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忍讓代替激進(2 / 2)

一心為公的人往往容易受到他人的妒嫉,由此使自己陷於矛盾之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這樣的不平之遇要善於忍受,否則稍有不慎,就會讓小人得意,自己反而會受到更大的打擊。西晉的石苞麵對不平,心底無私,坦然相對,使晉武帝終於自省,也消除了自己的不平之境。

石苞是西晉初期一位著名的將領,晉武帝司馬炎曾派他帶兵鎮守淮南,在他的管區內,兵強馬壯。他平時勤奮工作,各種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在群眾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當時,占據長江以南的吳國還依然存在,吳國的君主孫皓也還有一定的力量。他們常常伺機進攻晉朝。對石苞來說,他實際上擔負著守衛邊疆的重任。

在淮河以北擔任監軍的名叫王琛。他平時看不起貧寒出身的石苞,又聽到一首童謠說:“皇宮的大馬將變成驢,被大石頭壓得不能出。”石苞姓石,所以,王琛就懷疑:這“石頭”就是指石苞。

毫無理由地懷疑他人,陷人於不平之中,實在是不義之舉。

於是,他秘密地向晉武帝報告說:“石苞與吳國暗中勾結,想危害朝廷。”在此之前,風水先生也曾對武帝說:“東南方將有大兵造反。”等到王琛的秘密報告送上去以後,武帝便真的懷疑起石苞來了。

正在這時,荊州刺史胡烈送來關於吳國軍隊將大舉進犯的報告。石苞也聽到了吳國軍隊將要來進犯的消息,便指揮士兵修築工事,封鎖水路,以防禦敵人的進攻。武帝聽說石苞自衛的消息後更加懷疑,就對中將軍羊祜說:“吳國的軍隊每次來進攻,都是東西呼應,兩麵夾攻,幾乎沒有例外的。難道石苞真的要背叛我?”羊祜自然不會相信,但武帝的懷疑並沒有因此而解除。湊巧的是,石苞的兒子石喬擔任尚書郎,晉武帝要召見他,可他經過一天時間也沒有去報到,這就更加引起了武帝的懷疑,於是,武帝想秘密地派兵去討伐石苞。

武帝發布文告說:“石苞不能正確估計敵人的勢力,修築工事,封鎖水路,勞累和幹擾了老百姓,應該罷免他的職務。”接著就派遣太尉司馬望帶領大軍前去征討,又調來一支人馬從下邳趕到壽春,形成對石苞的討伐之勢。

王琛的誣告,武帝的懷疑,對石苞來說,他一點也不知道,到了武帝派兵來討伐他時,他還莫名其妙。但他想:“自己對朝廷和國家一向忠心耿耿,坦蕩無私,怎麼會出現這種事情呢?這裏麵一定有嚴重的誤會。一個正直無私的人,做事情應該光明磊落,無所畏懼。”於是,他采納了孫鑠的意見,放下身上的武器,步行出城,來到都亭住下來,等候處理。

武帝知道石苞的行動以後,頓時驚醒過來,他想:討伐石苞到底有什麼真憑實據呢?如果石苞真要反叛朝廷,他修築好了守城工事,怎麼不作任何反抗就親自出城接受處罰呢?再說,如果他真的勾結了敵人,怎麼沒有敵人前來幫助他呢?想到這些,晉武帝的懷疑一下打消了。後來,石苞回到朝廷,還受到了晉武帝的優待。

俗話說:“腳正不怕鞋歪,身正不怕影斜。”石苞的故事告訴我們:在大是大非麵前和緊急關頭,應該冷靜地對待和妥善地處理。對於自己所遇到的不平遭遇,要勇於忍受,不要因此而驚恐不安或是氣憤不已,輕舉妄動,那樣隻能是把事情搞得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