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技術的發展與廣泛運用(1 / 3)

網絡技術的發展與廣泛運用

1.計算機網絡基本概念

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的定義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而具有不同的內涵。一般來講,計算機網絡是按照網絡協議,以共享資源為主要目的,用通信線路將地理上分散且獨立自主的多個計算機係統互相連接起來的集合。我們日常工作、生活中就會接觸到一些計算機網絡,如航空公司的訂票網絡,銀行的散布於各處的存取款網絡和自動取款機、證券公司的股票交易網絡,同一行業係統各單位之間彼此發送電子郵件的網絡等等。計算機網絡主要有通信、資源共享、提高計算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易於進行分布式處理等功能:

(1)通信

通信或數據傳送,是計算機網絡最基本的功能之一,用以實現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傳送各種信息,利用這一功能,地理位置分散的生產單位或業務部門可通過計算機網絡連接起來進行集中的控製和管理。

(2)資源共享

資源共享包括共享軟件、硬件和數據資源,是計算機網絡最有吸引力的功能。通過資源共享,可使網絡中各地區的資源互通有無,分工協作,從而大大提高係統資源的利用率。例如,少數地區設置的數據庫可供全網使用;某些地方設計的專用軟件可供它處調用;一些特殊功能的計算機或外部設備麵向全網,使不具有這些硬件設備的地區也能利用這些硬件資源,以完成特殊的處理任務。因此,計算機網的引入使整個係統的數據處理平均費用大為下降。

(3)提高計算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提高可靠性表現在計算機網絡中的各台計算機可以通過網絡彼此互為後備機,一旦某台計算機出現故障,故障機的任務就可由其他計算機代為處理,避免了單機無後備使用情況下,某台計算機故障導致係統癱瘓的現象,大大地提高了可靠性。

提高計算機可用性是指當網絡中某台計算機負擔過重時,網絡可將新的任務轉交給網中較空閑的計算機完成,這樣就能均衡各台計算機的負載,提高了每台計算機的可用性。

(4)易於進行分布式處理

計算機網絡中,各用戶可根據情況合理選擇網內資源,以便就近快速地處理。對於較大型作業可通過一定的算法將作業分解交給不同的計算機,達到均衡使用網絡資源、實現分布式處理的目的。當今計算方式的一種新趨勢——協同式計算,就是利用網絡環境的多台計算機來共同完成一個處理任務。

2.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可按不同標準對計算機網絡進行分類。

(1)按通信距離分類

這是一種較為流行的分類方法,可分為以下三類:

①局域網LAN(LocalAreaNetwork):其地理範圍一般在10km以內,屬於一個部門或單位組建的小範圍內。如一個企業,一個學校或一個建築物內。LAN組建方便、使用靈活,是目前計算機網絡發展中最活躍的分支。目前企業級的信息係統普遍采用局域網。

②廣域網WAN(WideAreaNetwork):WAN涉轄範圍大,一般從幾十公裏至幾萬公裏。如一個城市、一個國家或洲際網絡,用於通信的傳輸裝置一般由電信部門提供,能實現廣大範圍內的資源共享。

③城域網MAN(MetropolitanAreaNetwork):MAN介於LAN和WAN之間,其範圍通常覆蓋一個城市地區,距離從幾十公裏到上百公裏。

(2)按數據交換方式分類

①電路交換網:電路交換是在數據通信的用戶之間,通過網內的交換節點建立直接的電路連接,直到通信過程結束。它與電話電路交換方式相類似,分為空間分割和時間分割兩種方式。

②報文交換網:報文交換是在數據通信網內的交換節點上進行數據信息的接收、存儲和轉發,通常在信息量不大、對傳輸速度要求不高的情況下使用。

③分組交換網:分組交換是廣泛使用的一種數據交換方式,它把數據信息與各種控製信息,依照一定的格式編成分組,在數據通信網內的交換節點以分組為單位來進行數據的接收、存儲與轉發,實際信道隻在傳輸分組時才被占用。

(3)按傳輸數據的性質分類

①專用數據網:是分組或組織內部使用的一種網絡,局域網就是一種專用數據網。

②公用數據網:包括公共電話網或電報網、衛星數據通信網等。3.計算機網絡的組成和結構

(1)廣域網的基本組成與結構

①廣域網的組成。廣域網一般由主計算機、終端、通信處理機和通信設備等網絡單元經通信線路連接組成。下麵僅將常用的幾個網絡單元做一些說明。

第一單元:主計算機(HOST)。是計算機網絡中承擔數據處理的計算機係統,主計算機應具有完成批處理(實時或交互分時)能力的硬件和操作係統,並具有相應的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