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滅在時間中的真實(1 / 3)

在這裏要向大家講述的,是距今約兩千三百年前,發生在艾拉澤亞大陸上,被稱為“最終女神戰爭”的宗教戰爭史。

大約一百年之前,曆史學者仍然認為這場發生在兩千三百年年前的戰爭,是一場規模比較小,曆時比較短,形式也比較簡單的戰爭。而在古人流傳下來的,有關這場戰爭詩歌中,似乎這場戰爭的規模、時間跨度和複雜程度,遠遠超過了曆史學者的所認定的史實——一般這些詩歌都被認為是過於誇張了。

而近一百年來,考古類魔法的不斷發展,尤其是“歲月之守護”魔法被開發出來之後,考古學者已經可以將某件古物的年代精確定位——其誤差不超過十年,同時這場戰爭的遺跡也在大陸各地不斷地被發現。我們逐漸發現這場戰爭竟然真的像古詩歌中所描述的那樣波瀾壯闊。

經過近十年對大陸各處遺跡的調查、對有關這場戰爭各種史料的搜集和整理、以及對各個城市博物館中和這場戰爭有關的文物的考證,我確信已經可以對這場戰爭的過程做一個令人信服的描述——我希望這篇論文能夠為有誌於研究這場戰爭的人提供幫助。

一、古艾拉澤亞的宗教以及戰爭的起因

在兩千三百年前的艾拉澤亞,宗教有著十分奇特的形式:

首先,對於某一個特定的信徒,或者說某一群特定的信徒而言,他們雖然隻信仰唯一的女神,但他們並不否認這世間有其他女神的存在。其次,無論是女神還是信徒,都默認在各個女神之間,存在一種很特殊的競爭關係:無論哪位女神取得了一種被稱為“世界樹”的神聖樹木的認同,這位女神便是眾女神中地位最高的女神——通常這意味著在世間擁有最多的信徒,以及因此而獲得的、比其他女神更加強大的力量。

取得世界樹的認同所帶來的力量是如此的強大,以至於女神及其信徒會竭盡全力地去取得世界樹的認同,而取得了世界樹的認同之後,女神及其信徒也會不惜一切代價的去保持這種地位——通常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利用得到的強大力量去阻止其他女神取得世界樹的認同。

於是,女神們之間的關係變得異常簡單:已經取得了世界樹認同的女神及其信徒會通過武力阻止其他女神取得世界樹的認同;未取得世界樹認同的女神及其信徒則通過武力推翻現有最高女神的統治,並取得世界樹的認同,然後再去阻止其他女神獲得世界樹的認同...

取得世界樹的力量,從女神們的手段變成了女神們的目的。在一千餘年的歲月中,竟然接連有五、六位女神得到了世界樹的認同,確切的說,是推翻了前任女神的統治——然後過不了多久,就又被其他的女神推翻了——每位女神統治的時間平均隻有短短的二百餘年。直到名為伊修托利的女神取得世界樹的認同為止。

從兩千三百年前的路維斯曆二二七年開始,一直持續至路維斯曆二三五年,在路維斯女神與伊修托利女神之間,進行了曆時八年的漫長戰爭,史稱“最終女神戰爭”。

這場戰爭的遠因,自然是由於路維斯女神與伊修托利女神對於最高女神地位的爭奪,而這場戰爭的近因,則是由於伊修托利女神經過近百年的時間,已經完成了戰爭準備,同時屬於伊修托利女神的世界樹也接近於成熟。伊修托利女神的部隊遂於路維斯曆二二七年在東艾拉澤亞海岸登陸,開始開拓通向世界樹所在地的“神之道”(注一)。

注一:

對於這場戰爭的近因,曾有人認為是因為伊修托利下屬的寒冰皇冠騎士團團長羅蘭.斯特萊夫因為個人的私怨,才於路維斯曆二二七年,在總兵力處於劣勢的條件下開始征討艾拉澤亞:其目的是在艾拉澤亞國王溫達姆.奧蘭德有生之年親手殺死他。在羅蘭還是溫達姆屬下一名聖騎士的時候,溫達姆誣陷羅蘭犯有叛國罪,並殺害了羅蘭的戀人久遠(據說此名女子的容貌與伊修托利女神很相似)。

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第一,羅蘭隻是伊軍最高指揮三人小組的成員之一,而且這三人中最高指揮官是理查德而非羅蘭,他無權單獨決定何時入侵艾拉澤亞;第二,在如此重大的戰略決定中,摻入任何私人的感情因素都是十分危險的。

二、參戰雙方的兵力與指揮係統

在開始敘述這場戰爭的過程之前,我想先對雙方參戰兵力的基本情況以及雙方的最高指揮係統的結構作一個簡單的介紹——在開始了解一個事物的細節之前,最好能在總體上對這個事物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路維斯聯盟的兵力擁有數量優勢,在戰爭初期,總兵力有近五十一萬之多,而在戰爭最後階段的“世界樹之戰”中,二十三萬的數量同樣淩駕於伊修托利軍之上(注二)。這些兵力由兩部分組成:隸屬於聖都教廷的教廷部隊和隸屬於路維斯聯盟各王國的世俗部隊,其中教廷部隊是路維斯軍的核心力量,與王國的世俗部隊的比例大約在一點一比一左右。路維斯軍戰力最強的三大騎士團:聖劍騎士團、聖鎖鏈騎士團和聖杯騎士團全部隸屬於聖都教廷;在路維斯聯盟四千餘名聖騎士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直接隸屬於聖都教廷;而聯盟的空軍,五千名風暴獅鷲騎士也隸屬於聖都教廷。

借助路維斯女神的力量,教廷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不僅神職人員擁有極為崇高的地位、並享有豐厚的終生薪俸(來自於各王國的稅收),而且教廷將各個王國的國王置於教廷的控製之下:隻有路維斯的信徒才有資格成為國王,並且要經過教皇的加冕。除此之外,教廷對各王國之內的事務還擁有最高裁判權,就連國王本人也必須服從聖都教廷法王廳的裁決。

因此,在這場戰爭中,教廷的立場極為堅定:要麼戰勝異教徒,與路維斯女神共享榮耀;要麼與路維斯女神一起被毀滅,絕不可能有第三種選擇。因此,教廷所屬的部隊也是這場戰爭中路維斯軍方麵作戰最為勇敢的部隊。

而對於艾拉澤亞大陸各國國王來說,他們在這場戰爭中所處的立場要微妙得多。路維斯女神為各個王國帶來了和平與繁榮,但同時也將王權置於教權的控製之下;路維斯女神是神聖的,可傳播女神信仰的卻是身為凡人的神職人員,盡管他們的靈魂遠較普通人聖潔,但是難保和國王之間會沒有任何齷齪;國王們都是路維斯女神的忠實信徒,但他們很快發現伊修托利女神的存在並沒有威脅到他們的利益:伊修托利軍並沒有奪取占領地中任何屬於國王們的財產,而由於伊修托利軍的入侵,教廷則不得不比以前更加借助國王們的力量。

當國王們的利益和信仰發生衝突,政治家和信徒兩種身份無法統一的時候,他們選擇了盡量保存自己實力和避免過早表明立場的政策:如果最終伊修托利女神勝利,那麼最好避免在這場戰爭與伊修托利軍接下切齒的仇恨;如果最終路維斯女神勝利,那麼要避免教廷獨占勝利的榮譽——那樣會更加削弱國王們的地位。

在這場戰爭中,除了一兩個信仰極為堅定的國王外,其餘的國王在提供軍隊的數量上,都有所保留,這無疑使路維斯軍的總體數量優勢打了折扣。

伊修托利女神麾下的兵力則全部由忠實的信徒組成,其中包括近萬名騎士組成的“寒冰皇冠騎士團”,八萬餘名輕裝步兵(注二),近四萬名重裝步兵,另外還包括四千餘名蝙蝠騎士以及七十餘隻白龍組成的空軍。另外,在西艾拉澤亞平原西部戰役之後,伊修托利軍還得到了某個國王秘密提供的、六萬餘人的援軍,這些援軍全部裝備白色的鎧甲,但是他們的機動力遠遠弱於伊修托利軍的主力部隊。

其中,隸屬於“寒冰皇冠騎士團”的近萬名騎士,是伊修托利軍的核心戰力。就個體格鬥能力來講,他們和路維斯軍的聖騎士在伯仲之間,但是他們的機動力要遠遠超過聖騎士,而且他們的數量也是聖騎士的兩倍左右。如此數量的精英部隊在戰役中的高速機動,簡直是對手的噩夢,其中最為精典的戰例即為西艾拉澤亞平原戰役之後,兩千五百名寒冰皇冠騎士閃擊伊斯等三座農業城市,切斷聯盟四十萬主力部隊的補給,迫使聯盟大軍退卻的例子。

而且伊修托利軍無論是寒冰皇冠騎士團、輕重步兵還是空軍,都是伊修托利女神忠實的信徒,而那六萬的盟軍,伊軍總指揮理查德隻把他們當做消耗品來使用——這些盟軍的命運,在那個國王把這些盟軍贈送給伊修托利女神的時候就已經被確定了——如果最終伊修托利女神勝利了,那位國王根本不敢向勝利者質疑這些部隊如何被使用;如果最終路維斯女神勝利了,這六萬盟軍要麼會被當作叛教者,和那位國王一起被教廷處死,要麼會被那位國王秘密地滅口。

雙方參戰兵力的基本情況就是這樣,接下來我們看一下雙方指揮係統的結構。

路維斯女神方麵,最高指揮機構名為“法王廳”,由六名成員組成,包括教皇朱利安、被稱為“聆聽者”的朱利安的弟弟洛倫、大賢者卡達爾、聖劍騎士團團長尤瑟爾、聖鎖鏈騎士團團長喬伊以及聖杯騎士團團長尼克羅。其中大賢者卡達爾頭腦冷靜,才華橫溢,戰爭中路維斯聯盟方麵大部分的戰略計劃都出自他的手中,而三位騎士團團長也都是優秀的指揮官。有這四位高級將領的指揮,再加上聯盟的兵力優勢,本來戰爭的天平是向聯盟方向傾斜的,但四位指揮官卻無法充分發揮的他們的才能——教廷和國王們在決策時相互角力,以至於許多決議是折衷的結果——而在某些時候,一個折衷的結果甚至不如沒有結果。路維斯聯盟方麵的人才和兵力優勢,相當一部分在聯盟內部各種錯綜複雜的勢力的角力中消耗掉了。

而伊修托利軍的指揮係統,則堪稱是可以寫入教科書的優秀指揮係統。伊修托利女神選出了三名才華最為出眾的忠實信徒組成了一個三人指揮小組:冷靜且大局觀出眾的理查德作為總司令官製定戰略計劃,劍術高超且戰術指揮能力出色的羅蘭和阿爾薩斯則負責戰術性的部署。伊修托利女神將戰爭的目標——開拓“神之道”傳達給三人小組,而具體的部署則全部由三人小組作成,伊修托利女神並不加以幹涉。而理查德在完成總體的戰略計劃之後,同樣隻向羅蘭和阿爾薩斯傳達每次作戰行動的目標,而作戰行動的具體部署,同樣由這兩人完成而理查德不加以幹涉。羅蘭和阿爾薩斯在向部屬傳達命令時也遵循同樣的原則,而當他們的部屬向更下一級的部屬傳達命令的時候,也會遵循這條原則。

這樣在伊修托利軍中,形成了一種被後世稱為“任務指令導向係統”的指揮方式:在這個係統中,上級在向下級傳達命令的時候,隻傳達應該做什麼,而不是應該怎樣做——實現這種係統有兩個前提條件:第一、全軍上下絕對的互信;第二、命令者在下達命令時,必須設身處地的為被命令者考慮此命令是否可能被完成。這樣,不僅每一級別人員的主動性都被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而且全軍上下都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從而使伊修托利軍在應對戰場突發事件上的能力要比路維斯聯軍優秀——路維斯聯盟的軍官有些過於依賴女神的預言了。

另外,伊修托利軍的總指揮理查德還組織了一個由優秀的法師組成的顧問團,負責在戰爭尚未開始之前,就開始策劃整個戰爭行動。而在戰爭開始之後,這個顧問團也需要時刻監控戰爭的進程,評估現有計劃是否合理,並且負責對計劃進行調整——換句話說,這個顧問團是一個高效的參謀本部。在一千八百多年後,毛奇元帥建立現代參謀本部製度時,曾經評為一百年以來最重要的軍事改革——而這不過是近兩千年前古人的故智。

以上便是雙方的兵力和指揮係統的情況。

注一:

其中包括近萬人的路維斯女神近衛隊。

注二:

在戰爭末期有近十萬名。

三、戰爭的開始,伊修托利軍鯨吞東艾拉澤亞

路維斯曆二二七年三月,戰爭以伊修托利軍在東艾拉澤亞海岸登陸、並閃電般攻占文德爾拉開了序幕。

根據理查德及其顧問團的最初計劃,伊修托利軍將在東艾拉澤亞登陸後,攻zhan有“艾拉澤亞第一鎖鑰”之稱的炎之城塞,然後依托炎之城塞為據點繼續向艾拉澤亞內陸開拓“神之道”。因為伊修托利女神在短時間內屏蔽了“聆聽者”洛倫接收路維斯女神預言的能力,將使路維斯聯盟無從得知伊修托利軍將要發動戰爭的情報;同時伊修托利軍主力的機動力以及自持力都很優秀,所以有望在路維斯聯盟完成戰爭動員之前,兵臨炎之城塞城下——顧問團估計這時炎之城塞內最多擁有約九萬名守軍:三萬五千名艾拉澤亞王國常備軍再加上四萬五千名常駐炎之城塞的聖劍騎士團部隊(注一)——總數十五萬左右的伊修托利軍主力將通過“重量”擊碎對方的抵抗意誌,然後以相對小的代價奪取炎之城塞。

這個計劃經過了理查德和顧問團的反複討論,被認為是可行的,而事實上也確實是可行的。伊修托利軍主力部隊的行軍速度是路維斯聯盟軍隊行軍速度的兩倍以上,當他們忽然出現在炎之城塞城下的時候,將造成守軍心理上的極大恐慌;再加上守軍並不了解伊修托利軍的持續作戰能力——在炎之城塞攻防戰中,伊修托利軍的輕裝步兵甚至有一天一夜不眠不休連續作戰的例子——麵對著似乎永無止境的攻勢,守軍的精神會比肉體更早崩潰;而伊修托利軍的前線指揮官羅蘭和阿爾薩斯,已經針對伊修托利軍持續作戰能力強的特點,進行了長時間的訓練——通過這種訓練,伊修托利軍不僅能持續不斷地發動攻勢,而且可以將攻勢中己方的損失降到最低。

然而就在伊修托利軍已經在海上航行了三十天,距離東艾拉澤亞海岸還有三天的航程時,理查德接到了一份準確的情報:三萬五千艾拉澤亞王國常備軍離開了炎之城塞,正在東艾拉澤亞平原進行演習;而聖劍騎士團則由於進行不定期換防的原因,全騎士團八萬人都駐留在炎之城塞!

這樣,伊修托利軍陷入了一個巨大的危機中:

平時在冰封的諾德森大陸,伊修托利軍隱藏在地下的兵營中,使得路維斯女神即使使用世界樹的力量,也無法得知伊修托利部隊的數量——在戰爭開始之前,路維斯聯盟一直認為伊修托利軍的總兵力不超過四萬。而理查德這次動用了近百分之八十的力量在東艾拉澤亞海岸登陸,則是建立在伊修托利女神屏蔽了“聆聽者”洛倫接收路維斯女神預言的能力這一前提下——而這個屏蔽最多維持五十天,而現在伊修托利軍距離諾德森大陸有三十天的航程。也就是說,即使伊修托利軍現在掉頭返回諾德森大陸,路維斯聯盟也將於二十天之後得知伊修托利軍的真實實力。而在那之後,路維斯聯盟肯定會全力加強戰備——一旦這樣,雙方的較量將由於數量的差距而變得毫無懸念。

而如果按照原計劃閃擊炎之城塞的話,在東艾拉澤亞的那三萬五千艾拉澤亞王國常備軍,則會變成伊修托利軍的噩夢:艾拉澤亞王國曆來以輕騎兵聞名於世,雖然機動力仍然比不上寒冰王冠騎士團的騎兵,但對於襲擾伊修托利軍戰線後方這一任務而言則綽綽有餘。而如果派出寒冰王冠騎士團追擊這些輕騎兵的話,伊修托利軍主力則在擁有兩千名聖騎士的聖劍騎士團麵前討不到任何便宜——而如果無法迅速攻占炎之城塞這一要塞的話,伊修托利軍將有可能不得不在平原地帶接受會戰——在平原上,即使是路維斯聯盟隻使用現有兵力,伊修托利軍同樣沒有任何勝算。

在這個足以毀滅伊修托利全軍的危機麵前,理查德充分體現了一個偉大統帥所應具有的心靈彈性,他迅速分析了現實情況並得出了以下結論:

第一、現在伊修托利軍必須立即發動攻勢,取得戰爭的主動權,否則開拓“神之道”的目的將難以達成;

第二、目前階段的攻勢以攻占炎之城塞為目的;

第三、攻占炎之城塞的前提條件為殲滅位於東艾拉澤亞平原上的三萬五千艾拉澤亞王國常備軍,以保障補給線;

第四、在殲滅這的三萬五千部隊時,要防止他們撤退回炎之城塞,增加攻克炎之城塞的難度;

根據這些結論,他製訂了一個新的方案:

第一步、由羅蘭帶領約兩千名的寒冰皇冠騎士趁黑夜迅速攻占港口城市文德爾。羅蘭要在行動中達成以下幾個目標:

首先,羅蘭要在黎明前攻占文德爾並且活捉文德爾的領主卡姆,並通過他向艾拉澤亞國王溫達姆發出複仇的宣言,以造成這次行動是羅蘭的私人複仇這一假象,並且要讓領主卡姆無意間得知攻占文德爾的隻是兩千名寒冰皇冠騎士而已——這一步將是殲滅那三萬五千艾拉澤亞常備軍的關鍵;

然後,攻占文德爾之後,要迅速切斷文德爾與外界的聯係——避免艾拉澤亞王國常備軍得知伊修托利軍的真實數量。

第二步、當文德爾領主卡姆將羅蘭的複仇宣言傳達給溫達姆之後,理查德早已在艾拉澤亞宮廷內部布置好的間諜會散布流言說:教廷已經得知攻占文德爾的是羅蘭,並且在羅蘭的恩師——聖劍騎士團團長尤瑟爾的堅持下,教廷準備重新調查羅蘭叛國的真相。以此來誘使溫達姆動用東艾拉澤亞平原上的那三萬五千常備軍攻擊文德爾——為了隱瞞自己的罪行,溫達姆當然會將此事瞞著駐守在炎之城塞的聖劍騎士團——這樣這三萬五千常備軍將會成為一支孤軍。

第三步、伊修托利軍集中主力部隊約十五萬,通過伏擊的方式殲滅三萬五千艾拉澤亞常備軍後,留下少量兵力駐守文德爾,剩餘的部隊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伊修托利軍主力,包括四千餘名寒冰皇冠騎士在內,將沿最快的路線直撲炎之城塞;

第二部分則是五千名寒冰皇冠騎士,分成五百人一隊的騎兵大隊,將東艾拉澤亞平原的城池和資源都收入囊中,然後在炎之城塞前與主力彙合,攻取炎之城塞。

理查德的計劃得到了羅蘭和阿爾薩斯的認同,這兩人以驚人的速度完成了部隊的重組。接下來的事態,完全按照理查德所預料的那樣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