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君王,您可知道,咱們朝中的高級謀士裏麵有人‘腳踏兩隻船’,企圖背叛您嗎?”
“這是真的嗎?”秦惠王對張儀這個不清不楚的開場白感到十分詫異。
“這個人就是陳軫。陳軫這個人,陰一套,陽一套,善於耍兩麵三刀,他的骨子裏麵是壞透了的,絲毫沒有對咱們秦國的赤誠忠心。”張儀答道。
接著,張儀又繼續說:“君王,不知您注意了沒有,陳軫經常帶著秦國的大量財物,私下奔往楚國。他之所以這樣做,並不是如同他平日裏冠冕堂皇所說的,是為君王您辦事,也不是為了進一步改善和加強秦國與楚國的聯係,而是兩麵三刀,在表麵上供奉秦王,在暗地裏卻結交楚君,他妄想以此為個人撈取政治、經濟等方麵的種種好處。”
張儀還煽動說:“種種跡象表明,陳軫的所做所為完全背離了作為秦國一名忠實臣僚的基本道德水準,他有著很大的叛秦投楚的嫌疑。望君王迅速明查,以免釀成後患。”
張儀的“小報告”,還真是發揮了“暗箭”傷人的作用。一段時間以來,秦惠王時時處處留心嚴察陳軫的言行舉止,對待陳軫也降低禮遇,不再像以往那樣寵幸有加了。這使得陳軫感到十分苦惱。可是,陳軫作為一位高級幕僚,畢竟聰明過人。他想,與其這樣糊裏糊塗地混下去,不如自己主動去找秦惠王並向朝中群臣挑明這件事,使君王和大家都清清楚楚地知曉自己的一切作為及其本來用意,從而消除疑慮,破解“小報告”誣陷自己的不實之辭。
於是,陳軫主動拜謁了秦惠王。陳軫說:“有人私下在君王麵前打‘小報告’,講了許多有關我的不實之辭,對我進行誣告陷害,懇請君主了解客觀事實並慎重明察。關於我幾次往返楚國辦理公務的事情,本不是什麼秘密之事,也沒有刻意去隱瞞任何人,對此,不僅與我同在朝中為官的張儀知道,而且還有其他許多人也是知曉的。人們都說,在曆史上,由於伍子胥忠誠於他的君主,所以其他各國的國君也都希望能得到像伍子胥這樣的賢明來輔佐自己。曾參孝順自己的長輩,所以,普天下的人士也都希望自己也能有個如同曾參那樣忠孝有加的子女。眾所周知,如果某一家的女兒要出嫁,凡是了解這女子的小夥子紛紛予以聘娶,那麼,這家的女兒一定是個聰明、賢慧、溫柔的好女子。就我個人來說,道理也是如此。君王您想過沒有,我本人作為秦國的謀臣,受到君王極高的禮遇,如果對秦國不忠不誠,也不赤心耿耿地供奉您,楚王能那麼自信我會忠心待他嗎?現如今,我如此忠心耿耿,言行舉止,一心一意都是為了秦國的利益,臣下這樣做,君王您再聽信那些‘小報告’而嫌棄我的話,那麼,我呆在秦國又有什麼意思呢?真不如像有些人私下誣陷的那樣,離秦奔楚罷了!”
這裏,聰明過人的陳軫麵對“小報告”對自己的無端誣陷,不懼不怕,而且公然以自己一番理直氣壯的話語,駁斥了那些來自陰暗角落裏的流言蜚語對自己的攻擊。他這種把問題擺在桌麵上的做法,既貶斥了張儀所打的“小報告”對自己的侵害,同時,還婉轉巧妙地向秦惠王表明了自己的忠心。這樣一來使得秦惠王對陳軫刮目相看,從而完全起到了反擊“小報告”構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