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光明驅逐黑暗(1 / 2)

以光明驅逐黑暗

人們在平日工作、生活、學習中,遇到“小報告”這種傷人的“暗箭”,大可不必驚慌,更不能失措,而應沉著應對,予以恰當的反擊以防範對自身乃至他人造成的傷害。打“小報告”,或者依照古代的說法,是散播“讒言”,其所散布的東西大抵是虛假捏造的,因而,從根本上來說,也是站不住腳的。如果那些散布“小報告”,製造流言蜚語的人,他們所宣揚的東西義正辭嚴,言之確鑿,將之正大光明地公之於眾豈不更好。然而,正是因為這些私下打“小報告”的人宣揚的東西,其所依據的事實不牢靠,甚至有許多還是無中生有,胡編亂造的,所以,他們隻有鬼鬼祟祟地在私下采取陰險舉動,施放“暗箭”傷害其所攻擊的目標。

那些被形形色色“小報告”所攻擊陷害的對象,隻要坐端行正,身正影直,就可以采取光明磊落的公開方法,公然抨擊那些“小報告”中的不實之辭對自身或他人所造成的侵害。因為,在這裏,一個私下在陰暗角落之中打“小報告”的人,鬼鬼祟祟,另一個受到“小報告”誣陷傷害的人,光明磊落。前後兩者如果公開地擺在人們麵前,何者為真,何者是假,明眼人是一瞧即知的。所以,運用公開的事實去駁斥那些來自陰暗角落的“小報告”,揭穿所謂“悄悄話”、“真實材料”等東西的虛假性,這對於防範和反擊“小報告”來說,必定是每戰必勝的。

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在秦國當政的是秦惠王。秦惠王雄才大略。為了進一步發展和壯大秦國的力量,使秦國在群雄紛爭的年代不僅立於不敗之地,而且還能戰勝眾多的敵手,他廣攬人才,重用賢明。當時的一些著名的文人策士,如陳軫和張儀等紛紛都投奔秦國,成了秦惠王的高級謀士。

陳軫洞悉戰國諸雄中秦國自身的處境,他通過認真思考,慎重分析,以旁征博引的方式向秦惠王提出了一係列精辟的治國謀略。這些主張深得秦惠王的欣賞,被一一采納,他內修政治,外結盟友,大力發展本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結果使得秦國的各項事業朝氣蓬勃,日益興盛,秦國的力量也由此不斷發展壯大,在諸侯群雄中越來越強。鑒於陳軫提出的一係列治國方略,對於秦國的發展興盛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秦惠王個人感情的天平逐漸傾向了陳軫,也使得陳軫在朝中眾多文人謀士中居於重要的位置。不僅如此,由於秦惠王欣賞陳軫的才華,每每言必提陳軫。

陳軫在秦惠王麵前恩寵有加,不僅使得朝中眾多幕僚大臣羨慕,更是氣惱了同在朝中擔任高級謀士的張儀。

張儀對陳軫受到格外的器重十分不滿,感到憤憤不平。他認為,自己與陳軫均是秦惠王的重要謀士,也均在朝中擔任要職。而且,自己也同樣為秦惠王提出了一係列發展戰略,對秦國的發展壯大同樣也是功不可沒的。可是,秦惠王不知怎麼搞的,對自己隻是一般禮遇,而待陳軫卻是格外偏愛,遠遠超過了對待自己。於是,張儀為了爭寵,就悄悄地在朝廷臣僚中散布流言蜚語,對陳軫的言行舉止進行大肆抨擊,企圖“扳倒”陳軫,自己取而代之。

一次張儀晉見秦惠王。他故弄玄虛地先是四下張望,接著又請惠王屏退左右,而後走上前去,悄悄地對秦惠王打起陳軫的“小報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