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於路維絲曆二二七年三月二十日攻占文德爾;
得知羅蘭歸來並聽到宮廷內流言的溫達姆被恐懼攫住了心靈,命令洛薩帶領東艾拉澤亞平原上的那三萬五千艾拉澤亞常備軍去文德爾滅口,結果便是兩個星期後,被告知要秘密行動的洛薩在不明敵情的情況下,被且戰且走的羅蘭引入伏擊圈而全軍覆沒;
隨後的兩個月內,整個東艾拉澤亞平原都落入了伊修托利軍的控製之中——盡管駐守在炎之城塞的聖劍騎士團已經得知了關於伊修托利軍的準確情報,但是他們卻沒有辦法阻止對手的行動——一則聖騎士的機動力要弱於寒冰皇冠騎士,二則離開了聖騎士的支援,聖劍騎士團也沒有把握抵擋住擁有四千餘名寒冰皇冠騎士的伊修托利軍主力對炎之城塞的攻勢。
在“最終女神戰爭”中,最為後世戰略家所稱道的,莫過於理查德這次對原有計劃的修訂,而理查德也確實配得上這些讚美之詞:能將全軍從如此巨大的危機中拯救出來,並且迅速製定了應對的方案,使原有戰略目標得以實現,足以證明他具有一顆偉大的心靈;而在他製定的那套應對方案中對溫達姆所發動的、卓有成效的心理攻勢,則說明他認清了所謂的戰略,實質上是一種心靈的藝術。當然,這一切都建立在對敵方將領充分了解的基礎之上——這一點羅蘭功不可沒——他為伊修托利軍帶來了關於溫達姆心理弱點的準確情報。
但是在我看來,理查德本人說過的一句話才是對這次作戰行動最中肯的評價:“...憑借著自身的眼光、智慧、意誌、努力以及等待,人可以把握自己一半的命運;而另一半,則是由上天決定的...“這句話詮釋了戰略家的悲劇性角色——即使他們為戰爭做了萬全的準備,也仍然無法保證戰爭的勝利——而名戰略家還常常被期待著每戰必勝。
接下來,伊修托利軍將會在將會炎之城塞及其附近接連麵對聯盟方麵的兩大名將:聖劍騎士團團長尤瑟爾和大賢者卡達爾。
注一:
聖劍騎士團另外的三萬五千部隊駐留在聖都。
四、炎之城塞的攻防
炎之城塞,被稱為“艾拉澤亞第一鎖鑰”:南北綿延數千公裏的那加山脈將艾拉澤亞平原分為東西兩個部分,而東西向流經整個艾拉澤亞平原的尼盧河與那加山脈的交彙點,便是被稱為“星見之地”的大峽穀。在“星見之地”峽穀的中部,寬度約為二十公裏,其中十四公裏為水流湍急的尼盧河,另外六公裏便是擁有雙層城牆的炎之城塞。
除了擁有險峻的地理位置以及堅固的雙層城牆之外,炎之城塞還擁有被稱為“星見法陣”的防禦性法陣,這個法陣甚至比那兩道比普通城牆厚三倍的城牆更具防禦效果。它不僅可以在兩道城牆外部形成一個防禦性結界阻止敵人靠近城牆,甚至還有一套小型的備用法陣,一旦防禦性結界失效,備用法陣可以使處於炎之城塞範圍內的敵人處於“遲緩魔法”的影響之下。不僅如此,炎之城塞還有一套極為秘密的自毀法陣,用於防止城塞失守後被敵方利用——由此可見炎之城塞擁有的防禦能力的價值!
據說,當年羅蘭作為見習聖騎士與恩師尤瑟爾第一次來到炎之城塞的時候,見到炎之城塞的防禦能力之後,不禁感歎炎之城塞簡直可以抵得上十萬大軍。聽到弟子這樣的感歎之後,尤瑟爾說道:“要塞,隻有被納入了整個戰爭計劃之後,才能充分地發揮其價值;如果隻是被當作一個據點被動地防守的話,則遲早會被攻克”
尤瑟爾此語足以證明他並不隻是一個出色的戰術指揮官,而是一個可以認清戰術與戰略關係的優秀將領。他在伊修托利軍鯨吞東艾拉澤亞的時候,便已經認清了炎之城塞對於伊修托利軍整個戰略計劃的意義,並製定了極具針對性的應對方案。
伊修托利軍的優勢在於整個軍隊的機動性高於路維斯聯盟的軍隊,而且有一個高效的指揮機構,這樣的對手如果任其自由發揮,則會給整個聯盟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但是伊修托利軍同樣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陷:數量處於絕對劣勢,因此伊修托利軍需要依托炎之城塞的防禦能力才能對抗聯盟軍隊的數量優勢。
在伊修托利軍占領整個東艾拉澤亞之後,尤瑟爾對於伊修托利軍的戰鬥力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他認為一旦伊修托利軍有能力突破“星見法陣”的防禦,則單以聖劍騎士團的八萬兵力很難守住炎之城塞——雖然突破“星見法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從伊修托利軍之前的表現來看,他們對於這場戰爭顯然經過了精心的準備——顯然他們不會對突破“星見法陣”沒有準備。而聯盟方麵由於教廷與各個王國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使得聯盟方麵的戰爭動員會比較遲緩,這就是說,駐守炎之城塞的聖劍騎士團將很難得到及時的支援——讓“教廷第一精銳部隊”聖劍騎士團吃一些苦頭,將是長久以來受到教廷壓製的國王們樂於見到的。
我們現在無法知道當時尤瑟爾認識到這種情況時有何感想,但是尤瑟爾在不得不獨自麵對炎之城塞在自己手中陷落這一苦澀結果的同時,準備將一個更為苦澀的結果留給了伊修托利軍的總指揮理查德:一旦炎之城塞被攻陷,尤瑟爾將啟動自毀法陣,伊修托利軍將無法利用炎之城塞的防禦能力,他們將不得不在數量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接受會戰。
尤瑟爾的計劃極為現實而且辛辣:伊修托利軍將在取得了一個“皮洛士的勝利”之後,被淹沒在聯盟大軍的數量優勢中——其代價則是炎之城塞百年不落的聲譽以及炎之城塞本身,再加上聖劍騎士團的榮譽、鮮血以及尤瑟爾本人的生命——啟動自毀法陣的人,將無法逃出坍塌的炎之城塞。
作為一個優秀的將領,尤瑟爾深知優秀的指揮官對於部隊的意義,所以尤瑟爾在完成炎之城塞自毀計劃的同時,還策劃了一個“斬首計劃”——其目標就是昔日的弟子,現在伊修托利軍寒冰皇冠騎士團團長羅蘭.斯特萊夫。
由於炎之城塞的備用法陣將會對進攻者釋放“遲緩魔法”,而且距離法陣中心越近,魔法的效果越強——這對於沒有魔法抗性的輕裝步兵有很大的影響——唯一的解決辦法是派出精英戰士占領位於城塞中心的法陣。而法陣是由尤瑟爾及聖劍騎士團近衛軍駐守的,想要占領這裏,必須是和尤瑟爾同等水準的戰士——這便是羅蘭(注一)。而隻要羅蘭來到城塞中心處的法陣,尤瑟爾的目的便達到了——無論羅蘭死於尤瑟爾劍下,還是戰勝了尤瑟爾之後被埋葬在炎之城塞坍塌的廢墟之中——伊修托利軍都將失去一個強有力的將領,從而在接下來的戰爭中處於更加不利的地位。
當尤瑟爾不得不因為自己國家的內耗而去進行一次勝算很小的會戰時,我們不禁感慨命運實在太過捉弄這位聯盟的名將;而在看到尤瑟爾在極端不利的情況下,仍然以自己的名譽和生命為籌碼、殫精竭慮地為祖國贏得一個有力的戰略態勢的時候,我們又不禁對這位聯盟名將偉大的心靈肅然起敬。
而接下來的戰爭進程,雖然和尤瑟爾預料的略有出入,但是大體上沒有改變:先是理查德組織法師召喚赤紅星,擊破了“星見法陣”的外圍防禦;接下來雙方在炎之城塞進行了一次試探性的交鋒,雙方各自付出了近萬人的傷亡後,聖劍騎士團退入炎之城塞進行守城戰,羅蘭和阿爾薩斯則指揮伊修托利軍的輕裝步兵不分晝夜的攻城。
至於聯盟的援軍,雖然大賢者卡達爾及時完成了戰爭動員——他將艾拉澤亞王國宰相利佛斯以“通敵罪”送進了異端裁判所,原因是利佛斯對動員工作有所懈怠(注二),於是各個國王意識到自己的性命比看聖劍騎士團笑話這件事來得重要,所以動員工作進展順利——但是卡達爾不得不將部隊主力集合完畢之後再向炎之城塞進發,因為之前派出支援炎之城塞的小股輕裝部隊在伊修托利軍的空軍偷襲下損失慘重,而此時聯盟的空軍尚未完成動員——這是伊修托利軍的空軍唯一一次在天空中自由發揮,之後的八年中,伊修托利軍的空軍一直為聯盟空軍所壓製。
沒有及時得到援軍支援的聖劍騎士團終於被伊修托利軍攻上了城頭,並在伊修托利軍不分晝夜的攻勢下逐漸支持不住。而伊修托利軍為了趕在聯盟主力趕到之前拿下炎之城塞,派出了羅蘭奪取中心法陣——至此,所有的情況都在尤瑟爾計算之中——但是尤瑟爾沒有想到,隨羅蘭一同來到中心法陣的,還有一名精通傳送術的法師(注三)——正是這名法師,在羅蘭戰勝尤瑟爾之後,將羅蘭從因自毀法陣啟動而開始坍塌的炎之城塞中救了出來。
最終炎之城塞攻防戰,聯盟方麵損失了包括一千一百餘名聖騎士在內的四萬五千部隊,並失去了炎之城塞;而伊修托利軍的損失是三萬五千部隊,其中包括近六百名寒冰皇冠騎士,與此同時,他們也沒有得到炎之城塞。
接下來,伊修托利軍被迫在西艾拉澤亞平原接受會戰,雙方的數量是伊修托利軍十萬兩千對路維斯聯盟四十萬。
注一:
當然,還有阿爾薩斯。
注二:
這隻是聯盟官方的說法,而實際利佛斯到底為什麼被投入異端裁判所仍然存在疑點。
注三:
其姓名已不可考,有一種說法是那名法師就是理查德本人,而且在這種說法中,阿爾薩斯也參與了奪取中心法陣的行動。但這種說法值得懷疑,三名部隊最高指揮官同時出現在最危險的前線,不像是冷靜的指揮官應有的舉動,而更像是遊吟詩人的杜撰。
五、西艾拉澤亞平原會戰
炎之城塞的攻防戰後,路維斯聯盟雖然失去了“聯盟第一武者”尤瑟爾,“教廷第一精銳部隊”聖劍騎士團也在長達一年的時間裏失去了戰鬥力,但是同時聯盟方麵也獲得了一個寶貴的機會:沒有按照原計劃奪取炎之城塞的伊修托利軍將不得不在西艾拉澤亞平原接受會戰——縱觀整個戰爭,這是聯盟方麵獲得的最好的一次機會。
與尤瑟爾共事多年的大賢者卡達爾當然明白,這次尤瑟爾用榮譽和生命換來的機會有多麼寶貴——別無選擇的伊修托麗軍將不得不在數量僅為聯盟軍隊三分之一的條件下接受會戰——在這種情況下,勝負基本沒有什麼懸念——聯盟大軍需要麵對的問題無非是要付出多大的損失才能全殲敵軍而已。
按照一般的軍事常識來看,本來這場戰爭應該以這次會戰為終點的,但是伊修托利女神來到炎之城塞這一事件,改變了曆史的走向。
伊修托利女神之所以會來到炎之城塞,最主要的目的是以女神的神力完成一座超大型的聚魔塔——當然,理查德請伊修托利女神來到炎之城塞,還有另一層用意,我們將在稍後解釋——這種聚魔塔是伊修托利軍掌握的一種尖端魔法技術,通過它可以大幅增強魔法的效果。理查德希望這個聚魔塔可以代替炎之城塞,來使伊修托利軍在防禦中處於有利的地位。但是這座超大型的聚魔塔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建成,即使是借助於伊修托利女神的神力,也才在眾所周知的“西艾拉澤亞平原會戰”開始後四天才完成——四天的時間,足夠聯盟大軍擊潰伊修托利軍。
在得知伊修托利女神來到炎之城塞之後,大賢者卡達爾隱隱感覺到一絲憂慮——卡達爾並不是畏懼那座超大型的聚魔塔,建造那座聚魔塔更像是伊修托利軍的垂死掙紮,如果聯盟方麵馬上發動決定性會戰的話,它不可能在伊修托利軍被擊潰前完工——卡達爾擔心的是伊修托利女神來到炎之城塞之後,聯盟會被“刺殺伊修托利女神”這個的目標所誘惑,分散精力,從而影響“摧毀伊修托利信徒的軍事力量”這一目標的達成——而且“刺殺伊修托利女神”這個目標並不容易達到——聖騎士和寒冰皇冠騎士的個體戰力在伯仲之間,一旦伊修托利軍察覺了聯盟刺殺伊修托利的企圖,很容易部署對應措施。
果然,伊修托利女神來到前線的消息,在被路維斯女神得知之後,路維斯女神通過“聆聽者”洛倫下達了神諭:以正麵的會戰吸引伊修托利軍,同時派出精銳小分隊刺殺伊修托利。
大賢者卡達爾的計劃和路維斯女神的計劃,分別指向宗教的兩大支柱:信徒和女神。雖然兩者的身份不同,不可避免地影響了各自計劃中的重點目標。但是就當時的具體情況而言,還是大賢者卡達爾的計劃更容易達到“擊潰伊修托利軍”這一目的——雖然這樣會流更多的血,但是“用絕對的優勢兵力去擊潰伊修托利的主力部隊”,要比“用精銳的小分隊在對方的軍營中刺殺一個女神”容易得多,更何況一旦刺殺失敗,對聯盟大軍的士氣絕對是個沉重的打擊。如果因此延誤了時間,使得伊修托利軍的聚魔塔完工的話,將會喪失尤瑟爾用榮譽與生命換來的寶貴機會。
雖然大賢者卡達爾在軍事會議上極力說服法王廳放棄刺殺伊修托利女神這一計劃,集中全部兵力殲滅伊修托利軍的主力部隊。他的提議得到了國王們的支持——通過這種方式取得勝利的話,將會是教廷部隊和隸屬於國王們的部隊共同浴血奮戰得到的勝利;而刺殺伊修托利的精銳小分隊中,清一色的都是隸屬於教廷三大騎士團的精英——倒不是教廷故意排斥國王們的部隊,而是因為隸屬於國王的世俗部隊中,武技達到這次任務要求的人確實是鳳毛麟角。
雖然法王廳也清楚確實是大賢者卡達爾的計劃更加妥當,但是一則女神的神諭不可違背——更何況女神的權威就是教廷的權威;二則國王們的舉動引起了法王廳的警惕——教廷絕對無法容忍國王們趁火打劫,借助異教徒入侵的機會和教廷討價還價,擴大他們的權利。
經過激烈的爭吵,最終還是決定執行神諭中的方案——像曆史上絕大多數情況一樣,政治上居於統治地位的人或集團,因為私人的既得利益而幹涉了軍事上的決定——而這種幹涉往往可能導致他們在不久的將來,失去全部的既得利益——而這種幹涉恰恰是伊修托利軍總指揮理查德所希望看到的。
理查德在向伊修托利女神建議其視察前線的時候,明確地說明了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希望借助伊修托利女神之力加速完成聚魔塔,而且希望以伊修托利女神為誘餌,引誘路維斯聯盟做出刺殺伊修托利女神的決定,從而分散聯盟方麵的精力,為伊修托利軍爭取渾水摸魚的機會——信徒以自己信奉的神明為誘餌,至少在艾拉擇亞到目前為止的四千餘年的曆史中,隻有理查德這樣做過。
如果說理查德在戰爭開始的時候,對原有計劃的修訂,是整個戰爭中最為出色的戰略運作的話,這次以伊修托利女神為餌誘使聯盟改變原有的會戰計劃,則是整個戰爭中最為瘋狂的賭博——理查德以自己的全部心智、伊修托利女神以及女神的全部信徒為籌碼的一次賭博。
理查德這次瘋狂的賭博成功後,在戰略層麵上的勝負天平趨於平衡,接下來便是雙方在戰術層麵上的較量。
伊修托利軍方麵,完全是一個拖延時間的戰術部署——輕裝步兵以及重裝步兵這些機動力較差的部隊居於戰線的後方,避免在聚魔塔完工之前投入無謂的消耗中,寒冰皇冠騎士團則作為主力作戰部隊,利用其高機動力和較強的個體戰力在拖延時間的同時盡量減少自己的損失——另外還有一些武技高超的寒冰皇冠騎士隨時待命,準備狙擊聯盟方麵的刺殺部隊。
聯盟方麵,大賢者卡達爾則製訂了一個包圍敵軍的戰術——在戰線的中央布置少量的輕步兵,在輕步兵兩側布置精銳的重步兵,然後機動力相對較高的重騎兵則布置在兩翼——開戰之後,戰線中央的輕步兵因為戰力較弱,會在對方的攻勢下向內凹陷,這時兩翼的重騎兵則向前突進,擊潰麵前的敵人後向內旋轉,和因為輕步兵退後而顯得突前的重步兵一起包圍伊修托利軍。如果這個動作得以完成,被包圍的伊修托利軍將會被很快擊潰——卡達爾甚至安排羅蘭的仇敵艾拉澤亞國王溫達姆.奧蘭德來率領戰線中部的輕步兵——大賢者希望這多少能夠吸引昔日好友的注意力,從而為刺殺伊修托利的精銳小分隊增加一點成功的希望。
遺憾的是,伊修托利軍將寒冰皇冠騎士團作為作戰的主力——近十萬的主力步兵部隊則擺出了一個防禦陣形。眾所周知,步兵部隊的機動力比騎兵要相差很多,聯盟不借助交戰時己方戰線中部輕步兵部分的自然凹陷的話,是不可能包圍對方的——機動力高的騎兵數量少,不足以維持包圍圈,而步兵部隊則機動力差,無法憑借自身的機動力完成包圍動作。
另外,由於寒冰皇冠騎士的高機動力,使得聯盟方麵無法在機動戰中大規模殺傷他們,隻得用重騎兵和對方進行漫長的周旋——投入步兵部隊圍堵寒冰皇冠騎士是不可能的——大規模的步兵移動會使得己方戰線變得七零八落,失去統一指揮,而小規模的步兵部隊移動雖然能夠保持隊形的完整便於指揮,卻不足以封堵住寒冰皇冠騎士的去路。
當發現伊修托利軍隻有寒冰皇冠騎士投入作戰的時候,大賢者卡達爾已經意識到聯盟失去了擊潰伊修托利軍的機會,而刺殺分隊被擊敗的消息傳來之後,大賢者卡達爾有一種預感——這次戰爭恐怕聯盟最終會戰敗——敵人的手段十分高明,而更重要的是大賢者意識到聯盟方麵的指揮係統不足以保證抓住勝利的機會。
在得知刺殺分隊被擊敗之後,法王廳決定終止會戰——並不是因為刺殺分隊被擊敗使他們喪失了信心,而是因為聯盟方麵為了尋找機會讓刺殺分隊秘密穿過對方的戰線,用去了兩天的時間——等到刺殺失敗的消息傳來,距離伊修托利軍的聚魔塔完工隻剩下一天的時間了。一旦聚魔塔完成,聯盟大軍就有可能有獵人變成獵物了,而一天的時間則不足以擊潰十餘萬的部隊。
這樣,經過近三天的廝殺,在損失了九百餘名寒冰皇冠騎士和近萬名步兵後,伊修托利軍終於挺過了這次會戰。綜觀整個戰爭,伊修托利軍最困難的時刻已經過去,在餘下的時間裏,盡管仍然遇到了無數困難,但那都隻是戰術層麵上的問題,理查德、羅蘭和阿爾薩斯再沒有讓伊修托利軍遇到任何戰略上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