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互聯網:Internet
1.網絡時代的來臨
麵對迅猛而來的網絡時代,尚在多媒體中倘佯的中國人似乎措手不及,“怎麼這麼快?”網絡時代也不是突然誕生的,它的產生和發展,也在某種程度上類似於計算機的發展。
美國人非常注重技術和各種創造發明的應用,在軍事技術領域,則更是有過之。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簡寫為ARPA)就是這樣一個機構,第一顆原子彈的研製成功,就與這一機構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美蘇兩國冷戰正酣的20世紀60年代末。軍備競賽不僅表現在核武器、運載火箭、遠程轟炸機這些可以讓全世界毀滅數次的令人可怕的武器上;也表現在情報、通信等領域,競爭是全方位的。
1972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開始了一個被稱之為InternetProject的研究項目,目的是研究如何將分組交換網絡連接在一起。當時各國電信部門建設和運營的有X.25分組交換網和各種專用網絡。ARPANET開始運行,它是Internet的前身。
20世紀80年代,標準化的計算機網絡體係結構——OSI被提出,局域網技術(LAN)得到了空前的發展,NSFNET(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網絡)的建成標誌著Internet初具規模。
InternetProiect研究項目導致了兩個基本的Internet協議的產生和形成。1974年,因特網協議(IP)和傳輸控製協議(TCP)問世,這兩個協議定義了一種在計算機網絡之間傳送和命令的方法。傳輸控製協議使信息轉變到信息包流裏並予以重聚,因特網協議在不同的結點甚至不同類型的網絡間傳送信息包。後來,ARPA決定向全世界無條件地免費提供TCP/IP,也就是他們向全世界公布了解決計算機網絡可靠性的核心技術。
今天,隻要我們上網,就必須運用TCP/IP協議。若無TCP/IP協議,計算機聯網和全球信息共享隻是一種浪漫的幻想。
傳統的通信傳輸技術都是連接的技術。就是說在進行通信之前,首先向對方發送一個信息包,申請在通信的雙方之間建立一條虛擬的鏈路,就像我們今天在與別人通話之前先撥號一樣,隻要等受話人摘機後就在雙方之間建立了一條專有的線路,此時其他人無法再與之聯係,沿途經過的所有的網絡設備都有相應的硬件和軟件資源保證這條線路的暢通。
而TCP/IP技術是基於無連接的技術。也就是在通信時,發送方有多少信息就發送多少信息,由這些信息包自己在網絡中尋找目的地並到達對方。TCP/IP之所以在網絡技術迅速發展的過程中沒有被淘汰,而是取得成功,就在於它是無連接的。這也間接解釋了今天為何IP電話價格低廉的原因。因為隻有講話時才傳送信息,才占帶寬,不講話時不傳送信息,也不占帶寬。
Internet的發展過程還需要有價格低廉的電子計算機、能夠免費獲得的多任務操作係統。
DEC(數字設備公司)是小型電子計算機的開發者之一,它所開發的POP型和VAX型小型計算機的容量大,價格相對低廉,它極大地推動了小型電子計算機的發展,為網絡早期的發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硬件設備。
當時屬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貝爾實驗室,開發一種能在DEC小型電子計算機上工作的多任務操作係統——Unix,從一開始就是適用於網絡的操作係統。Unix一直沒有被商品化,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將Unix係統及其源程序贈送給了許多大學和科學研究機構。
通用的和廉價的計算機,以及支持組網的幾乎可以免費獲得的Unix多任務操作係統,首先使工業界和學術界開始組網,但當時的網絡還隻是局域網。
1979年,美國的計算機科學研究網(CSNet)誕生。1980年,ARPANet和CSNet通過TCP/IP協議,通過網關聯網,CSNet共享ARPANet的網關,將幾個獨立的網絡連接起來。網關的作用尤如自動翻譯機,其作用是具有不同通信協議的網絡能自由交換信息。1982年,研究人員用撥號方式進入CSNet閱讀或發送電子郵件到CSNet或ARPANet網點。
在網絡發展的曆史上,美國政府對Internet的支持可以說是不遺餘力,一點也不像個人計算機發展曆史上那樣無所作為。美國政府的支持從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了。
在網絡發展的曆史上,企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Internet在曆史上第一個NSF主幹網就是由MCI公司免費提供主幹網信道,IBM免費提供計算機作路由器,組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基於TCP/IP的主幹網絡(NSENET)。
後來,各種大大小小的網絡陸陸續續在世界各地建立起來。
量變引起質變。有了大大小小遍布世界各地的小型計算機網絡後,人們開始動腦筋用TCP/IP協議將所有網絡連為一體。於是,在1994年,大約2萬個大大小小的網絡終於連接在一起,真正的Internet終於形成了,互聯網絡夢想成真。
Internet的真正發展是在20世紀90年代,其增長速度和發展規模是空前的。在人類曆史上,為大眾所擁有的電子產品中,Internet的發展速度是最快的。電視從開始商業化發展到擁有5000萬用戶的規模所經曆的時間為13年,收音機則為38年,而電話經曆的時間則更長。然而,Internet從商業化開始到形成5000萬用戶的規模為時僅僅4年。在Internet發展的過程中,摩爾定律已不再有效,也就是說,Internet用戶增長的速度超過了摩爾定律所描述的微處理器的發展速度。
在全球的用戶中,美國用戶比例最大。截止1998年9月,美國上網人數已達到7000萬人,而在1995年,全美國的上網者為1350萬人,3年間增加了近6倍。目前,美國的網絡上大約有3.2億頁網頁,預計到2000年,美國將有47%的家庭進入因特網。調查顯示:美國因特網用戶的男女比例差別越來越接近;上網率與收入、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利用因特網的主要目的是教育、研究和娛樂;因特網是人們進行交往的重要工具。
在歐洲,法國的因特網用戶為350萬,英國為451.9萬,德國為446.1萬。據英國Inteco公司的調查顯示,歐洲國家接入因特網的家庭比美國少得多,其中英國的比例是7%,德國是6.3%,法國是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