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穆植用眼一掃,見在座的人聽到自己這一問均感詫異,點頭道:“也難怪你們稀奇,平時我總是說,子不語怪、力、亂、神,從不讓你們談論神仙鬼怪,自己更是從來不提。你們哪裏曉得,正是由於知道它的存在,才會刻意緘口不言啊。”
眾人聽言,都不由得一陣輕呼。
楚穆植接著說道:“鴻蒙初有,一元方始,天地萬物秉著陰陽變化之序,豐茂世間。也不知何時,西昆侖上有一生靈,偶得了‘造化玉碟’的殘片。那‘造化玉碟’與‘開天巨斧’均是盤古開天辟地時所用的神器,天地開辟,‘造化玉碟’也即破碎,螢流而散。這生靈得了殘片後,不知又修煉了幾億萬年,終於修成正果,便是鴻鈞老祖。
鴻鈞老祖將‘造化玉碟’漸漸練得與身相合,變成了體內的氣息。而後,‘一氣化三清’,便有了玉清元始天尊、太清太上老君和上清靈寶天尊。這便是世人所供奉的三清道祖。這些,民間自有傳說,想來你們多少也是知道的。至於是真是假,我不曾親眼看見,所以也不敢妄議。
還有另一種說法,世人皆認為是謠傳,我卻認為比上一個說法可信。傳說這‘三清’乃是大羅天的始、玄、元三氣所化而成,老君為此作了三洞經書,分別用以解釋三氣運轉之妙,那便是《洞真經》、《洞玄經》、《洞神經》,也稱《三墳》。《九天生神章經》裏的《三洞並序》中說:‘三洞之元,本同道氣;道氣惟一,應用分三,皆以誘俗修仙,從凡證道,皆漸差別,故有三名。’言下之意,三氣並不分高低貴賤,無論修習那一門,都可以讓凡人習得仙法,得證大道。所以,修習這三氣的人,並不算是江湖中人,而稱其為‘玄門’,他們所習的功夫仙法,皆稱‘玄門功法’。”
遲近禪聽到這裏,才明白那個叫楚修的黃衫客問自己是否習過“玄門功法”,便是這個含義。
“可修習三氣的人,由於用功不同,法門不一,漸漸也分出派別。秉著‘一氣化三清’的名目,各化出三個派別。至於都是哪些門派,我卻不盡知。今天那羅敢自報是‘樞****下’,想來‘樞陰’應是其中一派。還有一派,我是知道的,叫做‘顯凡’。因為我的曾祖,曾經與顯凡門下一人相交頗厚。那時二人還都年少,機緣湊巧成了朋友,那個顯凡弟子與曾祖一同沿江遊曆,看中此處竹林。那人說,此處是天地間一處彙集靈氣之地,常居在此能夠身輕體健,曾祖便說要營造一處莊園,在此定居。那人撫掌讚同,幫著曾祖一同張羅。莊園初成時,遠沒有現在宏大,卻也清靜可人。那人又與曾祖盤聚數日才走。臨行時說,自己沒有師命,不可將自家功法告知旁人。但自己曾偶得了一卷經書,其中有幾句練氣的法子,認真修習或也可以強健體魄,延年益壽,因為並非師傳,當下自己做主傳給了曾祖。後曾祖於竹林中重悟,便有了你們現在所習的‘空心訣’和‘玉節十七式’。剛剛我所說的玄門中事,便是那個顯凡弟子與曾祖閑談時說起,又由曾祖代代傳下來的。”
楚若璿從不知自家祖上還有這等軼事,聽得津津有味。此時忽道:“爹,這些往事,怎麼以前從不跟我們說過呢?”
楚穆植歎道:“是啊,這也就是一些故事,本不必忌諱。可是,曾祖將此事告訴了他的兒子後,卻出了些變故。
曾祖膝下二子,大兒子出生時‘玉節十七式’初成,便給他起名楚玉,後來的二兒子便是我的爺爺楚節。二人均是人中之龍,特別是楚玉,更是武學奇才,十幾歲上便將楚家的功夫練得爐火純青。後來閑談時,曾祖便說起那些玄門逸事,我爺爺隻當是故事,聽過便算。他哥哥楚玉卻是極感興趣,不住追問何處能遇到神仙,哪裏能學習玄門功法。曾祖也問過那個顯凡弟子,那人卻說玄門有禁,不可說來處,曾祖便不再強求。此時被兒子磨纏不過,隻得隨口道:聞說海外有仙山三座,方丈、蓬萊、瀛洲,想來仙人便住在那裏吧。見楚玉不再追問,以為搪塞過去了,也未在意。誰知次日楚玉便不見了蹤影,留了一封字箋,言說出海尋仙去了。曾祖追悔不及,派人到處尋找,卻始終不得楚玉消息。
過了八年,楚玉突然回莊,說自己已經學成玄門功法。全家上下自是高興萬分,可隻有曾祖看出,楚玉眉眼間暗含煞氣,全不像那顯凡弟子般淡泊自然。可兒子失而複得,便未多心。次日楚玉與莊客閑談,當中一人問他玄門功法如何奇妙,楚玉笑說,自己所習之功玄妙無比,豈能輕易顯露,遇到敵手時大家自然知道。那人卻一臉不服,便要和楚玉比試。楚玉也未當真,便動起手來,哪知一時失手,將那人一掌打死了。他所習並非正道,此時殺意既起,煞氣反噬,心智早已不清,竟將在場的六人,都給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