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能提高教學效罕和質量
音樂教學同其它學科的教學一樣也有板書設計和適量的習題。我們如果把這些內容在備課時寫在明膠片上,就可以減少課堂上板書的時間,增大教學容量,完成更多的教學任務。我們在教《荊州花鼓戲四大主腔的欣賞與聽辨》時,由於先把四大主腔的音樂特點和情感特點分別製成了四張投影片,因此在課堂上為學生的欣賞與聽辨贏得了時間,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這裏需要說明的是,教師在使用電教媒體時,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和教學環節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靈活運用幻燈、投影和錄音錄像等。這些媒體的使用,或獨此一種,或二者兼有,或三者兼之,同時還要設計好使用媒體的時間、順序和次數。使用的時間合理,能與教學內容銜接自然,不留痕跡,尤其是錄像的合理放映,能使學生獲得“人在畫中遊”的效果,使用的順序合理,可使學生獲得層次分明、生動完整的印象,從而加深對教學內容的記憶。使用的次數合理,可使學生獲得鮮明深刻的印象,增強教學效果。由於電教媒體聲畫並茂,視聽結合,通過情景再現,能激發情緒,豐富情感,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因此,能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五、能豐富想象,激發寫作興趣
人的想象靠什麼去激發?靠語言、靠情景。而在教學中,情景的再現是通過電教媒體來實現的。不使用電教,就很難直觀地再現情景,沒有情景,就不能激發學生更豐富的想象。如在欣賞民族器樂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時,我們根據樂曲內容,把它製成“江樓鍾鼓、月上東山、風回曲水、花影層疊、水深雲際、漁歌唱晚、澗瀾拍岩、矣乃歸舟”八幅燈片,學生在欣賞時,既有聽的,又有看的,情致盎然。賞畢,我們對學生說:“大家在小學時寫過看圖作文,今天,大家能否試一試聽音樂作文呢?”當我們再次播放錄音時,同學們紛紛拿起了筆。一位學生曾寫下這樣一段不錯的文字:“從那典雅委婉、恬靜柔美的樂聲中,我們仿佛聽到了那沉沉隆隆的暮鼓、悠悠揚揚的漁歌和江水激岸的回響;從那一幅幅清麗淡雅、神奇遼闊的畫麵中,我們仿佛看到了那明月晚浴後跳出江麵時的盈盈笑臉,江風輕吻微波時的柔情蜜意,白帆飄飄蕩蕩的怡然,櫓槳劃開浪花的瀟灑,花影頻搖的舞姿,水天一色的和諧,歸舟遠去的幽靜和滿款魚蝦的快樂。此時此刻,我們完全置身於雲河仙境之中了,獲得了不出校園而餐水鄉之秀,身居教室而醇花月之境的藝術享受。真是聽之心曠神怡,觀之賞心悅目,想之回味無窮”。從這裏可以看出音樂在激發寫作興趣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