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信息化趨勢的加強(1 / 2)

全球經濟信息化趨勢的加強

新世紀是信息的時代

如果說信息化在20世紀80年代還是一種時髦、一種樹企業形象的需要的話,經過近20年來的發展,信息化已經成為一種現實的潮流,一種無法回避的潮流。

信息技術對經濟的推動作用類似工業革命。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日本、西歐的能源消耗增長率遠遠低於GNP增長率。數據表明,國民生產總值不斷增長的同時,物耗、能耗卻在不斷下降,信息資源所起的作用已經超過物質、能源這兩種傳統工業經濟的基礎資源,信息資源已成為支持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隨著信息化的發展,經濟社會正在向物耗、能耗的零增長乃至負增長邁進。“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應該引申到“信息資源是第一資源”。

信息技術是改造傳統工業體係研究、開發、設計、生產、管理和銷售的工具,是創立新經濟模式、新生活方式的手段。信息技術也是一種新的經濟運行理念,一種新的規律,它通過對各行各業的滲透,極大提高市場運行效率,降低成本,是一次類似工業革命的革命。

20世紀90年代初,世界經濟出現衰退的趨勢。1991年美國的經濟出現了-1.2%的負增長,然而其後幾年的美國經濟的發展卻令東西方的經濟學家們都瞠目結舌。1994年美國經濟增長率為4%,而且是在低通脹、低失業率的情況下實現的這一高增長。美國經濟出現反常的高增長的主要原因,是美國正在興起的新的技術革命——信息技術革命。

信息技術革命是科技發展史上又一次偉大的革命,並將引起一場巨大的產業革命和社會革命。就像19世紀西歐從農業社會轉型為工業社會一樣,這次革命將再一次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

信息化將帶來新的地理概念和視野、新的商業渠道和手段、新的企業經營管理模式、新的行業融合與機構重整、新的學習娛樂空間、新的生活消費觀念、甚至新的法律和新的道德觀念。國際貿易進口中出口的概念體係將加入新的名詞,跨國公司將采用網絡營銷係統,從商業的角度促進全球的信息化及信息的全球化,國家、政府的管理職能也必將受到影響。

信息化同時也帶來勞動概念的變化,勞動可以分為信息勞動、機械勞動及若幹中間層次。盡管傳統經濟理論不承認信息勞動創造價值,而以美國的經濟奇跡為代表的經濟現象已經把這種理論打得粉碎。人和特定勞動的依賴關係越來越弱了,專業化的概念不得不淡化,通才、掌握信息技能反而更重要。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導致長期勞動關係減少、臨時雇傭增多,社會化服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了。

城市居民對金融電子化帶來的電子彙兌、電子支付的便利應該早有體驗,股民對證券交易電腦化也會有切身的體會。上海、深圳的電子商務工程、東南亞五國的EDI協議已經揭開電子商務實用化的序幕。電腦技能已成為青年求職的通行證,這將會使企業員工素質不斷提高,為企業的變革提供人力資源上的準備。全球性的Internet應用熱潮,預示著人類社會即將進入信息革命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