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固球

巧固球的形狀類似足球和籃球的球膽,因而又名球膽球。

巧固球運動於七十年代初出現在瑞士,發明者是一位叫布蘭德的瑞士人,他早年專攻生物學和醫學,獲醫學博士,後從事體育。這項運動很快就在英國、法國等國開展起來。

巧固球運動是一項形式簡單,隻要一片平地就可以進行的群眾性體育活動,而且男女都可以參加。

巧固球比賽的場地是正方形。場地邊長有15米和20米的兩種。球門區在底線的中央,即以底線的中心點圓心劃一個半徑為3米的半圓形。在底線的中央設有一個60至65度仰角的正方形框架,框架上固定著邊長95厘米的球網。

標準的巧固球,周長為55至59厘米,重約454克,相當於一個3號大小的手球,柔軟輕巧。

巧固球比賽分為單網和雙網兩種。兩種比賽的方法相同,隻是雙網比賽的場地麵積比單網比賽的場地大(單網場地為15至20米的正方形,雙網場地為20×40米),雙網比賽每隊人數為7至9人,單網比賽每隊為4至6人。全場比賽分3局,累計積分。進一球得1分,積分高的隊獲勝。每局比賽時間長短需視隊員年齡、性別的不同而定。中學以上的成年隊,每局15分鍾;少年隊,男子為10分鍾、女子為7分鍾。

比賽開始時,兩隊先決定攻守順序,由進攻一方從球場端線擲界外球,傳球3次後必須投網,否則違例。投網必須在球門區以外進行,不得越過球門區線。投網後,球從網上彈回,球落在場地上,就算得分。但若彈起的球在未落地前被守方隊員接往,則不能得分。如果對方隊員未能接住球而落在地上,仍可得分。比賽中隊員不允許運球,持球不能超過3秒,這與手球很相似。巧固球對犯規的判罰很嚴格,隻要妨礙對方持球隊員,或搶對方正在傳、接、射的球,即使彼此間身體並沒有接觸,也算阻擋犯規。故意阻擋犯規3次,就要取消比賽資格。對於投球手來說,必須有高超的技術,盡可能使投網彈回的球不被對方接住。得分後,由對方擲界外球組織進攻。

1971年,國際巧固球聯盟在日內瓦成立。1980年,巧固球又傳入日本,並立即在日本青少年中盛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