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那天,全村人列隊遊行,他們舉著旌旗,吹著螺號,敲鑼打鼓,朝村廟走去。到了廟裏,由男人把蛇放出來。在濕婆神像前,蛇輕輕擺動著身體,搖頭晃腦,蜷曲的身體在晨曦下熠熠發光。

從廟裏出來,回到村莊的草地上,裝在瓦罐裏的蛇再次被放了出來。在絢麗的陽光下,它們或探首擺尾,或翩翩起舞,或一動不動。婦女們把滿盤的牛奶、稻米和鮮花供奉給它們。她們彎下身子,用花朵輕拂蛇頭或用彩色香粉撲撒蛇身。五六歲的小孩把無毒的綠蛇或褐蛇披掛在肩膀上,毫不懼怕地用小手撫摸蛇身。

慶祝活動結束時,所有的蛇都被放掉,它們遊回自己的洞穴和稻田,等待來年的榮耀和美餐。

第106章 慕尼黑啤酒節

啤酒,清冽芳香,提神消渴,是許多人喜愛的飲料。在風景優美的德國古城慕尼黑,每年九月十月之交,都要舉行大規模的狂歡活動,這就是歐洲遊客們爭先一赴的"啤酒節",因為時序,也叫做"十月節"。

慕尼黑是舉世聞名的啤酒城,那裏出產的啤酒清香可口、氣足泡密。慕尼黑人飲酒也是海量驚人。據統計,該地平均每人每年要喝220公升啤酒。自1810年以來,除兩次世界大戰及之後幾年,慕尼黑啤酒節年年舉行。

節日那天上午,在12響禮炮聲中,慕尼黑市市長在特麗莎廣場當眾打開一桶啤酒,宣告了節日的開始。這時,穿著傳統服裝的啤酒女郎,立即將新鮮的啤酒用容積達1公升的單耳大杯,川流不息地送到早已迫不急待的飲客們麵前。她們一次可送上10杯清香甘冽的啤酒,甚至不用托盤。

節日活動的主要場地是40公頃的黛麗絲草場。這裏碧草萋萋,無數氣球、彩旗將廣場裝飾得繽紛多姿,幾百個五光十色的貨攤、到處林立的惹人注目的廣告和幾十個大啤酒亭組成了一座繁華的集市。慕尼黑釀酒公司的大型啤酒館,可同時聚集5萬人酣酒娛樂,壯觀的場景可謂是"啤酒之天國"。在酒場的中央演奏著德國民謠,醉意惺忪的遊客,肩碰著肩,反複和聲高唱,忘記了深夜早已降臨。

街頭張燈結彩,慕尼黑的七大酒廠組成遊行隊伍,在街上載歌載舞。街頭有戲劇演出、民歌和音樂會助興。人們手裏舉著啤酒杯,逢人便喊"幹杯!"。

慕尼黑的十月啤酒節,既是狂歡節,也是一個傳統文化藝術的盛會。熱情、奔放、歡樂的節日慶祝活動要持續半月之久,直到10月的第一個星期日才告結束。

第107章 母親節和父親節

在美國,人們每年都要慶祝母親節和父親節。

母親節的發起人叫安娜·賈威斯。她深感母親的偉大,1907年,她聯合另外一些人發起了在全國範圍內舉行紀念母親的節日活動。1914年5月9日,這一節日正式得到美國國會的承認,並規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這一天,人們按照傳統習慣佩戴一枝石竹,表示對母親的敬意。如果母親已經去世,就佩戴一枝白色的石竹。在母親節這天,每個家庭和教堂都要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和開展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

父親節的發起人是舒若拉·達德太太。在她的努力提倡和積極宣傳推動下,1910年,在她的故鄉、美國西海岸的華盛頓州的斯坡坎市第一次舉行了全市性的慶祝父親節的活動。1972年,父親節正式被美國國會承認,並規定每年6月份的第三個星期日為父親節。每逢父親節到來時,商人們便大做廣告,鼓動和吸引人們去購買卡片之類的紀念品和禮物,在父親節那天用來送給自己的父親。也有的子女把自己手工製成的各種精致小巧的禮物贈給父親。

第108章 伊朗的新年

伊朗的新年是"諾魯茲節",又是春節,是全國性的喜慶日子。節日從伊朗曆一月一日(相當於公曆3月21日或我國的農曆春分)到十三日這段時間,是伊朗人2000年多年的傳統節日。在舊年最後一個星期三的晚上,要舉行"跳火堆"活動,俗稱"跳火堆的星期三",迎接新年的來臨。當夜幕剛剛降臨,便見大街小巷燃起一堆堆篝火,一家老小圍著火堆,在朗朗笑聲中,跳火開始了。小夥子一馬當先,奔騰跨過;少女體態輕盈,翩翩起舞,飄然越過;老人在嫋嫋餘煙中緩步穿行。人人口中念念有詞:"黃色(指麵黃肌瘦,身體萎弱)予你,紅色(指紅光滿麵,體格健壯)給我",祈求在新的一年無病無災,永遠健康。

"跳火堆"結束後,少女們披著麵紗,三三兩兩,結伴而行,邊擊銀勺,邊哼小曲,走鄰訪舍,索取糖果,名曰"討吉利"。她們還站在陰影下或街巷拐角處,偷聽過往行人的談話,並用聽到的第一句話來卜算自己明年的吉凶。

除夕,全家歡聚,一定要吃頓豐盛的"團圓飯"。這時桌上擺著7樣東西,其波斯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都是S,稱為"哈夫特辛"。7樣東西及其含義是:麥苗或豆苗--萬物生機勃勃,欣欣向榮;蘋果--碩果累累,鮮美滋潤;醋--生活美滿,有滋有味;蒜--驅除惡魔;金、銀幣--招財進寶,發家致富;香料(調味用)--生活美好;麥芽糖--生活甜蜜。此外,桌上還放著《古蘭經》和伊斯蘭教什葉派鼻祖阿裏的畫像,表示主人的虔誠;還有象征光明、誠摯、前程似錦的鏡子、蠟燭、彩蛋和金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