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電教媒體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一、仍準確表現體裁和音色
法國一位著名演員曾說:“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圖畫的感染力,遠遠比不上舞台上正確發出的一聲歎息那樣動人。”由此看來,音樂教學使用電教手段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音樂是聲音的藝術。以唱歌為例,象《中國,中國,鮮紅的太陽永不落》、《保衛黃河》、《歡樂頌》等齊唱、輪唱、合唱歌曲,如果由教師一個人範唱、是不能表現齊唱的雄壯有力、輪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豐厚和聲效果的。從人聲分類看,獨唱又分為童聲獨唱、女聲獨唱和男聲獨唱,從基本音區看,又有女中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男高音等音區的不同。音樂教師是女性的,唱不了男聲;是男性的,又唱不了女聲。解決這些矛盾的辦法是什麼?就是使用電教手段,播放教學錄音帶,因為隻有它才能準確地表現體裁和音色,準確地表現音樂形象。
二、能深化德育和美育
音樂是一門融思想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學科,音樂教學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全麵發展的人”,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是音樂教學最重要的任務。因此,教師在向學生傳授樂理知識,’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和音樂創造能力的同時,必須有機地融進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如在唱歌教學中,電教媒體能夠生動直觀地表現歌曲所描繪的美麗的自然風光、多彩的活動場景……具有豐富的美育因素,對深化音樂教學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種功能。
(一)教育功能。音樂教學中的唱歌教學和音樂欣賞教學,根據歌詞等內容,雖然可以通過說教對學生進行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感情的淨化和道德行為的規範,但遠不及設計繪製投影片後來演示教學內容及用錄像來指導學生觀看教學內容所獲得的效果好。如欣賞《鐵蹄下的歌女》這首歌,除製作、演示《鐵蹄下的歌女》的投影片外,我們還給學生放映了當今“舞台上的歌星”的錄像畫麵。在畫麵的對比下,讓學生感受到:同是歌女,因處在兩個不同的社會,因而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境況,使學生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民族自尊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二)感染功能。它包括愉悅感染和悲涼感染等,指的是歌曲的內容通過電教媒體再現情景後,學生的情感受到激發而產生的共鳴。比如教《誰不說俺家鄉好》這首歌,在幻燈映出的“青山、白雲、河水、梯田、果樹、鬆柏、麥浪”背景下,然後播放歌曲的演唱錄音,這樣把學生置身於一個有聲有色有情有景的藝術氛圍裏,使學生的情緒受到感染,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熱愛歌中的家鄉和我們自己的家鄉的思想感情。
(三)美感功能。美是客觀存在的。音樂除了聲音的美之外,形式美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能被人的感官所接受。如洗星海的《黃河大合唱》的第七首──《保衛黃河》,通過放映演唱錄像,使學生從形象色彩、音樂旋律等視覺和聽覺方麵,身臨其境地強烈地感受到了磅礴的氣勢美和中國人民奮起鬥爭的英雄形象美,從心靈深處接受了美的教育,美的熏陶,進而熱愛美、追求美,就會更加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生活,並為這種美好的生活和未來而奮鬥。
三、能開闊視野,增長見識
在中小學音樂教材中,音樂欣賞約占每學期總時數的25%,這是一個不小的比例。它涉及到器樂欣賞、戲曲欣賞和曲藝欣賞等內容。在樂器欣賞中,又涉及到民族管弦樂和西洋交響樂等;在民族樂器合奏中,又涉及到絲竹樂和吹打樂等5個主要樂種,在樂曲中,還涉及到古今中外幾十種樂器的音色等。如何獲得欣賞的最佳效果?唯一的手段就是放映教學錄像帶。通過錄像,學生可以把樂隊演奏時的規模陣容,指揮的風格手勢,音樂的情感形象,樂器的音色特點以及演員的服裝道具,演唱時的動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聽得清清楚楚。如在欣賞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第五場中楊子榮的一段《迎來春色換人間》的唱腔和其它組合片斷的過程中,我們緊隨畫麵介紹了京劇人物的生、旦、淨、醜四大行當,使學生明白了什麼是黑、白、灰須生和不帶胡須的小生,什麼是青衣、花旦及刀馬旦,什麼是花臉、黑頭等。這樣既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又獲得了美好的藝術享受。因此,教學錄像帶是進行音樂欣賞教學最有效的電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