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環宇風情

第102章 聖誕節

"聖誕節"是歐美國家一年中最重要、最熱鬧,也是持續時間最長的節日。每年12月25日的"聖誕節"是紀念基督教創始人耶穌誕生的節日。在這一天,各國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都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

"聖誕節"最常見的慶祝方式有:

一、互相寄贈聖誕賀卡。這是表示節日祝賀的最普遍方式,特別是對平常不大見麵的朋友或遠地的親友,一般提前寄出,預期在節前寄到對方。

二、贈送禮物。"聖誕節"中總有一位不尋常的客人出現在人間,他就是最受孩子們歡迎的聖誕老人。據說,他在每年的聖誕節由遙遠的北方坐著馴鹿駕禦的雪橇而來,由煙囪進入各家分送禮物。"聖誕節"前夜,孩子們通常把長統襪放在壁爐旁,相信聖誕老人會在夜裏從大煙囪中下來,給他們帶來滿襪的禮物。第二天早晨,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跑到壁爐前,果真得到了滿滿一襪子的各種禮物。其實,這些禮物都是他們入睡後父母贈送的。在"聖誕節",成人之間也互相贈送禮物。

三、聖誕樹、燒木頭及其他。歐美人過聖誕節時,最突出的一個標誌,就是家家戶戶都擺有一棵聖誕樹。聖誕樹也叫基督樹,通常是綠色杉柏之類的塔形小樹,並點綴上各式彩燈,每到夜晚,它光芒四射,絢麗多彩,為節日之夜增添無限的情趣。

四、聖誕晚餐。歐美人過聖誕節也很注重全家在一起吃一頓豐盛團圓的晚餐。除一般節日的美酒佳肴外,各民族還有些特殊的傳統食品。例如,美國人吃火雞;英國人吃烤孔雀和豬頭,吃馬槽形的餡餅;德國人吃烤鵝;意大利人吃炸鰻魚;挪威人吃烤餅;瑞典人吃魚;亞美尼亞人吃炸或煮的芹菜。

第103章 麥加朝聖

一年一度的伊斯蘭教朝覲大典在伊斯蘭教曆12月上旬(公曆10月末11月初)舉行,各國的穆斯林朝覲者從世界各地前往伊斯蘭教聖地麥加。

麥加是沙特阿拉伯王國西部的一個城市,它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生地。

大清真寺是麥加城最著名的聖地。它高達24米,有25道門,門上鑲嵌著各種裝飾品。此外,還有6道小門和7座尖塔。寺前是廣場,朝覲者在廣場上每天進行5次祈禱。

朝功是伊斯蘭教"五功"之一(其他四功是:念功、拜功、課功、齋功)。朝覲者必須完成四項內容。

第一項是受戒。朝覲者在進入麥加之前,必須換去平常的衣服,披上兩塊白布,赤腳穿草鞋,不理發,不修容,不剪指甲,不許爭吵,不許傷害生靈,以表示穆斯林同舟共濟,共同維護安拉(即真主)所創造的一切。

第二項是遊天房。朝覲者彙成一股人流,按逆時針方向繞天房和玄石步行7圈。人們都爭先恐後地靠近玄石,以便吻它,摸它;擠不進去的人,隻好舉雙手致意。

第三項是在天房附近的薩法山和麥爾臥山之間疾行。近年來,沙特阿拉伯政府已在這兩山之間築起了一座長廊,朝覲者在長廊來回疾行7次。傳說,先知易卜拉欣的妻子哈澤爾帶著兒子伊斯瑪儀初到麥加時,曾奔走在兩山之間尋找水源。安拉出於憐憫,在天房附近放出清泉,後來叫做滲滲泉。朝覲者在這裏疾行之後,然後飲泉水,以表示對古聖先賢的懷念和對安拉的感恩。

朝覲者的最後一項活動是進駐麥加東南麵的阿爾法特山,住在帳蓬裏念經、禮拜一天,並要舉行隆重的儀式。第二天,即伊斯蘭教曆12月10日,宰牲開戒,慶祝古爾邦節。

第104章 愚人節

每年的4月1日是一個奇特的節日--愚人節。最早風行於法國,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曆史了。愚人節的風俗後來傳遍歐洲各國,並影響到全世界。每逢這個節日,魔術品商店會提供不少花樣翻新的商品,例如,坐上去就會發出刺耳噪音的坐墊,劃著後會變成煙花的火柴,以及為那些要在舞會上裝出另一副麵孔的人們準備的肉瘤、假鼻子、胡子等。還有人在街上化裝遊行,與路人開一些惡作劇性玩笑。

同學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可謊稱有信、有電話,或互贈荒唐的請柬、令人哭笑不得的禮物,以戲弄對方,取笑逗樂。

新聞媒介也報道一些聳人聽聞的怪消息,什麼某地發生地震了,月球上發現外星人基地了,等等。

第105章 印度蛇節

在印度各地每年都要慶祝蛇節。其中7月底8月初在雪拉拉舉行的蛇節最為壯觀,最富有戲劇性。

在印度神話裏,蛇常常被視為神聖之物。雪拉拉人與田野裏的蛇一直和睦相處,這些蛇一年一次讓村民把它們捉住,享用村民供奉的鮮花、稻子和牛奶,之後又獲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