擁有申辦奧運會的權利,但受其國力的限製,許多成員還沒有勇氣提出申請承辦四年一度的奧運會;而提出申請的國家又往往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花費相當的財力,經過一番激烈的較量後,才能最終有幸獲得主辦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