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醫療常識(2 / 3)

如脈搏一直正常,忽然發現不正常時,可隔三四小時多測幾次,仍不正常時應就醫。

3.怎樣保持大便通暢

每日大便一次,是保持健康的良好習慣之一。適當的食物、足夠的飲水、運動、精神愉快,都是保持大便通暢的重要因素,而定時大便對防止便秘更為重要。

糞便主要是由食物渣滓、腸道微生物等組成的。它的量逐漸增加,對直腸壁的壓力也隨之增長,當壓力到達40~50毫米汞柱時,便會引起便意。食量不足,含纖維素多的蔬菜、水果吃得不夠,糞便量少,就不易產生便意。

每天的食物中應有蔬菜或水果。晨起飲一杯水,順結腸行走方向,在腹部自右下向上、向左、向下按摩,也有助於刺激腸蠕動。更重要的是起床後應立即大便,養成習慣。

有的人習慣於隔日大便一次而無不適。如果兩三天不排大便,就是便秘了。便秘會引起頭昏腦脹、周身無力、食欲不振,甚至有發生反胃惡心的。這些症狀是由於直腸脹滿壓迫神經引起的;糞便一旦排出,症狀立即消失。

到了廁所排不出大便時,可用兩手拇指用力按壓天樞穴。天樞穴在臍的兩旁,離臍約兩指遠的地方。按壓時還可作按摩動作。這對刺激排便很有幫助。

排不出大便時可用肥皂頭通便。將洗衣皂切下兩節小手指大小的一塊,削成圓柱狀,一端修成鈍圓。躺在床上、屈膝,一手套薄塑料袋,握住肥皂頭,蘸水,從圓端將肥皂頭塞入肛門內。略待片刻,肥皂會刺激腸壁引起蠕動,促使排便。市售的甘油栓也是用來通便的。用法與肥皂頭相同,但不必蘸水。塞進肛門後,盡量保留至甘油融化再排便。甘油有吸水及潤滑作用。

開塞露也是常用的通便劑。它由卵圓狀帶管的養料殼製成,內裝甘油或山梨醇等藥物。用時順管的縱軸剪開;不要平地剪掉一截管子,以免塞入肛門時擦傷粘膜。插入肛門前,先擠出少許液體流入直腸。要保留藥液至不能忍時再排便。

家裏如有灌腸筒或負壓灌腸器,可用20%肥皂水或9‰鹽水灌腸。肥皂可先用刀削成薄片,煮化成糊狀,1000毫升溫開水中加4湯匙,通過灌腸筒或將皂液放在盆內通過灌腸器灌進腸內。

水溫以用前臂內側皮膚測試不燙不涼為宜。水溫太涼灌後易腹痛,太燙傷腸壁。插灌洗頭前先塗潤滑油。灌腸時床上應鋪塑料布以免弄濕。側臥,上腿屈曲。排出皮管內氣體後,將灌頭慢慢插入肛門內,將灌腸筒提高60~70厘米,或捏灌腸器的皮球,使灌洗液流入腸內。腹脹時減慢流速。

灌畢不要急於拔出灌洗頭,以免刺激排便。稍待,拔出灌洗頭後,盡量憋住,使液體在腸內多留幾分鍾再排便。用過的灌洗用具要用肥皂水洗淨,灌洗頭應煮沸5分鍾消毒。如果是給病人灌腸,灌後應將床鋪整理舒服,弄濕衣被時要更換。

長期便秘者,每晨可喝一杯蜂蜜水,也可在睡前吃一大匙石蠟油。必要時,可吃一點緩和的通便藥物,如:果導片、麻仁滋脾丸,先用小劑量,以免吃多了引起腹瀉。

4.怎樣服中藥

煎中藥最好用砂鍋、砂壺或搪瓷鍋,鋁鍋少用,鐵鍋、銅鍋忌用。

藥劑內凡注明“選煎”者,若無特殊指定,則先煎10~15分鍾,然後再放入其他藥物;凡注明“後下”者,在其他藥將要煎好以前5~10分鍾再放入;“包煎”藥(即注明布包或其他包的藥),必須用布或其他指定的東西包好後再放藥鍋內和其他藥物同煎;凡注明“熔化”(即烊化),即用煎好後的湯藥分次衝服。

煎藥時,頭一次加冷水應超過藥麵1.5厘米至3厘米,二煎水淹沒藥渣就可以了。

若無特殊指定,一般煎法為:頭遍煎沸後再煎20分鍾,二遍煎好後再煎15分鍾即可。但如果藥品質地堅實者,如牡蠣、生瓦楞子等可酌情多煎5~10分鍾,清熱解毒、發表藥,煎的時間要短些,以免把有效成分過量揮發掉,影響治療效果。煎藥時,當水未沸前要用武火燒,煎沸後用文火(即小火)燒,並要不時攪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