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學生往往對本民族、本國家的音樂作品感到親切,因而感到興趣。然而,世界上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優秀音樂作品,這就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音樂風格和式樣。人們常說:“音樂是沒有國界的。”這正是音樂教學較其他學科的優勢所在。另一方麵,從審美規律來看,人們本來就是有尋求新穎、向多元化發展的審美傾向。教師的作用在於引導學生的審美趣味向多元化發展。我們不僅要教好本民族、本國的歌曲、樂曲,還要讓孩子們欣賞外國歌曲和樂曲,喜愛外國歌曲和樂曲。一位教師在教唱美國歌曲《祝你生日快樂》時,作了這樣的導入嚐試:①創設生日情景:在一個生日蛋糕上點燃臘燭,②教師手持賀卡,聲情並茂地表演《祝你生日快樂》,熟悉的情景、熟悉的歌聲喚起學生強烈的共鳴,學生情不自禁地拍著手跟著老師唱起來,老師也拍著手鼓勵學生用情演唱這首歌。在學生充分體驗歌曲歡快的情緒和因為成功演唱而獲得創造美的喜悅時,教師向學生介紹了《祝你生日快樂》是兩位美國老師在1893年創作的歌曲,不少學生感到意外,教師抓住時機發問:為什麼一首歌曲能長上翅膀超越時空飛過萬水千山,飛遍世界?為什麼在100多年後的今天,男女老少在過生日的時候還會常常唱起它?學生回答:“它有意義”,“它有感情”,“它好聽”。教師總結:“對,同學們說得好,一首好的歌曲不受時間的限製,它永遠不會老;一首好的歌曲不受國界的限止,可以傳到世界的各個角落!讓大家都喜愛它!”
這個導入設計非常淺近,非常生動,非常煽情,視覺、聽覺獲得的美感,情感想象獲得的審美喜悅,最終懂得的音樂無國界的道理深深地留在孩子的心裏。
當然,審美趣味的擴展是以生活經驗、知識結構和情感體驗的增長為基礎的,我們進行擴展審美趣味教育時不能脫離這個基礎。這就需要音樂教師不斷地加強自身文化素養,特別是音樂素養的積累,不斷進行音樂教改的探索,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從古今中外的優秀音樂作品中汲取精神養料,擴展音樂審美趣味,開闊音樂視野。
三、提高審美品位培養高尚情操
音樂是一門很特殊的藝術,一方麵它很抽象,一方麵它卻又能最深刻、最細膩、最準確地反映人的情感!欣賞者從這門特殊的藝術中感受歌曲(樂曲)的豐富情感和思想內涵,從中獲取精神力量,使思想得到升華,這就是音樂的社會功能。許多哲學家和音樂大師對音樂的這一功能作用都作出了充分的估量,給予高度評價。或曰“浸潤心靈”,或曰“淨化靈魂”,或曰“改進德行”。但是,是不是所有的音樂作品都具有如此巨大的魔力?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當前文化市場發展不平衡,在相當範圍內主旋律不響亮,優秀民族文化不占主導地位,流行歌曲作為一種商品進入市場,滲透到各個角落,學校也不例外。低年級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比較弱,而好奇心與模仿能力卻特別強。他們居然也跟著哼起了“哥呀,妹呀”、“情呀,愛呀”,他們居然也不談四大天王呀,XXX呀,成了兒童追星族。這種現象導致學生心態扭曲,迷失了人生奮鬥目標,嚴重地危害了少年兒童的身心,影響他們健康成長。音樂老師應從中省悟自己身上的重任,在音樂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優秀音樂作品,精心設計音樂教學課內外活動,通過聽聽、唱唱、講講、跳跳、演演、比比等教學手法,讓學生體驗每一個音樂作品的美感和思想內涵,同時教給他們必要的音樂知識以促進學習,引導學生樹立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念;提高音樂審美的品位;逐步培養學生對高雅藝術的好感、興趣,從而淨化學生心靈、培養高尚情操。我們可以在安靜、嚴肅的課堂氣氛中讓學生欣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啟發學生從那雄壯的旋律,那有力的節奏,那鏗鏘的“起來,起來起來”歌聲呼喚中,聯想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為爭取民族獨立、解放,冒著敵人的炮火,前赴後繼與敵人戰鬥的情景,激發學生愛國主義熱情及對革命先輩的崇敬之情。在音樂遊戲“好朋友來了”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們愉快地邊唱邊進行角色表演:“客人”來了,輕輕“敲門”,主人“開門”,互相問好;主人招待客人“請坐”,告別再見。在唱唱、動動的活動中學生體驗了朋友見麵的快樂,懂得了團結友愛、禮貌待人的重要……事實就是如此,提高學生審美品位,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對學生德智體全麵發展會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總之,在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中,音樂老師一方麵要加強美育、音樂審美教育理論的學習,正確地認識音樂審美趣味的作用,一方麵在教學實踐中要重視對學生審美趣味的培養,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藝術素質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