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探險
漂流探險,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歐美一些國家興起的一項驚險運動。隨著體育運動的發展,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們不再滿足於擊波逐浪之後,靜靜地躺在沙灘上,盡情地享受日光浴;也不再滿足於攀登高山或野外踏青……而是希望遠離喧鬧的現代城市,憑借自身的勇敢和智慧,到南極,北極,到世界的每一個探險活動中,人們發現,乘著沒有機械動力的小木筏或橡皮舟,利用河流的自然落差順河流而下,別有一番情趣。當人們穿越過一處處高山峽穀和無數的激流險灘之後,會產生一種融於大自然的愉悅和征服大自然的自豪。
近幾年來,人們越來越熱衷於漂流探險等富有刺激的驚險運動。狂熱的美國青年把能在落差很大,水流十分湍急的科羅拉多河乘筏順水而下,作為最大的樂趣,盡管其中許多人因此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單獨駕駛小船橫渡大西洋”是目前西方國家最有代表性的漂流運動,這項運動的創始人是美國克利夫蘭市的已故新聞記者羅伯特·曼理。他在1965年駕駛一條4.1米長的小船“小河豚號”成功地橫渡了大西洋,這個紀錄保持了17年,直到1982年才被一個愛爾蘭運動員湯姆·麥克林刷新,湯姆駕駛一條2.9米長的、式樣十分古怪的“小母豬號”從北美洲的紐芬蘭出發,在大西洋漂流了77天後才在英國杜佛的白色岩石山靠岸,可惜他的紀錄僅保持了一年,就被美國緬因州的貨車司機鄧洛普刷新。鄧洛普認為駕駛小船橫渡“區區”的大西洋已不足為奇,因此他在1984年9月又獨自駕駛小船開始作環遊世界的航海活動,1986年底返回原地。
近年來,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江河,如美洲的亞馬遜河、密西西比河,非洲的尼羅河,先後都被探險家們所征服。而後,探險者們又把目光移向了東方,移向了長江、黃河、移向了迄今為止尚未被征服過的神秘地帶。
漂流探險活動有三種形式:一是“獨木舟野營”,隨漂隨宿,二是卡亞卡運動,卡亞卡筏從獨木舟演變而來;三是皮劃艇漂流。
現在國外一般使用的橡皮筏子,分人力和機動兩種。為使探險更有意義,多數人都采用人力橡皮筏,這種筏使用傳統的木槳或鋁合金外包硬塑料套的新式槳。
船筏,一種是封閉艙底式的,這種筏子船身船底一體,遇到大浪灌滿河水,沉重而不易駕馭,難以躲避礁石,但不易翻船。另一種是“自動排式”的筏子,船體是一圈氣艙,另裝一個軟底,用帶子與船身係牢。由於船底不密閉,大浪過後船能藉浮力升出水麵,船筏輕便、結實。
近兩年來,漂流探險運動在我國悄悄興起,頗為人們注目。
1985年底,當美國人宣布將首漂長江時,在中國國內引起了較大的反響。以堯茂書為代表的一批當代優秀青年,決心爭當“首漂長江的第一人”。
獨膽英雄堯茂書漂流長江不幸遇難的光輝形象,激勵著中外三支漂流探險隊,他們先後向這條未曾被人征服過的世界第三大河發起了衝擊,創造了人類漂流長江全程的奇跡。隨後不久,我國安徽省測繪局職工,36歲的王殿明,乘一葉扁舟,劈波斬浪,九死一生,完成了單身漂流考察長江全程的壯舉,實現了堯茂書的遺願。
北京青年工人桑永利,在器材、工具等條件不完備的條件下,隻身試漂黃河,成功抵達甘肅蘭州,並準備在1987年夏季組隊漂流黃河全程。農民探險家樓蘭亭繼1986年徒步穿越有“死亡之海”的新疆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後,1987年夏季將組成3人探險隊,漂流世界最長的內陸河——新疆塔裏木河。
我國的江河眾多,有開展江河漂流良好的自然條件,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的江河漂流探險運動一定會有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