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皇帝果然提拔魯道宗做了參知政事。由於魯道宗心胸坦蕩,為人正直,那些喜好打“小報告”誣陷害人的人也怕他三分。
在我國許多流傳甚廣的文學名著中,也記載敘述了身正影直的君子之人,憑借自己坐端行正的言行,防拒了“小報告”的誣陷。下麵,我們讀一讀《西廂記》中的一折:
《西廂記》裏“爭婚”一折中記載了貴胄公子鄭恒製造謠言,誣陷張生的故事。
張生在普救寺濟難,崔夫人將鶯鶯許配張生。與鶯鶯原來定過親的鄭恒理直氣壯地前來爭婚,先是找紅娘幫忙,遭到嘲笑後,便施展起顛倒黑白、搬弄是非的口舌功夫。在鶯鶯的母親崔夫人麵前大打“小報告”,誣陷張生。
劇中寫道:
[淨(鄭恒)脫衣科雲]“這妮子擬定都和那酸丁(張生)演撒,我明日自上門去,見俺姑娘,則作不知。我則道張生贅在衛尚書家,做了女婿。俺姑娘最聽是非,他自小又愛我,必有話說。則這一套衣服也衝動他。自小京師同住,慣會尋章摘句,姑夫許我成親,誰敢將言相拒。我若放起刁來,且看鶯鶯那去?且將壓善欺良意,權作尤雲歹帶雨心。”
這段心理描寫,充分地表露了鄭恒的陰險。他知道靠一般的手法,無法娶到鶯鶯。他抓住姑母夫人“最聽是非”這一特點,準備無中生有地捏造一些罪名硬套在張生頭上。一旦崔夫人信以為真,則鄭恒可達目的。
鄭恒見到姑母後,裝出十分傷心的樣子,跪在崔夫人麵前,未語先落淚。崔夫人見狀,也感不安。扶起鄭恒,崔夫人解釋道:“當初鶯鶯在普救寺遭孫飛虎搶親,多虧張生獻計解危,隻好將鶯鶯許配給張生。”
鄭恒見姑母的話中略帶遲疑,似有商量的餘地,便乘機大進讒言。
劇中是這麼寫的:[淨雲]那個張生?敢便是狀元。我在京師看榜來,年紀有二十四五,洛陽張珙,誇官遊街之日。第二日頭答正來到衛尚書家門首。尚書的小姐十八歲,也結著彩樓,在那禦街上,則一球正打著他。我也騎著馬看,險些打著我。他家粗使梅香十餘人,把那張生橫拖倒拽人去。他口叫道:“我自有妻、我是崔相國家的女婿。”那尚書有權勢氣象,哪裏聽,盡管搶將入去了。尚書說道:“我女奉旨結彩樓,你著崔小姐做次妻。他是先奸後娶的,不應娶他。”鬧動京師,因此認得他。
鄭恒的讒言雖是憑空捏造,卻說得形象生動,人證物證俱全。崔夫人不得不信。再加上“先奸後娶”、“做人次妻”的讒陷之詞,宛如五雷轟頂,激起了崔夫人的怒火。
果然,崔夫人聽完鄭恒的話,當場破口開罵道:
“我道這秀才不中抬舉,今日果然負了俺家,俺相國之家,世無與人做次妻之理,既然張生奉聖旨娶了妻,孩兒,你揀個吉日良辰,依著姑夫的言語,依舊入來做女婿。”
鄭恒的話經崔夫人一擴散,張生簡直變成了一個十惡不赦的壞蛋。紅娘和鶯鶯也心存疑惑。
張生見此,心裏有數,他十分冷靜,身正不怕影斜。任你鄭恒如何挑撥是非,事情總會水落石出。他一方麵向鶯鶯表露了自己堅貞不移的愛情,另一方麵,他找到杜將軍作旁證,同鄭恒作針鋒相對的鬥爭。
在事實麵前,鄭恒所打的“小報告”立刻現出其虛假性,鄭恒本人也搞得灰溜溜的,狼狽不堪。張生靠自己坐行端正的言行,既反擊了“小報告”的騷擾,而且還最終得以同自己相愛的崔鶯鶯結成百年之好。這真乃天下之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