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點,老城的小街很安靜,街邊的路燈雖然亮著,但光線昏昏暗暗,地麵的坑坑窪窪都有一點看不太清。“是這裏沒有錯。”江華從的士上下來,看了一眼寫著“通石街”的路牌,知道自己終於找到地方,沿路往裏走,一直走到最裏麵,在一間還亮著燈卻沒有招牌的小店前停了下來。“請問……是八爺的店嗎?”江華走進去,發現店不大,也就十來平米,書架一個挨著一個,從地麵一直頂到天花板,上麵堆得滿滿的全是紙,書架和書架間的走道人都必須得要側著身子才能夠走過去。“我就是八爺。”江華順著聲音看過去,在牆角的地方看到一張小小的也不知道多少年的桌子,一條腿已經沒有,用壘起的書本撐著,上麵的漆已經掉得差不多,桌麵上更加是亂七八糟地堆著很多東西。他要找唐代的紙,東成街轉了一大圈後根本沒有自己要找的東西,最後還是打電話給趙鐵,從他那裏打聽到消息說來這裏找一個叫八爺的人,說不定會有自己要的東西。“八爺,我叫江華,趙鐵之前有沒有給你打電話?我想找一種唐代的紙。”江華打量了一下八爺,他是一個幹瘦的老頭,身上穿著非常普通的衣服,頭發已經花白甚至已經掉了不少,雙眼混濁沒有什麼精神,臉上的皺紋更加是一條壓著一條,顯得非常的蒼老。“嗯,趙鐵那娃子給我打電話,要什麼紙你自己在架子上找吧。”八爺指了一下架子後就低下頭,繼續看手裏的一本發黃的線裝書。江華走到架子前開始找自己要的紙。剛開始的時候他還有一點不以為意,看著看著,卻是震驚起來。紙是華夏四大發明之一,它的出現特別是東漢蔡倫發明的造紙術之後,書寫的成本極大降低,促進文化的傳播和書畫藝術的發展。在漫長的曆史中,華夏發明製作出大量的各種各樣用於書畫的名紙。江華現在就在架子上看到宣紙、薛濤箋、水紋紙、澄心堂紙、謝公箋、高麗紙、金粟箋紙、白鹿紙、玉版紙……他覺得自己是不是走進了一個曆代名紙的博物館。“這怎麼可能?”江華瞪大著雙眼,前世他曾經參觀過一個專門收藏紙的國家級的博物館,似乎都無法和八爺的這店相比。“八爺,你這裏有沒有硬黃紙?”江華找遍架子,他甚至發現了難得一見的宣紙中的極品也就是被稱之為宣紙之王的清末“露皇宣”,但卻沒有發現自己要找的硬黃紙——這才是他來這裏的目的。“哦?你知道硬黃紙?”八爺放下手裏的線裝書,抬起頭來,“現在的年輕人,知道這個紙的可不多。”“嗬嗬嗬。”江華笑了一下,說,“我正好對紙有一點研究,硬黃紙也略知道一點。”華夏大唐時,國力強盛,皇帝武功之外,文治亦非常了得。太祖李淵和太宗李世民,更加是非常喜歡書畫,唐初的時候他們就已經提倡文教,作為治國的基本策略之一,內府多有搜求和整理書畫典籍,根據《新唐書·藝文誌》記載,“貞觀中,魏征、虞世南、顏師古繼秘書監,請購天下書,選五品以上子孫工書者為書手,繕寫藏於內庫,以宮人掌之”,簡單來說就是找人來抄書,都必須是出自五品以上官員的家庭才行,可見多麼的重視。李世民從自己還是秦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收藏字畫,當了皇帝之後更加是“變本加厲”,多次派專人往各地搜訪名跡。《新唐書》中記載李世民共得“二王、張芝、張昶等書一千五百一十卷”。在照相機和複印機發明之前,為了讓書畫作品原跡能夠流傳後世又或者在更大範圍裏推廣流播,唯一的方法是以摹拓手法複製出一份或多份副本。不僅僅是唐朝,事實在隋朝,都有專門摹拓書法的人,比如說,太宗李世民得到《蘭亭序》真跡後馬上讓人製作出拓本,用於賞賜皇太子、諸王與近臣。傳說中,其中有一個專門負責拓本的人湯普徹奉命複製賞賜房玄齡等人的《蘭亭序》時,把多餘的複製本偷傳出宮,“天下第一行書”才得已流傳後世,或許是因為拓本的需要,唐朝“發明”了一種特殊的紙,這種紙采用了施蠟法,“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蠟之,以備摹寫”。又有‘‘開國工家背書畫,入少蠟,要在密潤,此法得宜”,簡單來說就是在在紙麵上均勻地塗上一層蠟質,這樣一來,紙的吸水性就會降低,變得“密潤”,提高透明度,這樣的紙有利使用“雙勾法”拓寫書貼,硬黃紙就用施蠟法製作出來的名紙。“硬黃紙是唐代蠟箋中的一種,也叫‘黃硬’,後世又稱之為黃蠟箋,呈黃色或者淡黃色,硬而光滑,輕輕抖動的時候能夠發出清脆的聲音。”江華看著八爺,“不知道您這裏有沒有?”“有,但是不多。”八爺點了點頭,隨即驕傲地說,“說到古紙,如果我這裏沒有,整個華夏恐怕也找不到了!”八爺彎下腰去,不知道在什麼地方摸了好一會,最後掏出一個用油紙包擺在桌子上,說,“看看吧。”江華小心翼翼地打開,露出一疊紙來,拿起一張,江華迎著燈光仔細地看起來,幾分鍾後滿意地說,“確實是唐時的硬黃紙。”江華前世曾經把玩過出土的硬黃紙,對這種紙的特點非常的清楚。硬黃紙因為紙質薄勻光細,燈光之下瑩澈透明,仿佛極薄的黃玉一般,同時堅挺平整,同時又因為是用黃蘖染色,細聞之下可以發現有中藥般淡淡的苦澀。“這些我要了。”江華看了看油紙包裏的硬黃紙,發現有三十四紙,每一張都有現代的A3紙大小,足夠自己用了。“既然是趙鐵那小子介紹來的,我我也不要高價,整數,100萬。”江華點了點頭,沒有還價,很爽快地刷卡付錢。八爺慢慢地站起來,看著江華勿匆地消失在夜色裏的身影,突然喃喃自語說,“聽說他花了1600萬買下趙孟頫《蘭亭帖十三跋》殘本,缺錢,以至於得要出手乾隆琺琅福祿壽對瓶,卻被人狠狠壓價,他不是應該很頭疼才對的嗎?怎麼會有心思來我這裏買古紙?花掉一百萬的時候,眼睛也不眨一下,這事情透著古怪……”江華匆匆回到寶榮齋,進去後把門鎖死,甚至還不放心地用手拉了幾下,確定沒有問題後才放下心來。走到長桌旁,江華把油紙包裏的硬黃紙拿出來,一張張地仔細看過,確定除了自然老化的痕跡外沒有別的異常後開始仔細清潔幹淨,擺開來晾幹。完成這個事情後,江華打開電腦查閱資料——根據前任留下的記憶,他知道這個世界的朝代曆史和自己曾經生活過的那個世界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比如說,這個世界有唐代,有鑒真東渡,現在一切都準備就緒,他得確保曆史細節和自己從前世帶來的記憶沒有差別,否則的話最後極有可能會擺烏龍。古董文物的作偽不能憑空捏造出一件東西來,必須是在曆史上曾經出現過或者有可能出現的,否則根本就經不起推敲,很容易被人識破,江華是真正的高手,怎麼可能犯這種低級的錯誤?淩晨三點的時候,江華揉了一下幹澀的眼睛站起來。“看來真的是天助我也。”江華剛才查看了華夏和島國的曆史,發現這個世界的曆史確實和自己曾經生活的那個曆史並沒有什麼區別,至少鑒真的史實沒有差別。根據曆史記載,公元一世紀的時候,華夏書法開始傳入島國,鑒真東渡島國時,曾帶去手抄佛經,那個時代裏雖然雕板印刷已經出現,但“複製”的主要手段還是靠傳抄——在傳抄佛經的過程中,書法藝術也得以傳播,由於這個時候傳抄的佛經都出自鑒真等東渡和尚之手,他們的書法在華夏大地上雖然不算什麼,但在島國卻擁有極高的地位,比如說鑒真所書的《請經書貼》,筆墨純熟,結構緊斂,在平安時代的島國無人能夠出其右,就被譽為島國國寶。鑒真在島國曆史上地位非常特殊,醫學、建築、雕塑,特別是佛教和書法方麵都曾經對島國產生巨大影響,這就是江華選擇鑒真的原因,他相信隻要自己偽作一卷鑒真手抄的經書,不愁高島菊次郎不上鉤。作偽,除了絕對不能憑空捏造必須得要有據可查之外,還得逼真。有據可查,除了人物事件需要有曆史來源之外,具體到特定的古董也是得有出處。比如說佛經江華已經決定選擇《大涅盤經》,原因很簡單,鑒真傳世的《請經書貼》中,曾經寫道“……奉請四大部經……大涅盤經一部、大集經一部、大品經一部,且要華嚴經一部轉讀……”鑒真在《請經書貼》中都已經提到“請”了大涅盤經,那世上留在有他手抄的大涅盤經豈不是順理成章?要想逼真,就得有“真材實料”,這就是為什麼要找硬黃紙的原因。硬黃紙除了用於摹寫古帖之外,另外一個最大的用處就是用來抄寫佛經。鑒真是唐代的和尚,他親手所書的佛經當然應該用唐代專門用於抄寫佛經的紙——硬黃紙。作偽是項技術活,細節決定成敗,江華知道自己要把一切都考慮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