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飲茶利多多

茶,由於產地和製作方法不同,性味不同,而有不同的品種。

大體上可分為清茶(綠茶)、紅茶和花茶(含非發酵的烏龍茶)。清茶,如龍井、碧螺春、毛峰、雨花茶等,性涼,具有清熱解暑之功,宜於夏季飲用;紅茶,是經發酵的茶葉,性溫,宜冬季飲用;花茶,如茉莉花茶、玉蘭花茶等性居中,四季均可用,以春飲為佳;烏龍茶宜秋飲。可見飲茶隨四季不同而異:春飲花茶,夏飲綠茶,秋飲烏龍,冬飲紅茶。

1.茶葉含有60種有效成分,具有多種功能。

①為一種良好的興奮劑,可提神醒腦;

②是一種良好的利尿藥,可強心利尿,清熱降火;

③生津止渴、消食;

④可殺菌除臭、消炎;

⑤可防癌抗癌。

茶葉中含有30多種多酚類物質,茶多酚是其總稱,約占茶葉幹物質的20%~30%。其保建功能顯著。

首先,具有阻斷致癌物的生成和抑製促癌物質的功效。茶多酚是通過酶係統,增強機體免疫力起作用的。如果飲用濃度比平時高10倍的濃茶,還具有抑製癌細胞轉移的作用。

其次,具有抗輻射作用。1945年一顆原子彈使日本廣島10萬人喪生,數十萬人遭受原子能輻射傷害後,陸續患上白血病和其他癌症而死亡。其中僥幸生存的有三種人:一是茶民,二是茶商,三是茶癖者(嗜茶者)。他們飲的是優質綠茶,茶葉中的兒茶素,可以吸收90%的輻射物質,而使機體免受其害。所以常飲綠茶,可抵抗環境中放射性物質的危害。

當然,茶還具有預防和治療心血管係統疾病、作為糖尿病的輔助治療以及抗衰老等作用。

2.定茶為“國飲”和“全民飲茶日” 2005年3月,8家國家級茶葉科研、教育、文化專業機構和社會團體,聚集在杭州提出倡議。他們指出:中國是茶文化的發祥地,發現、種植、利用茶在中國已有4 000~5 000年的曆史。如今,全國年消費茶葉已近50萬噸,茶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茶文化也由此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為此,他們呼籲,在全國範圍內進一步弘揚中華茶文化,宣傳飲茶的好處,使有益於人民身心健康的茶真正成為大眾飲料。在接待國內外賓客時,盡可能使用中國茶;提倡茶德,倡導以茶倡廉,在各級政府的重要活動和場合中,提倡“清茶一杯”的節儉準則;在政府舉辦的宴請活動時,大力提倡“以茶代酒”;加強茶的深度開發。

發展各類茶飲料,滿足各類人群的飲茶需求;提倡多飲茶,少飲酒,盡可能不吸煙。並建議確立“全民飲茶日”,使“茶為國飲”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

3.四季養生茶療

(1)春季茶療:根據中醫五生學說,春季必須柔肝、護肝、疏肝、養血,同時健運脾胃、陽春三月,可酌情選飲氣味芬芳的花茶,以振奮精神。散發體內淤積之寒氣,促進人體陽氣之生發,或選用紅茶以解酒宴之油膩,幫助消化,或酌量品用上好的新茶以收除去毒、清利肝膽之效……均是春季茶療保健養生的佳法。

(2)夏季茶療:夏季天氣炎熱,萬物生長,生機盎然。但夏天多火多濕,氣候炎熱。“暑”“濕”是夏季氣候的特點。古人將夏季分為盛夏和長夏,夏熱炙煿的季節即為盛夏,這是火的季節,通應於心,人體陽氣最盛。夏秋之交,暑熱肆虐、氣候潮濕的時節即為長夏,這是濕的季節,通應於脾。因此,夏季茶療不離清熱、化濕、清心、補脾之法。

(3)秋季茶療:秋天燥邪,通應於肺,燥邪犯肺,則可見幹咳,少痰或痰黏不易咳出、咽喉和鼻腔幹燥、口幹少津等症,甚至出現肌肉消瘦、肌膚甲錯、指甲發脆、毛發幹枯、皮膚瘙癢等症,因此,秋季茶療應以清熱潤燥、養陰潤肺、益氣生津為原則。宜選用平和之品,以生津潤燥、養血、滋陰潤肺。

(4)冬季茶療:冬天通應於腎,腎為先天之本,腎陰腎陽為各髒陰陽之根本,其虛衰直接影響全身各髒的生理功能。因此,冬令養生,補腎為先。冬天氣候寒冷、陽氣最弱,故最宜溫補。濕補腎陽為冬季最常用的滋補之法。總之,冬季養生調攝當以補腎濕陽、培本固元、強身健體為原則。

二、飲酒要適量

每一杯過量的酒,都是魔鬼釀成的毒水。

——莎士比亞

溺死在酒杯中的人,多於溺死在大海中的人

——(英)福萊

1.世界衛生組織提出酒害不亞於煙害 世界衛生組織於2004年5月,20年來第一次把飲酒作為議題進行討論。結論是明確提出其害處不亞於吸煙,酗酒帶來的社會、家庭危害比吸煙還大。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適當飲酒有益健康”普遍被人們接受。但30多年來“適量”始終含糊不清,世界衛生組織強調,能從飲酒中受益的是極少數。25歲以後長期飲酒,壽命縮短12年!少飲也會引起60多種疾病,包括癌症、肝硬化、高血壓、神經紊亂。到45歲以上的男性,55歲以上的女性,每天飲1~2杯才可能有降低腦卒中的危險。

亞洲人飲酒更易引發癌症、臉紅、眩暈、嘔吐。目前酗酒嚴重的是東歐、拉丁美洲、其次為富裕的發達國家,亞洲經濟增長了,勢必酗酒者也要增加。提倡“適量飲”無形中鼓勵了過量飲,專家調查了130個人,他們都認為自己是適量飲,甚至把“適量飲有益健康”當成酗酒的托詞。

豪飲損大腦。重度飲酒的標準是連續3年,每月飲100杯(女80杯)。用磁共振檢查這些人的記憶,思維速度、注意力、執行能力、平衡能力等均嚴重受損,豪飲相當於酗酒者。

有人雖認為“飲則有害”,但又覺就目前情況,廣大群眾難以接受。現仍提出“少飲”、“不成習慣”為飲酒的標準。“少飲”要根據自身情況,因耐酒力的個體差異極大,例如“最低限量”對於滴酒不沾的人來說,是過頭了。因此就個人而言,最好不喝,或淺嚐輒止,到底何為“淺嚐”,何時“輒止”,各人好自為之吧。但對飲酒效能的科學結論以及道德倫理等,應有所了解。酒品也是人品,不僅僅是健康問題;過飲傷身,狂飲損壽。現代科學對上述飲酒的“好處”也都已一一加以否定,故對這些傳統的說法應有鑒別能力。

2.飲酒成癮的機製 人喝酒為什麼會成癮呢?最近,美國科學家發現,吸毒和酗酒成癮者的種種異常情緒和精神反常是由於大腦化學物質分泌失調所引起的,而這些不規則的失調又與特定的基因相關聯。“大腦化學物質”主要指的是神經傳遞物質,如多巴胺、血清素、單胺氧化酶以及氨基丁酸等。“大腦化學物質失調”就是上述這些物質分泌過多或不足,而吸毒或酗酒成癮則是導致這種失調的重要原因。科學家最近首次識別了一個與酗成癮有關的特定基因——多巴胺感受器基因,酗酒者中有77%帶有這個特定基因。這個特定基因通過增減腦細胞中感受器位點而起作用,它改變感受器位點,就會由一定的飲酒量影響到多巴胺的分泌量,從而引起嗜酒,可見嗜酒與遺傳有關。但與後天是否經常大量、過量飲酒也有關,飲酒量也可通過“訓練”即經常飲入乙醇的誘導而增強,並不全是“天生的”。

3.人的酒量為什麼有大小 肝髒中有兩種酶在乙醇代謝中起關鍵作用,它可影響一個人酒量的大小,即醛基轉換酶(簡稱乙醛酶)和乙醇轉換酶(簡稱乙醇酶),它們能分別將酒中所含的醇類物質轉化為醛類物質,或把醛類物質轉化為糖類及二氧化碳和水,這其實就是體內的“解酒”過程(實為解毒的一種)。這兩種酶的含量的多少因人而異,即個體差異很大,故每個人的酒量也有大小的區別。那麼這兩種酶的含量能否改變呢?可以,例如經常少量多次飲酒的人,他(她)的酒量可以逐漸變大。我國群眾從經驗中已經總結出“酒要慢慢地喝”、“戒暴飲”的經驗。假如您非喝酒不可的話,就慢慢地喝吧。值得注意的是,古人早就指出:“飲酒傷肝”,肝髒是把酒精當作外來的“毒”來“解”的,在這個意義上,喝酒就與喝毒相似了。那麼,我國飲酒者愈來愈多,就值得深思了。過量飲酒之害為:①全身性酒精中毒;②造成記憶力衰退,危害最大的是引起慢性記憶力衰退;③導致腦細胞死亡,腦萎縮加快;④對後代影響嚴重。故羅素說“酩酊是短暫的自殺。”

4.飲酒比飲奶多的現象要扭轉 我國近來出現了“喝白酒多過牛奶”“水比酒貴,酒比奶貴”的滑稽局麵。我國的白酒年產量是800萬噸,等於一年喝掉一個西湖容量的酒,鮮奶生產量則不足700萬噸,中國人大部分都沒有喝奶的習慣。“牛奶是最佳營養食品”在我國卻得不到體現。幾十年來,日本一直用“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喝牛奶是智力投資”的口號來鼓勵人們喝奶,為奶業做戰略宣傳。將人均每年奶消費量不到10千克提高到68千克,日本人喝了30年牛奶後,人長高了,智力增加了,身體強壯了。而我國奶業生產正麵臨困境,牛奶每0.5千克賣不到1元錢,已跌到不抵1千克礦泉水的價格,就是這樣的低價,部分奶牛場及養牛戶還被乳品企業拒之門外。牛奶的消費量的多寡與消費嗜好、營養意識有極大的關係。

國內有不少地方的生活方式中出現了“寧飲白酒一瓶,不喝牛奶一杯”的現象。例如蘭州人每年能喝掉3萬多噸白酒,與這種大量飲用白酒相對應,他們每年消費牛奶的數量隻有2.5萬噸。該市奶業協會的一位負責人說:在全國35個大中城市中,人均牛奶年占有量為25公斤,而蘭州人隻有14公斤,隻不過是全國城市平均水平的一半!多數蘭州上班族都沒有早晨喝牛奶的習慣,他們的飲食習慣是經常喝酒,這就更不可能喝牛奶了。

5.酒之害 再談談飲酒之害。飲酒損害健康,影響後代,是關係到民族繁榮、人類昌盛的大事。這方麵的事實太多,非本節所能容納,這裏僅舉數例。

(1)酒精中毒可導致過早癡呆:研究發現,慢性酒精中毒對大腦損害的開始標誌是記憶障礙。酒精具有神經毒性作用,對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均有損害。周圍神經損害最常見的表現是周圍神經炎,而酒精對大腦的損害比對周圍神經損害更敏感。當出現周圍神經炎時,就早已存在較明顯的記憶和認知功能障礙了。慢性酒精中毒對大腦損害較重的臨床表現是癡呆,且逐漸加重。認知測驗得知: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在抽象思維、組織計劃、解決問題、判斷決定、概念形成和對新事物的學習記憶等方麵功能都普遍下降。

早期戒酒可以不出現大腦萎縮,即使出現也會恢複,就連反複間斷戒酒也可延緩大腦功能障礙和大腦萎縮的發展,戒酒有利於大腦功能和大腦萎縮的恢複。研究還發現,慢性酒精中毒者常發生營養不良和體重下降,主要原因是長期飲酒和間斷嘔吐抑製食欲,影響胃腸功能,幹擾消化、吸收和代謝。慢性酒精中毒還可導致肝髒損害。酗酒時進餐少或不進餐,使酒精進入肝髒後,對肝髒損害加重。同時,這種營養不良和肝功能障礙也會加重對大腦的損害。

(2)孕婦飲酒,小兒弱智:西班牙學者研究發現,如果排除遺傳因素,懷孕期間喝酒是造成胎兒智力不健全的主要原因,而忌酒是預防弱智風險的唯一途徑。婦女都很了解在懷孕期間吸煙對胎兒的危害性,但並不十分了解在懷孕期間喝酒對胎兒的危害比吸煙還要大。

正如專家指出的,“母體是保育箱”,不管她喝多少酒都會降低胎兒的智商,留下終身的遺憾。因此孕婦應不喝酒、不抽煙,直到孕期完成。為了維護胎兒的健康。婦女應該從放棄避孕措施、準備懷孕的時刻起,就不要喝酒。因為很多孕婦懷孕了尚不知道,在懷孕7~8周之後才知道的情況很多,而胎兒所有的器官在懷孕8周之內正是發育成形的關鍵期。神經組織由神經板到神經管到腦的形成也都在此時期,弱智和外表先天性畸形最容易在這一時期發生。

(3)“星期天嬰兒”:飲酒影響精子質量已是不爭的事實。若飲酒的當天同房而受孕,受損的精子便與卵子結合,孕育的嬰兒便會不健康。許多夫妻在周末相聚,相聚時又飲酒作樂,然後同房,這正是孕育不健康嬰兒的原因。因為這已成為麵廣量大的客觀事實,人們便稱這種嬰兒為“星期天嬰兒”。嬰兒可能有各種外觀畸形,也可能弱智(終身的)。心理也可能異常,這是由於父(或母)的酒精中毒症所帶來的。精子對酒精特別敏感,它所受的酒精損傷嚴重者不能受精,這反而是好事,不會留下殘疾的後代。但大多數的受損精子是可以受精成孕。這必然造成後代有缺陷,通常的表現是弱智或癡呆(輕者多數表現是在上學時數學特別不好),在“星期天嬰兒”中父親一方的原因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