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高溫油煙:食用油在高溫下會釋放出含有丁二烯成分的煙霧,長期大量吸入這種物質,會改變人的遺傳免疫功能,催人早衰。要避免這種危險,炒菜時油溫不能太高,油加熱最好不超過油的沸點,以減輕或避免油煙的損害。

(5)水垢:茶具或水具久用後會產生水垢。其中有較多的有害金屬元素,如不及時清除幹淨,經常飲用會引起消化、神經、泌尿、造血等係統的病變。

(6)乙醇飲料:生活中,大量或經常飲酒,會損害肝髒,使肝髒酒精中毒而致發炎腫大。還會導致男性性功能衰退,精子畸形、陽萎等。女性則會出現月經不調、停止排卵、性欲減退甚至性冷淡等早衰現象。

3.吃皮“禁忌” “吃皮”很風行,果蔬皮裏含有許多有益成分,但並不是所有的皮都能吃的,不宜食用的果蔬皮有以下幾種:

(1)土豆皮:土豆皮中含有“配糖生物堿”毒素,人吃後,在體內積累到一定數量後就會引起中毒。因症狀不明顯,故往往被忽視。

(2)柿子皮:柿子未成熟時,鞣酸主要存在於柿肉中,而成熟後鞣酸則集中於柿皮中。鞣酸進入人體後在胃酸的作用下,會與食物中的蛋白質起化合作用生成沉澱物——柿石,會引起多種疾病。

(3)荸薺皮:荸薺生於水田中,其皮能聚集有害有毒的生物排泄物和化學物質。另外,荸薺皮中還含有寄生蟲,如果吃下未洗淨消毒的荸薺皮也會導致疾病。

(4)紅薯皮:紅薯皮含堿多,食用過多會引起胃腸不適。呈褐色和黑褐色斑點的紅薯皮是受了“黑斑病菌”的感染,並產生“番薯酮”和“番薯酮醇”等有毒物質,進入人體將損害肝髒,並引起中毒。輕者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瀉;重者可導致高熱、頭痛、氣喘、抽搐、吐血、昏迷甚至死亡,故更不能吃。

(5)銀杏皮:其果皮中含有有毒物質“白果酸”、“氧化白果酸”、“氧化白果亞酸”和“白果醇”等,進入人體後會損害中樞神經係統,引起中毒。

4.導致病情惡化的食物 民間通常講的“發物”,有一些可誘發疾病或導致病情惡化:

(1)海產品類: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和腎炎水腫者忌用鹽;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性腎炎,過敏性皮炎者忌用苔菜、帶魚、海藻、海帶、紫菜、黃魚、幹貝等;冠心病、脂肪肝、傳染性肝炎、糖尿病、腎病忌用烏賊、海鰻和魷魚。

(2)河魚類:癌症、哮喘、過敏性結腸炎者忌用螃蟹、蛙肉、蜆肉;糖尿病、高血壓病者忌用鯉魚、鰣魚、墨魚和黃鱔。

(3)禽畜類:癌症、哮喘、過敏性皮炎和神經性水腫者忌用雞肉;冠心病、高脂血症和脂肪肝者忌用禽畜內髒;高血壓、冠心病和尿毒症者忌用豬、羊、牛肉。

(4)醃臘類:胃癌、胃炎、心力衰竭、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氣管炎和哮喘忌用鹹菜、醃莧菜梗和糟肉;腫瘤患者,尤其是惡性腫瘤者忌用火腿、臘肉和香腸。

(5)發酵加工類:胃炎和胃潰瘍者忌用醬、豆豉和腐乳。

(6)蔬菜調味品類:疔瘡熱毒、胃痛、風疹和皮膚瘙癢症者忌用韭菜、大蒜、辣椒、生薑等辛辣物;日光性皮炎者忌用苜蓿;貧血忌用蘿卜;疔瘡和哮喘忌用綠豆芽和竹筍;蛔蟲症、糖尿病者忌用紅糖;慢性結腸炎和急性腸胃炎者忌用麻油;傳染性肝炎、阻塞性黃疸和腳氣病者忌用黃瓜。

(7)豆類:消化不良症、氣管炎、尿毒症和疔瘡患者忌用黑大豆和黃豆;口腔潰瘍病和口角炎患者忌用赤豆;哮喘患者忌用豌豆;慢性結腸炎和尿毒症患者忌用綠豆;蠶豆病、過敏性疾病和痔瘡出血患者忌用蠶豆。

(8)瓜果類: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膿瘍和潰瘍病患者忌用柿子;便秘、疔瘡和氣管炎患者忌用枇杷、楊梅和櫻桃;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腸炎和盜汗症患者忌用李子、杏子和桃子。

(9)月餅:月餅含糖、脂較高。膽石症患者多食月餅會引起疾病的發作,還可能引起急性胰腺炎,出現劇烈的腹痛。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患者多吃月餅易增加血黏度,加重心髒缺血程度,還可誘發心肌梗死。糖尿病患者多吃,會增高血糖,少數患者還會發生糖尿病昏迷。胃病患者多吃,可加速胃酸分泌可導致胃痛加劇。十二指腸潰瘍病者多吃,可使胃酸大量分泌,對潰瘍病的愈合十分不利。

5.不宜多吃的家常食品

(1)油炸類:油炸食物脂肪含量高,胃腸難以承受,還易誘發膽、胰疾患。另外,多次使用的油裏往往含有較多的致癌物質。

(2)醃醬品:醃、醬過程中會產生致癌物,且此類食品都加鹽過多,導致攝鹽過量。

(3)臭豆腐:在發酵過程中極易被微生物汙染,分解的腐敗物質對人體有害。

(4)油條:其中的發泡劑明礬含有有害物質鋁。常吃會沉積於神經細胞,對大腦及神經產生毒害。

(5)鬆花蛋:製作時要用一定量的鉛,經常食用,鉛在體內積累會引起鉛中毒。

(6)烤牛羊肉:熏烤過程中會產生如苯並芘等致癌物質,易誘發癌症。

(7)豬肝:少食有益,但含膽固醇高,1千克豬肝含膽固醇高達400毫克以上,其他內髒也有類似情況,過食易導致動脈硬化。

(8)菠菜:適量食用有益健康,但食物中的有益元素鋅與鈣會與菠菜中的草酸結合而被排出體外,從而引起人體鋅與鈣的缺乏。

(9)嬌豔的果蔬:所謂“漂亮”食品,就是那些顏色鮮豔,讓人看了垂涎欲滴的食物,如嬌豔的果蔬、顏色鮮豔的冰淇淋、果凍布丁等。這些“漂亮”食品中都隱藏著健康的“殺手”。例如為了運輸方便,往往在水果尚未成熟前就提早采摘下並添加了保鮮劑。一些不法商販受利益驅動,在其表麵塗上各種各樣的化學催熟劑,令食客愛不釋手。如用二氧化碳催熟香蕉,用開水泡大棗,在石榴內注入糖精,用硫磺熏白桃、土豆等。蘋果、梨、番茄也無不用激素等化學物質使其變得鮮嫩水靈。這些果蔬中除了含有硫磺等毒物外,還含有大量激素,久食會破壞體內激素的平衡,幹擾體內激素的分泌,從而導致體內代謝紊亂,引發多種疾病,孩子則會出現性早熟等現象。若過食這些食物,例如過食了用硫磺熏烤的桃、土豆等後,還可能出現中毒現象,危害更嚴重。

食品中鮮豔的色彩大多是添加了有毒有害的人工色素所致,例如果凍、冰淇淋、飲料等,看起來鮮豔誘人過食則會導致腹瀉或慢性中毒。

二、食品包裝及容器之害

這是一種易被人們忽略的危害,從炊事的烹飪用品,鍋、碗、瓢、盆,到餐具碗、筷、杯、碟;以及食品包裝用品,無不隱藏著不安全因素。

1.食品包裝藏著有害物質 透明的保鮮膜,不知不覺中滲出致癌物質;鮮豔的印色塑料袋,一沾油就會褪下不可食用的色素;方便的泡沫塑料碗,一遇熱就有看不見的毒素。帶毒塑料在悄然損害你的健康。

不知何時,我們的身邊冒出了許多防不勝防的塑料毒手,麵對市場上那麼多的塑料製品,我們該怎樣識毒、防毒?專家忠告:塑料袋大多有毒!

現在人們使用的塑料袋有三種:一種是既不能沾皮膚,又不能放食物,隻能用來裝建築材料的;一種是可用來裝服裝;還有一種可勉強用來盛放食品的。這三種塑料袋有的含毒素,另外,有些塑料製品中加入了穩定劑。這些添加的穩定劑主要是硬脂酸鉛,也有毒性。這種鉛鹽極易析出,一旦進入人體就會造成積蓄性鉛中毒。人們買菜及食品多用塑料袋存裝,殊不知,塑料袋釋放的有毒氣體都跑到菜裏去了。

(1)保鮮膜出汗會帶毒:不安全的保鮮膜是用聚氯乙烯(PVC)做的。PVC是一種硬塑料,這種硬塑料,加入大量的增塑劑,才可拉成透明柔軟的保鮮膜。這些增塑劑也留在保鮮膜裏,它會慢慢往外滲(化學上叫做“出汗”),特別是遇上熟食的油脂,它更易釋放出來,並滲入到食物的深處。增塑劑含磷、鉀,已被證明有致癌作用。後來改為有機錫、鉛,我國還允許使用,但歐洲已明令禁用。另外,平時用微波爐熱飯菜時,都喜歡在碗口蒙一層保鮮膜,若恰好用的是PVC保鮮膜,經年累月,便會給家人的健康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PVC在120℃時就會降解融化,悄悄放出氯氣,此時微波爐裏會有刺激性氣味,那就是氯氣和其他雜質“出籠”的警報。在超市買熟菜,水果攤上買切好的西瓜若用的是PVC保鮮膜,還是不買為好。

(2)泡沫製品遇熱會帶毒:方便麵用泡沫盒包裝,在火車上更好銷售。它材質很疏鬆,裏麵有大量氣泡,那是由於泡沫塑料裏摻了發泡劑。發泡劑裏含有氨類化合物,一用熱水衝泡就會逃逸出來,對人非常有害,放進微波爐更是毒上加毒。塑料製的一次性杯子裝涼開水尚可,泡茶就不可取。

(3)菜場塑料袋:“前生”會帶毒:它們是由廢舊塑料回收加工而成的,若“前生”是裝農藥,或劇毒化學品的,混在塑料袋中就會沾在蔬菜、魚、蝦、肉上。所以買菜還是用菜籃子、布袋為好。

2.不粘鍋遇高溫會帶毒 做飯用不粘鍋、煎蛋不糊底,許多家庭為了方便都喜歡用不粘鍋。普通的鐵鍋要想不粘底,就要在鍋內表麵塗上一層叫“聚四氯乙烯”的東西,裏麵可能混進氟的單體。一加熱釋放出來,就有劇毒。加熱到400℃,聚四氯乙烯就會分解,放出“四氟乙烯”,是劇毒氣體,你家有不粘鍋嗎?千萬別把鍋子放在火上空燒,以免產生毒氣。

3.食用油慎用塑料瓶盛裝 用塑料瓶裝食油,主要是因為它輕便又不易破碎。殊不知,長期用塑料瓶裝食用油對人體健康是有害的。市麵上銷售的塑料瓶是用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樹脂等高分子化合物添加成型劑製成的。食用油盛裝在塑料瓶中後,由於塑料是脂溶性有機物,有害的塑料單體會逐漸溶入食用油中。塑料瓶質地薄,在氧氣、臭氧、紫外線作用下易於老化,可產生強烈的異味,使油酸敗變質,長期食用這種油會出現頭暈、食欲減退、記憶差、失眠、貧血等症狀。還是玻璃瓶裝食用油為好。

4.哪些紙不宜包裝食品?

(1)報紙和再生紙:經分析測定,廢舊報紙和再生紙上均含有多氯聯苯物質。此物有毒,人體隻要吸收0.1~1克的多氯聯苯,就會發生中毒症狀,如疲乏、眼皮腫、皮膚變色、麻木、疼痛等。多氯聯苯主要來自印刷使用的油墨。所以,即使是新報紙也不能用於包裝食品。此外,這些紙還含有鉛、苯、三甲苯以及多種病菌、病毒等。

(2)一般用途的白紙:一般人認為白紙“幹淨”,可以用來包裝早點。錯了!其實貌似幹淨的白紙也不幹淨。造紙廠一般都用氯漂白紙漿生產白紙,在生產過程中,一係列的化學反應可導致多種有毒殘餘物遺留在白紙上。其中的二氧基類化合物已被證實是烈性毒物,它能導致肝癌和不孕症。有些紙廠還用熒光增白劑進行增白,它也是一種有害物質,具有致癌可能。尤其不能用白紙包裝油炸、油煎等高脂肪食品。因為這些有毒物質,很容易被脂肪溶解而滲入食品中,吃後危害你的健康。

5.好看的陶瓷與搪瓷要慎用 陶與瓷是兩種不同工藝的用具,它們的區別在於:陶器主要是黏土或加其他配料燒製而成,如沙鍋就是陶器,有的上釉,有的不上釉。因其導熱、散熱性差,特別適於燉肉、煲湯及熬中藥。瓷器是在陶器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裏外塗有瓷釉和彩色塗料,雖然含有各種有害金屬,但經過高溫燒製後,比較穩定,一般不易脫落和溶解,所以比較安全。

然而陶釉中,特別是色彩鮮豔的氧化銻、氧化錫為顏料的彩釉中含有鉛、鎘、鎳、鉻、鋅、銅等多種金屬雜質。其中含鉛、含鎘的黃色和綠色陶釉對人體危害最大。這些有害物質遇到過熱過酸的食物時,就會溶解在食物中。

6.鋁製品與不鏽鋼也有危害 鋁俗稱鋼精,是炊具中的“主力軍”,因其輕巧、耐用、傳熱快、不生鏽等優點,鋁製用品仍經久不衰。

雖然鋁製品中也含有鋁、鋅、銅等金屬元素,但主要危害還是鋁本身。用鋁盒蒸飯、鋁鍋燒飯,米飯中鋁的含量可增加1倍;用鋁鍋油煎食品,油中的鋁可增加2倍。

人體攝入過多的鋁,可能會影響鈣和磷的吸收,從而影響骨骼的正常生理功能。老年人攝入過多的鋁還容易引起骨折和患老年癡呆症。鋁還可能降低人體免疫功能,出現早衰。此外,鋁對腦、肝、腎、心髒和神經係統等組織器官,也能引起不同程度的損害。

在使用鋁鍋、鋁壺時,不必擦掉表層的棕色鏽,它可以保護鋁質不易溶出。不盛酸性或堿性食物,如果汁、番茄和酒等食物。

不鏽鋼是鐵鉻合金,摻入少量的鎳、鉬、鈦、鎘、錳等微量元素製成,其中鉻可能混有鉛、鎘等有害雜質。因其美觀、耐腐蝕頗受人們青睞。

在烹調和盛裝酸性物質時,可能會將上述鉻、鎳、鉛、鎘等有害元素析出而影響健康,使用中應避開酸性物質。一般不要用於烹調。

7.水晶玻璃杯中看不中用 無色透明的水晶玻璃杯最能顯示出酒的色澤,體現酒的魅力。為了製造出具有晶瑩透亮的酒杯,人們在其原料中加入了氧化鉛添加劑。鉛最易溶於酸性物質中,而葡萄酒、蘋果酒、山楂酒等果酒都有一定的酸度。

有人做過這樣的試驗:將葡萄酒置於這種水晶酒杯中過夜,開始測得酒中鉛含量為每升89微克(此含量在國家規定的安全值範圍內)。翌日,再次測定酒中含鉛量,竟然高達5 337微克/升,比頭一天的含量高出近60倍!如此高的含鉛量,對人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8.鍋碗瓢盆去“害”措施 不管是哪種質地的餐飲用具,隻要在第一次使用前做一次特殊的處理,就可以放心大膽地使用了。現介紹如下:

一種方法是將新購的碗、碟、杯、盤、匙等用品,在其內表麵塗上一層食醋,然後置高溫下蒸(或煮)30分鍾,再在熱水裏浸泡4小時,洗淨後使用。

另一種方法是,配製成4%的食醋溶液,用它浸泡餐具4小時,再煮沸30分鍾,即可。其原理是一個:經過高溫和酸處理,讓有害元素盡可能在此處理過程中析出。上述方法任選一種即可。

還有一種措施,即購買綠色無汙染餐具。目前市場上出現一種配合微波爐使用的,耐高溫的白瓷餐具,它不含或少含有害物質。

三、食品添加劑之害

1.人工合成色素可導致兒童多動症 多動症(規範名:注意力缺陷障礙症)兒童在美國高達10%。這一類兒童控製能力差,能量消耗大,感情易衝動,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差;但智力發育正常。有些經過心理治療和教育,可以收到良好效果。約有1/3無明顯效果,這是由於母親妊娠期、分娩期或新生兒期遇到各種腦損傷所致。而另外相當一部分的患兒則與食用人工合成色素有關。所以兒童要免吃過於鮮豔的食品。