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接近異性的狂熱期此期少年男女的特征是精神興奮程度高,往往對異性帶有幻想色彩,很少考慮到會麵臨的困難和阻力,因而情感發展的速度較快,迅速達到熾熱的階段,即熱戀。從初戀到熱戀是少年男女雙方感情逐步深化的過程。狂熱期間雙方相互吸引力加強,激動程度高,有相互了解的迫切要求,真誠和信任感增強,而且思維方法和活動方式也發生改變。
4、後期正式的浪漫戀愛期 此期特點是劃清戀愛和婚姻的界限,不可逾矩,不要放縱的親昵,正視對方的缺點,認真地和負責地溝通,增加了解。和諧愛情的逐步形成,是基於雙方遵守承諾和共享建立起來的美好前景。通常在激情消退後,會發現對方存在以往未曾注意到的缺點,能夠比較冷靜地看問題。
心理和諧的愛情(心理相容性)有兩方麵含 義,一是雙方的生活誌向、理想和目標大體一致,它是婚後共同生活的思想基礎;另一是雙方的性格、愛好、興趣、生活習慣和文化修養的和諧,它是婚後共同生活的感情要素。?
婚前性行為及心理?
大多數熱戀中的年輕人,隨著愛情的深化,出現一定程度的親昵行為,如擁抱和接吻是可以理解的,也是社會可以接受的。實際上在目前情況下,有相當部分青少年男女按捺不住,發生婚前性行為。當今多數成人認為婚前性行為不可取,而且少女受孕打胎,對身心都帶來有害影響,故應采取措施防範。一些研究結果表明,夫妻婚前有性行為者,婚後不和睦的發生率高。婚前性行為往往導致性關係隨便、道德觀念淡薄、性生活紊亂以及性病的傳播等。 婚前性行為大多是在隱蔽狀態下進行,雙方常伴發緊張、害怕、恐慌等心理和不道德感與羞愧感,極易引起性反應抑製和性焦慮的發生,從而導致心因性陽痿、早泄和性樂障礙。要教育年輕人,特別是在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高尚的情操,學會自尊、自重、自愛和自製,使自己的性行為符合社會道德 規範,用健康的思想和法製觀念來指導自己的行動,切不可使一般邊緣性性行為發展為越軌的婚前性行為。防範婚前性行為的教育,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密切配合,製訂出有效措施。?
為什麽高中生活讓人心煩
上了高中,正值青春後期,即將成為年輕的成年人,同時麵臨著高中畢業後決擇人生道路的階段。一方麵會向往自己終生的目標,另一方麵又感到無能力決定自己的未來。於是變得很彷徨,煩躁不安,生活被動而混亂,甚至什麽也不想幹。此時若父母有過分要求,便會成為他們的發泄對象,造成家庭關係緊張。因此父母應該了解孩子,和他們談心,設身處地地幫他們選擇人生的目標。
青春期社交恐怖症
恐怖症表現為:
1、在接觸恐怖刺激物時,出現焦慮、緊張等症狀。
2、在接觸恐懼刺激物前就開始擔憂,出現期待性焦慮。
3、在日常生活中,總是避免接觸可能引起恐懼的情景,出現回避反應。
社交恐怖症在我國常見,其表現繁多,但都與同別人交往有關。如在別人麵前怕吃東西、怕臉紅、怕說話、怕笑、怕被別人注視、怕與異性接觸等。他們一旦發現被別人注視,自己就不自然,臉紅,不敢抬頭,不敢與人對視,甚至感到無地自容。因而不願社交,特別害怕到公共場合去,不敢從成排人麵前走過。這些回避行為加重了對人恐怖的惡性循環。
常用的治療恐怖症的方法有:森田療法、暴露療法、鍾氏認知領悟療法、認知行為療法、係統脫敏療法、集體心理療法等。但不管應用什麽療法,都應在精神科醫生的指導下,做到帶著恐懼去生活,把恐懼感控製在合理的限度內,麵對恐懼、接受恐懼。體驗多了,隨著時間的流逝,恐懼感就會消失。
如何培養健康的心理
1、不斷增進對自己客觀的認識和了解
了解自己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及人格,從而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情緒穩定、意誌堅強、人際關係和諧、社會適應性好、開朗樂觀的人。
2、培養積極、穩定的情緒
情緒消極、易激動、喜怒無常、多愁善感、壓抑、憤怒和悲觀失望的人,常易發生心理障礙或身心疾病。因此,應當學會情緒的自我調節,做到合理宣泄。
3、積極參加集體活動,主動與人交往
人有交際的需要。與同事、朋友正常友好交往,能使人消除孤獨感,獲得安全感和安慰感。個人苦悶的宣泄,使人心胸寬敞、心情愉快。
4、注意維護大腦健康
注意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結合,避免過度用腦,特別要避免持續緊張的工作。做到勞逸結合、起居有常、飲食有節。
5、養成“凡事要思考,事後不後悔”的習慣
處理事情要分清輕重緩急,事先周密思考,才不致產生事後後悔的心理矛盾。
6、善於消除自己不良的情緒
不要使焦慮、憂愁、敵意及挫折感長期存在。
7、善於糾正自己非理性的觀念
8、不斷調節自己的欲望,使其與自己的能力相適應。
應與自己的過去相比較,才能看到自己的進步,激勵自己奮發向上。
9、善於獨處
必要時能獨自一人而不感到寂寞和自憐。
10。養成自我稱讚、鼓勵的習慣
在一個群體中,若得不到他人的稱讚與鼓勵,要會自我肯定、自我激勵,才能使心理保持平衡。
男女擇偶心理
擇偶是成年之後必然麵臨的問題,每個人的擇偶心理各不相同,並且不是單一的心理類型,它往往是複合的,由多種心理狀態交織而成,隻是以某種心理傾向為主罷了。而這種複雜的擇偶心理,取決於每個人的人生觀、戀愛觀、價值觀等。這裏隻能人為地將它們分開來論述。
(一)追求外表美的擇偶心理 這種心理在青年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對象更漂亮點,更英俊些,這是人之常情,但如果一味地追求這種外表美,因此常走上歧途。靠對方漂亮的外表產生的愛情,是短暫的。隨著歲月流逝,愛情也會隨著外貌的衰老而消失。正如歌德所說:“外貌美麗隻能取悅一時,內心美方能經久不衰。”
(二)要求十全十美的擇偶心理 有的人選擇對象時,事先製訂一係列標準,條條框框很多,凡不符合其中一二點的,哪怕其它方麵都中意,都不在考慮範圍。具有這種擇偶心理的人,雖然以年輕的初戀者為多,但常常會使他們成為大齡青年。
(三)追求精神滿足的擇偶心理隨著社會文明進步,人們文化素質的提高,具有這腫擇偶心理的人越來越多,他們著重對方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質、性格愛好等,追求彼此心靈上的溝通和感情融洽。隻要能在精神上得到愉快和滿足,哪怕對方的經濟條件,身體狀況等方麵欠佳,都無所謂。這種建立在精神上的愛情是高尚的,許多傳為美談的愛情故事,都屬於這秤愛情心理的追求。
(四)以事業為重的擇偶心理 其實,每個人都願意重視這一點,都希望自己的對象能成為棟梁之材,在工作、事業上出人頭地,但由於各種因素的限製,目前,具有這種擇偶心理的人為數不多,可在知識分子群裏,還是大有人在的。他們把工作成績、事業進展看成人生最大的快樂。把對方有無事業心和拚搏精神,作為擇偶天平上一個重要砝碼,把愛情的幸福寄托於事業的奮鬥之中。這種愛情由於事業的永恒性而得到永恒
(五)遊戲擇偶心理 抱有這種心理的人,隻是少數。他們以戀愛為名,玩弄他人感情,朝三暮四,尋花問柳,他們的人生觀、戀愛觀是腐朽的,結果,渾噩一生也無法亨受真正的愛情。
(六)金錢至上的擇偶心理 這一類擇偶心理比較普遍,尤其在經濟落後地區。他們把對方的經濟狀況放在首位,他們的婚姻是為了得到一個能滿足他們吃、穿、住、玩的安樂窩,或者借以生存的依靠。這種建立在物質、金錢基礎上的婚姻,是不牢靠的,因為經濟條件是可以改變的,它常常因對方喪失了優厚的物質條件,而失去凝聚兩人心靈的吸引力,從而不得不分道揚鑣。
(七)尋找政治靠山的擇偶心理 這種擇偶心理在封建社會是相當普遍的,他們通過婚姻打通自己的仕途之路,或者鞏固官場上的裙帶關係,即所謂的政治聯姻。現在雖然這種擇偶心理並不普遍,但是,借此另有所圖的人還大有人在,他們並不注重兩人的情感和心理相容,更談不上什麼知音,而把隱藏在婚姻背後的不可告人的動機,放在愛情的首位。這種愛情同樣是不可靠的。
總之,男女的擇偶心理是多種多樣的,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他人的擇偶心理。上述不過是幾種基本的擇偶心理。有道是:以利交者,利盡則散,以色交者,色衰則疏,以心交者,方能永恒。
青春期女性的基本心理特征
1、生活空間的擴大人到了青春期,開始逐漸擺脫家庭,獨立與社會交往。不僅在地理及時間空間,而且主要是人際範圍空間的擴大,處於新的人際關係中。此期女性比男性更富有幻想,常在幻想中得到滿足。
2、認識能力提高 由於生活空間的擴大,實踐活動的不斷增強,思維有了長足的進步。而女性的思維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對事物的細節注意較多,對具體、直觀的事物容易掌握和理解,對概括、抽象的事物理解較難。女青年感知覺敏感、細膩、記憶力強,想象力豐富、思維具體。在智力水平上,與男性不相上下,且語言的發展和提高優於男性。
3、性功能的成熟由於女性心理成熟期遠沒有生理成熟期明顯,加上我國對青少年性知識的教育的缺乏,在此期,女性易產生對性的神秘感、好奇感、害羞感、不安感,及對異性既向往、愛慕又緊張、羞怯的矛盾心理。
4、情感活動日益豐富 此期由於旺盛的精力,遇事能激發出很高的熱情,易激動、興奮,也易消沉、憤怒。情緒不穩定是青春期女性的通病,也是個性不成熟的表現。愛情的體驗也在此期出現。生理、環境、社會因素與個人願望、生活經驗、自我水平的發揮等都會引起情緒的變化。
青春期精神不正常
青春期精神病理現象有多種,多見的是怕見人,思考有時抑製,學習和工作效率不高;有時會有憂鬱、沮喪、心灰意懶;自感軀體不適,臉或軀幹部有燒灼感,發燒,局部肌肉痙攣,抽動感,甚至聞到怪味;由此產生對周圍人不信任,進而多疑、敏感,從而造成待人冷淡、精神不振、學習和工作不能持久。有的人還會“想入非非”,做“白日夢”,終日沉浸在自身的小天地中生活,自我陶醉。還有的人出現厭食。
若有上述表現可視為青春期精神病理現象,也可以是一些精神疾病的早期表現。
什麽是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是指人格特征的顯著偏離正常,使得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為模式,且對環境適應不良,甚至達到害人害己的程度。
一般為人處事都有一定的模式,都要接受社會規範的要求和檢驗。如果超過了正常的範圍便形成了人格障礙。有人格障礙的人,其行為模式異於常人,比如為一點小事而怒發衝冠;對人殘酷無情,毫無誠意、極不負責;做錯事無悔恨及羞辱心;極端自私,感情冷漠,缺乏朋友。但他們對此毫無自知,隻是怨天尤人。
人格障礙通常開始於童年、青少年或成人早期,並一直持續到成年或終生。有些人格障礙者,其人格障礙是在患了某些疾病後發生的。如癲癇病患者,人格會變得凶狠、殘暴、計較小事、記仇、能力減低無法勝任工作,難於與人相處。患精神分裂症後,可表現為孤獨不愛交往、情感冷漠、缺乏進取心等。
你會患上神經官能症嗎
1、遺傳 家族中兩係三代成員中有神經症者易患該病。但是否發病,還與後天因素有關。
2、環境 從小缺乏母愛,缺乏安全感,經受過重大焦慮,家庭鬆散、缺少親情、單親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易患該病。
3、年齡 青春期、婚戀期,或涉及升學、戀愛、升遷、人際關係緊張等時期易患該病。
4、職業 從事高度緊張、心理壓力較大職業的人及腦力勞動者易患該病。
患神經症的人心理特征有:感情豐富、細膩、敏感、警惕、多疑、缺乏安全感;個人欲望強、思維發達、內省力強、理智性強、意識性強、責任心強、執著性強、道德感強、紀律性強。他們的思維多封閉,固執己見,不善變通,過分追求惟一性,是典型的完美主義者。常對自身欲望采取克製、抵製態度,而在強烈的欲望受到壓抑時,反而軟弱無力。因此,常處於一種矛盾的心理狀態中。
要想預防神經症的發生,就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精神保健和心理衛生,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