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吃掉疾病
——辨體營養,對“症”進食
第1節 食物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據流行病學調查證實,引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的冠心病,危險因素有4種:
①長期攝入高飽和脂肪和高膽固醇飲食;
②高膽固醇血症;
③高血壓;
④吸煙史。
動脈硬化在發生進程中,內皮素、一氧化氮、氧化性低密度膽固醇、脂質過氧化物等都起重要作用。由於營養不平衡,造成血中三酰甘油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升高。某些無機鹽和維生素的攝入不足或缺乏,尤其是抗氧化營養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硒、鋅等的攝入不足,使細胞膜上的脂質發生過氧化、從而損傷細胞膜的功能。同時,還可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氧化,從而促進血栓物和依前列醇(前列環素)形成。為此,心血管病患者應補充下列物質。
一、按功能分類的抗心腦血管病食物
1.抗氧化營養素食物 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C、β-胡蘿卜素及微量元素硒、鋅等。有研究報道:在健康誌願者中觀察,每天補充維生素E 800國際單位,共補充12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氧化速率明顯降低。另一研究報道:19名吸煙者,每天補充維生素C 1 000毫克,服用4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氧化敏感性下降。維生素C還能加速冠狀動脈血流量,β-胡蘿卜素也能抑製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氧化。人群流行病調查也發現,抗氧化營養素能降低冠心病的發病率或改善症狀。據印度對城市老人的調查及英國對35~54歲的人群調查,血漿中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C及胡蘿卜素水平低的人,冠心病的發病率升高。波蘭對心絞痛患者血清細胞中的硒水平調查顯示,他們都低於健康者。
2.含牛磺酸食物 牛磺酸主要從動物性食品中獲得,經肝髒代謝而成。研究證實,牛磺酸具有增強心肌收縮力,減輕細胞脂質過氧化的作用,說明牛磺酸對心肌具有保護作用。如它能減少脂質過氧化物的形成,減少心肌酶的湧出,降低發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概率,能預防心肌缺血和再灌注的損傷。牛磺酸還具有降血壓作用,但隻對高血壓患者有作用,對正常血壓者無作用。牛磺酸還具有降低心律失常的發生率,及降低血中膽固醇水平和血小板的聚集作用,故對缺血性心髒病有預防作用,對病毒性心肌炎也有治療作用。
3.魚油、魚眼窩、菜油、豆油 這些食物中富含n-3多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血脂,血黏度和防治冠狀動脈硬化。n-3多不飽和脂肪酸主要包括DHA(22碳6烯酸)和EPA(20碳5烯酸)和α-亞油酸。日本漁民的冠心病病死率明顯低於當地農民。隨訪高脂血症和冠心病患者16~19年,發現吃魚油者存活率(29%~36%)高於不吃者(8%~10%)。服魚油可降低血脂,降低血黏度,抗血小板聚集,縮小血管梗死麵積等。
4.無機鹽及微量元素 無機鹽及微量元素的不平衡,可能是引起心血管病的主要因素。
(1)鈣:鈣參與心肌收縮、舒張、血液凝固、脂質代謝。實驗證明,鈣缺乏可引起血液中膽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升高及血壓升高。每天攝入800毫克鈣,患高血壓的危險性才能降低。
(2)鎂:是維護心髒結構的完整和功能所必需的元素,同時也與血脂代謝有關,並具有抗栓塞、抗凝血及防治動脈壁的損傷等作用。它還能有效地防治心絞痛和保持正常心率。
(3)鉀:可保護心肌細胞,缺鉀時可引起心動過速,心律不齊。
(4)鈉:我們所用食鹽為氯化鈉,鈉對人體來說不是少了,而是普遍攝入過多,這也是發生高血壓的原因之一。
(5)鉻:微量元素鉻能增強胰島素的活性而防止脂質代謝失常,降低血清中膽固醇濃度,改善動脈壁的粥樣硬化及降低血壓,同時具有降血糖作用。
(6)錳、銅、鋅、氟和碘:錳也與脂質代謝及糖代謝有關。銅、鋅、氟和碘的適量攝入,對血糖代謝和改善動脈壁的營養均有益處。
5.葉酸、維生素B6、維生素B12 這些物質若攝入不足,可導致血中的高半胱氨酸濃度升高,而高半胱氨酸的血濃度過高,可引起血管病變,原因有二:
①它對血管內皮細胞的毒性作用,通過促進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氧化,增加泡沫細胞的形成,使血管內壁增厚,進而形成閉塞性脈管炎。
②增加血小板的黏附性,影響血小板的存活時間。
研究證明,補充一定量的葉酸,對降低血中高半胱氨酸非常有效。愛爾蘭阿爾斯特大學研究證明:每天補充葉酸200微克,降低血中高半胱氨酸的效果最好。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認為,每天攝入360~400微克的葉酸時,血中高半胱氨酸濃度可降到最低。喝咖啡者或經常吸煙者,血中高半胱氨酸的水平也隨攝入量的增加而增加。
6.含有黃酮類的食物 茶葉、洋蔥、蘋果、葡萄和蔬菜(花椰菜、卷心菜、甘藍菜)等含有黃酮類物質。黃酮、黃酮醇是一類抗氧化劑,可抑製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氧化及血栓的形成。
茶葉中還含有生物活性物質兒茶素。動物實驗及人體服用試驗,均顯示兒茶素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能有效地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因此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降低三酰甘油,兒茶素還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增加血管彈性和減少血栓的形成,並可降低血黏度。
蜂王漿、蜂蜜、紫菜、芝麻、山楂、獼猴桃、香菇、木耳、大蒜等均有降低膽固醇、抗凝血、促進血液循環和降低血壓等作用。膳食纖維可預防冠心病和心肌梗死。
2003年1月,南京市鼓樓醫院梁雨露博士花了7年的時間,證實了服用豆製品3個月可降低血壓,並闡明了大豆有利於健康的作用機製。每天服用40克大豆粉達3個月,可使血壓平均降低0.733千帕(5.5毫米汞柱),並可明顯改善脂質代謝。高血壓除了可導致病理性改變外,還有生理反應性改度,這種改變是可逆的。隻要堅持控製血壓,心髒和大血管的功能是可以恢複到一定水平的,常吃豆製品在維持血壓穩定和預防高血壓方麵都有作用。
二、按類別分類的抗心腦血管病食物
生活實踐證明,食用食物尤其是瓜果、蔬菜時,若能選擇性地多吃一些防治高血壓的果蔬,可預防高血壓,有降血壓之效,且已被醫學科學所證實。
1.水果類
(1)山楂:素有“果子藥”之稱,所含解脂酶、能使膽固醇轉化、軟化血管。所含配糖體,能增強心肌功能。
(2)橘子:含有大量維生素C,利於防治高血壓。多吃可通經活絡,順氣開胃,可提高肝髒的解毒作用,糾正由膽固醇引起的消化功能紊亂。
(3)蘋果:富含果膠、奎寧酸、維生素C、鉀鹽、胡蘿卜素等,有清熱生津、潤腸止瀉、降壓、美容等功效。可改善血管硬化,有益於食鹽攝入過多的高血壓患者。
(4)香蕉:含果膠、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等10多種物質,可清熱降壓、利尿解酒。
(5)荸薺:含粗蛋白、鈣、磷、鐵、維生素C等多種營養物質,藥用鮮荸薺有良好的降壓和化痰作用。
(6)菠蘿:從菠蘿汁中提出的蛋白水解酶,臨床上用作抗水腫和抗類風濕。常食菠蘿能加強體內纖維蛋白的水解作用。
(7)鮮梅:富含枸櫞酸、蘋果酸、琥珀酸,有降壓、安眠、清熱生津作用。
2.糧食類
(1)玉米:玉米是心血管病的克星。美國對原居住居民——印第安人調查,無一例心血管病,“功臣”是玉米胚芽中含大量卵磷脂酰膽堿、亞油酸、穀物醇、維生素E、具有防治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功能。印第安人體內有一種心血管病的天然活體,是他們長期吃玉米的結果。玉米引起全球的關注,現從玉米中提出的“玉米胚芽油”具有抗心腦血管病效果。玉米和玉米油中含有亞油酸、磷脂酰膽堿、維生素A、維生素E等,均可保護血管,降壓降脂,同時還能補益脾胃、利尿消腫、延緩衰老。
(2)綠豆:含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等,常食有明顯保肝作用,防治高血壓和高脂血症,同時還可解暑生津、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等。
3.蔬菜類
(1)芹菜:含豐富的維生素P和維生素C,有保護血管和降低血壓的作用。
(2)胡蘿卜:富含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葉酸等,所含琥珀酸鉀鹽有降壓之效,同時還利於健脾消食,養肝明目。
(3)大蒜:含有大蒜辣素、大蒜苷、配糖體,均可使血壓下降,醋醃製的酸大蒜也有效。
(4)洋蔥:含有一種可降壓、類似激素的物質,是一種多功能食品。
三、控製血“黏”、防止血“酸”、杜絕血“髒”
清新、純淨的血液緊連著青春的長駐和生命的長壽。據統計報道,現在,每24秒鍾就有1個中國人死於心腦血管病;每13秒鍾,就有1個因血管疾病致殘。但人們,尤其是青年人尚不知道,由於缺乏科學常識,不顧健康的暴飲暴食,已讓心髒病、腦血栓、心肌梗死、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趨於年輕化。
臨床調查顯示,過去患高血脂、心髒病的患者大多始於50~60歲,現在卻有許多人40歲,甚至30歲就倒在病床上苦熬歲月。血液學家說得好,保護好血液,就是保護好了生命,就可延長生命的長度。實現血液年輕、血液的“綠色”需從“三防”做起。
1.控製血“黏” 必須養成定時喝水的好習慣,即“主動飲水”,在一天的4個“最佳飲水時間,口不渴也要喝白開水,日本老人還有夜間飲水的習慣(認為一天有5個“最佳飲水時間”),水可衝淡血液黏度,還可帶走毒物,起“內洗滌”作用,是血液的清潔劑。這種衝刷稀釋清洗作用不亞於一副良藥的作用。若有需要,還可在醫生指導下定期服用丹參、川芎、五靈脂、當歸、紅藥等活血化淤的中藥以及阿司匹林、雙嘧達莫(潘生丁)等抑製血小板聚集的西藥,這些藥是保護血液的“衛士”,超前預防或排除血液黏稠都可服用。
2.防止血“酸” 人的血液有酸性成分,也有堿性成分。在正常情況下二者處於相對平衡而略為偏堿性(pH=7.35~7.45)的狀態。據臨床統計,70%以上的心腦血管和高血脂患者都是“酸性體質”的人。血液、乃至體質變“酸”主要是不會吃造成的。防止血液變酸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科學飲食,控製葷食、高脂等酸性食物的攝入,增加蔬果等堿性食物的攝入。
3.杜絕血“髒” 最重要的是防止血液變“髒”,消滅汙染和主動排毒(見“排毒”一節),最重要的三項措施是:
(1)咳嗽行動:每天清晨或傍晚,於空氣清新之處主動咳嗽:先深吸一口氣,吸氣時緩緩抬起雙臂,然後突然咳嗽。並迅速垂下雙臂,迫使氣流從口、鼻噴出,可將侵入呼吸道的汙染物、病原微生物以痰液的形式咳出。如此反複10次,每次“咳嗽行動”的間歇做幾次正常呼吸,以防換氣過度,這是清理血液,保持肺部幹淨,減少有害物從呼吸道侵入血液的有效方法。
(2)定時如廁:規律大便(每日1~2次),可做到“腸中常清”,減少有害物質從腸道侵入血液的機會。
(3)水果蔬菜排毒抗汙:借助蔬果的抗汙染作用,可清除內生的毒性成分。青、綠色蔬菜的堿性成分,可使沉積在細胞中的毒素重新溶解,隨尿液排出體外,稱為體內最佳“清潔劑”。讓我們珍惜自己年輕的血管,嗬護好血液的純淨,用第一時間贏得健康長壽!
四、民間“四菜一湯”降壓法
1.芹菜 它有顯著的降壓和降脂作用,且對原發性、妊娠性、更年期高血壓均有明顯療效。食用方法多以芹菜炒醬幹絲。配料:芹菜250克,醬幹200克、豬瘦肉75克、植物油、料酒適量。製法:芹菜除去根葉、洗淨、切成寸段;醬幹洗淨切絲;豬瘦肉洗淨,切成絲,加細鹽料酒少許,拌勻備用。起油鍋放植物油;大火熱油,倒入肉絲,炒至肉變色,盛起,瀝幹油待用;再起油鍋,放入適量植物油,旺火燒熱油後,先倒入芹菜,拌炒2分鍾,倒入醬幹絲,加油鹽,炒勻,再加入少量的水,燜3分鍾,再倒入肉絲翻炒3分鍾,即可裝盤。補虛明目,通脈降壓、降脂。葷素搭配,營養合理。豬肉係動物蛋白,醬幹係植物蛋白,二物合用,蛋白質利用率高,對高血脂、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等均有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